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4日
【香港有空耕】
【本報訊】老一輩常說「讀唔好書要返鄉下耕田」,但大學畢 業、曾任總經理的黃如榮卻念念不忘兒時田園生活。3年前他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回到老家的農場種菜,將20多年管理經驗融入農場,打造香港有機蔬菜品牌,同 時又推出Apps吸引忙碌中產訂菜,現時農場產品有價有市,吸引內地機構主動以天價求菜,為港農殺出新血路。
記者:潘柏林
【本報訊】老一輩常說「讀唔好書要返鄉下耕田」,但大學畢 業、曾任總經理的黃如榮卻念念不忘兒時田園生活。3年前他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回到老家的農場種菜,將20多年管理經驗融入農場,打造香港有機蔬菜品牌,同 時又推出Apps吸引忙碌中產訂菜,現時農場產品有價有市,吸引內地機構主動以天價求菜,為港農殺出新血路。
記者:潘柏林
黃如榮父母50年代走難來港,在元朗錦田大江埔村建立農場種菜,九兄弟姐妹童年記憶都是連綿阡陌的菜田,黃如榮的姐姐更直接在農田邊出生。他笑言:「媽媽
做嘢做到咁上下穿羊水,就喺田邊接生。」那時一、兩歲幼兒便放在菜田旁的搖籃,方便務農的雙親照顧,孩子稍長至3歲便要幫忙拔雜草,5、6歲可淋水和摘
菜。
一家11口種菜產量驚人,高峯期每日出售100籮菜,每籮30斤計算,日銷3,000斤蔬菜。黃如榮感嘆當時本港菜多價賤,菜農不懂經營之 道,每斤菜僅售一、兩仙,勉強足夠餬口,其後大陸平價蔬菜供港,農夫收入大跌。當時父母均不願意子女接手農場,「父母想仔女做銀行、文職,唔使日曬雨淋, 返去農田係最差嘅選擇」。
一家11口種菜產量驚人,高峯期每日出售100籮菜,每籮30斤計算,日銷3,000斤蔬菜。黃如榮感嘆當時本港菜多價賤,菜農不懂經營之 道,每斤菜僅售一、兩仙,勉強足夠餬口,其後大陸平價蔬菜供港,農夫收入大跌。當時父母均不願意子女接手農場,「父母想仔女做銀行、文職,唔使日曬雨淋, 返去農田係最差嘅選擇」。
務農符合本性
黃如榮城大畢業後在台資音響公司工作,其後晉升月入幾萬元的總經理,管理工廠近千名員工。但他在2010年終毅然離職,回到大江埔村做一個平凡的菜農,他 認為務農工作才符合本性:「管理公司用商人心態,壓低供應商來貨價,又抬高商品價錢,音響產品不停想人哋換,每次轉小小嘢賣錢,究竟有乜嘢畀到個客?」45歲的黃如榮放下高薪厚職,卻沒有忘掉幾十年管理公司的經驗,他藉着近年內地屢次傳出化學菜食壞人,看中港人日益重視食品健康,銳意打造新界有機菜品牌:「𠵱家唔係去到冇得食嘅年代,而係想食得健康啲。以前嘅年代只係唔好餓死就得,理得你啲菜有冇害!」
優先供應港人
老家菜田連同新租農田,共18萬平方呎種植30幾種有機農作物,從香草到瓜果林林總總,每品種只佔一小片農地。他吸取以往賣菜量多價賤的教訓,農產品走高 質高價路線,例如蔬菜統營處紫蘇葉每斤批發價5.6元,但農場就以每両10元零售,農場又推出Apps讓客人隨時訂貨,再親自送上門,確保即割即賣。黃 如榮指香港有機蔬菜有價有市,近期有內地大機構主動向農場接洽,希望收購本地有機蔬菜運返內地。內地收購價高出本地批發價一大截,等同有機蔬菜在本地的零 售價,例如每斤番薯35元,部份蔬菜接近百元一斤,內地機構仍願意大量購買,惟他考慮後仍想優先照顧本地客人,「除咗考慮碳足迹外,點解香港人要食大陸冇 咁健康嘅菜,香港靚菜就輸入去大陸呢?我始終想優先供應菜畀香港人」。
菜田回憶
黃如榮幾歲起便要到農田摘菜、淋水,他與兄弟姊妹的童年回憶都離不開菜田。忙中作樂 | 樹下留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