2013年02月18日
【本報訊】新正頭除了賞花燈外,新界圍村人還有點燈習俗。在閩南話中,「點燈」跟「添丁」諧音,過去一年生了男孩的家庭在農曆新年元宵前,會在祠堂掛起花
燈慶祝,以告知祖先和鄉親。不過,懂紮添丁燈的人越來越少,碩果僅存的年邁紮燈人慨嘆,花燈紮一盞燒一盞,手藝又無人承繼,傳統工藝恐在一、兩年間消失。
記者︰麥超億 劉漢權 黃偉民
記者︰麥超億 劉漢權 黃偉民
88歲人稱水叔的吳水勝,是沙田小瀝源村村民,每年農曆新年前兩個月,他便要閉關紮燈,「今年紮四盞,最多試過紮16盞,做到我腰骨痛,唔紮咁多囉,年紀大,最擔心病咗紮唔到」。
水 叔的花燈精巧細緻,一般高約4呎至7呎,視乎客人要求。花燈貼上色彩斑斕的彩紙,再配上花蝶、七吋吊球作點綴,中間部份的燈窗貼上八仙圖案,可活動開關, 方便換燈泡。他說由破竹削成竹篾,搭架子,再裁紙逐層貼上,少點心機也不成,「紮架要日半,黐紙要日半,3日做一盞。紙紮舖都唔肯紮,失傳都冇辦法」。
水 叔的花燈精巧細緻,一般高約4呎至7呎,視乎客人要求。花燈貼上色彩斑斕的彩紙,再配上花蝶、七吋吊球作點綴,中間部份的燈窗貼上八仙圖案,可活動開關, 方便換燈泡。他說由破竹削成竹篾,搭架子,再裁紙逐層貼上,少點心機也不成,「紮架要日半,黐紙要日半,3日做一盞。紙紮舖都唔肯紮,失傳都冇辦法」。
入行全因長子出世
紮了50多年花燈的水叔,笑說當初入行,全因生了長子,「生咗仔,老竇叫我搵阿叔學(紮燈),阿叔唔肯幫我紮,我惟有自己夾硬嚟,第一年紮畀自己個仔,第二年幫人紮」。水叔指,新界人重視點燈,因為「燈」等同「丁」,他紮的花燈賣4,500元一盞,村民都說便宜。每逢正月元宵前,添丁者會拿着花燈和各種祭品拜神祭祖,之後將花燈掛在祠堂橫樑上,再宴請族人吃紅茶果和米通。
花 燈底部會掛上生菜(生財)、慈姑(富貴)、蒜(子孫)、葱(聰明)和大吉(大吉大利)等,在祠堂點燈三晚,再掛三年,「如果第二年同一家人又添丁,要再做 新燈,舊嗰盞年卅晚要化咗佢,唔係會相沖。」
做燈模留給子孫看
三年前,向水叔買了花燈的蔡清妹稱,兒孫都已移居海外,但兒子跟「鬼妹」添了丁,她也堅持回鄉買燈祭祖,「一個人係咪希望添丁發財?添丁燈對我哋嚟講好緊 要好重要」。蔡指,水叔紮的燈最傳統,他一旦不能再紮,村民只能到紙紮舖買現成花燈,「嗰啲係普通燈籠,好簡單一個燈仔,但都冇辦法」。水叔慨嘆 所紮的花燈,紮一盞燒一盞,甚麼也沒留下,「我𠵱家整定個燈模擺喺度,80幾歲,萬一有乜嘢事(去世),畀子孫睇吓都好」。他稱,香港文化博物館曾經向 他要了一盞燈作展覽,之後有人替他向博物館「申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獲頒發一張感謝狀,「希望有後生肯學紮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