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4日
【本報訊】新春最後一天紅假,小販從時光隧道空群而出,趁「走鬼」前後的空檔最後衝刺。旺角滿街食檔籠罩騰騰熱氣,深水埗繽紛地攤人聲鼎沸,小市民摩肩接
踵趁墟,意外尋回熟悉的香港。文化人批評港府的小販管理政策令香港淪為失去個性的「大商場」,要求放寬小販發牌,重建人情味洋溢的港式夜市。
記者:白琳 林社炳
記者:白琳 林社炳
繼旺角街邊食檔半夜吸引「覓食」人潮,深水埗港鐵站出口及長沙灣道成衣店外行人道也搖身變成平民跳蚤市場,售賣茶餅、西洋油畫、成衣、紀念郵品、沉木佛
珠、二手電器等。福華街港鐵站出口更是南亞裔「特區」,吸引不少外籍家庭傭工光顧。
食環署職員無聲阻嚇
五名食環署人員中午現身,猶如「紙板」公仔般站在地攤面前,無聲阻嚇無牌小販。有小販自動自覺暫時收檔,有賣玉器的小販沒理會繼續擺檔。食環署人員例行巡查拍照離去後,剛收檔的小販又再「歸位」。有 深水埗小販向本報透露,今年有疑似社團人士向小販們收「茶錢」,自動請纓「睇水」,甫聽見食環署人員現身,即出動拖板車把貨物拉進後巷暫避。過往新年,食 環署都「隻眼開隻眼閉」,但今年年廿九已來掃場。不過,也有個別食環署人員事先張揚將會執法,或私下勸喻小販留出三至四米闊的行人路就能避免掃蕩。
他又指,部份檔主本身是區外店舖老闆,部份像他只做數天生意幫補家計。大家都是看中這區人流多,旨在發點新年財。前年同一位置只有九個地攤,去年變成市集,今年地攤檔更多達數十個。
深水埗街坊譚伯歡迎小販進駐社區,其舊老闆多次因加租被迫遷,因此他很同情因加租被迫結業轉做地攤的小販。
曾 任職政府的文化評論人陳雲稱,以往小販主要由區域市政局管理,民選議員按地區情況彈性「放生」小販,平衡環境衞生之餘,熱鬧市區也洋溢人情味。2000年 市政局解散後,小販管理由食環署全權負責,導致小販地攤文化極速衰落,除非街坊即場鼓譟,否則一律驅趕「無情講」,「食環冇民意授權,淨係方便自己做嘢, 有投訴就捉,忽略小市民需要。」
避免旅遊產業單一化
小販遭地氈式掃蕩,近年對社區的後遺症陸續浮現。陳雲批評,此舉扼殺小市民謀生出路,加上舖租太貴,小店不敢創新,導致飲食等消費文化遭大集團掌控,市民 失去選擇,「香港冇晒本土飲食,全部新嘢都來自台灣日本,本土淨番五、六十年代嘅雞蛋仔」。陳雲促請政府在人流暢旺地區劃出許可區,重新發小販牌,避免旅遊產業單一化,「呢種熱鬧夜市全世界都有,遊客反而鍾意少少失秩序嘅感覺。將香港當商場咁管理,唔係大城市作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