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2012年12月1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38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出席交流講座時建議大家多關心文學,少關心政治。
這論調和近日香港歌星王菀之在網上留言說「我討厭政治!」言論所惹起的風波,竟起著異曲同功之妙。這風景反映香港人對不同政治取態相對平和的情況出現了變化,再這樣演變下去,社會有可能步入一個接近二分化的狀態。
政治留言惹風波
事緣王菀之早前在臉書上載一張老人照片,然後留言說: 「當別人在偵探般追蹤梁特首的房子,並從抽絲剝繭得出的新發現大感勝利興奮描述分享,我實在忘不了每天在盼望多點生果金幫補生活的長者們,他們每朝醒來的盼望,直到帶著失望入睡,這樣又過一天... 「
藝人透過臉書、微博等抒發情緒非常普遍,但表達政治意見卻甚為罕見,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香港網民、評論員、文化界等一同加入聲討王菀之,有人大罵她邏輯混亂,有人要罷聽她的歌。
但也有人認為要捍衛王菀之的言論自由,後來她在網上回應,表示自己被誤解,有些批評很偏激,更說出:「我討厭政治。」
這說法引來網民之間更多互相對罵,更少不了王菀之被人肉起底,(即網上搜索),有網民特意指出王菀之曾經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時,為政府拍攝宣傳片呼籲市民投票,似是意有所似。又找出她過去在微博的留言有沒留下對政治厭惡的隙跡。
政治白癡論
除了網民,專欄作家也就此大書文章,如一位專欄作者便批「討厭政治」之說是矯情和詼諧,彷彿一個俗人在扮清高。
最多的批評聲音是認為她把僭建問題和老人特惠生果金混淆在一起,何以能把梁振英的誠信問題和立法會審批「生果金」混為一談,是政治無知的表現。有聲音說社會上的人如果不關心政治,便會落得成為一個政治白癡。
事實是很多港人都愛貶低政治,而不少學歷不低的中產更是不管政治的保守陣營中堅, 有說法是香港的殖民地歷史造成了一大群的政治無知為榮的"偽中產"。
王菀之的「討厭政治」論也有很多的LIKE,即這個說法也是受到支持的, 這也是另類民意 。討厭的原因是不少人都認為政治是髒的,總之不是好東西,有些人更以不懂政治為榮,甚至取笑搞政治才是「白癡」 。
但這次風波引申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誰才是政治白癡?而常常被當權者引用的「不要將事情政治化」,於不斷改變的社會環境是否還合用?
事實上,這次對王菀之討厭政治的批評,不少以社會學現象、理論等配以有系統的分析,並不是情緒的發洩,可見香港是默默起變化。
藝人的政治空間
在北京或台北,很多人可以對政治娓娓道來,政治討論隨手拈來,但你在香港,不是不會說政治,就是不會隨便說,不算是家常便飯的話題,媒體的主流題材便反映了這個現象。
香港的電視劇的題材基本上和社會割裂,跟本地政治更接近零接觸,因此當去年的一齣電視劇的主角參選議員,巳經得到了頗大迴響。
香港當紅藝人很少在香港的節目上出現,因為最紅的、有叫座力的,要在中央電視台的晚會或大陸電視劇才會見到他們蹤影,所有藝人都要去「揾人仔」(人民幣)。
究竟王菀之說討厭政治又代表了多少人的想法?他們根本沒有空間去說自己是否討厭政治?又或是他們只是討厭到」討厭政治「四個字也不想說?
事實上,過去唯一一次藝人有強烈政治表態的便是19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直到今年的反對國民教育行動,才出現了一點變化。
歌星黃耀明正走在「討厭政治」的另一邊,他爭取同志平權權益,表明反對國民教育,在網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更成為不少年青人的偶像,如推動反國教的學民思潮同學便特意去了黃耀明的演唱會表演,成為香港少數主流藝人和社會議題的結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