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港爸愈年輕愈不快樂。有機構發現,80後的港爸,壓力較60後大,情況與望子成龍、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綫有關。
當爸爸因擔心子女而感到極大壓力,另有調查卻發現,7成子女雖認為父親是一家之主,但每當要訴心聲、遇到困難或不快時,往往首選媽媽,甚至有一成人與父親「零溝通」。7成子女訴心聲 首選媽媽
有關調查於上月訪問約600名,介乎5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他們眼中的父親。當中7成受訪者認為,爸爸是一家之主或嚴父;但約6成指,遇到 困難或不快時,不會向爸爸傾訴心事;有近9成受訪者表示,每天與爸爸談話或玩耍時間不多於30分鐘,有一成甚至表示「零溝通」。
明愛粉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督導主任李簡麗貞表示,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影響,爸爸常被定型為「醜角」,負責教訓子女,加上工作時間長,大多數子女都不會主動向父親傾訴心事。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昨接受電台訪問時亦指,學院早前訪問500多名父親,發現他們不但壓力指數高,亦不開心,以同為10分滿分計算,壓力高達8分,但開心度只有3.9分。
狄認為調查結果與社會太早將競爭引入學校,自幼稚園入學已要比較成績,令本港出現「怪獸家長」有關。家長因過分安排子女學習、活動,令子女抗拒性 大,學習興趣減,甚至認為只是任務,與家人關係轉差;而年輕的父親既要照顧子女,亦要照顧家庭經濟及年邁的父母,以致愈年輕、壓力愈大,愈不開心,發現 80後的父母壓力比60後大。
然而,狄提醒父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要有獨立性、有創造力,並非只懂串生字,父母的安排恐怕已落後於大社會形勢。
壓力勿帶回家 多赴子女活動
他指不少父親明白下班後不應將工作壓力帶回家,甚至增加出席子女活動,以該學院而言,由只有8至10名父親出席活動,至今已增加至2、3成;但下班 回家後,往往卻問子女是否已做完功課,對子女形成壓力,建議父母與子女多作情感交流,說「我很掛念你」,了解子女心情再查詢功課。
他亦建議,父母對子女要有信心,讓他們獨立參加活動;以及多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可由父親帶子女到郊野公園,不但可在大自然環境中學習,亦可促進父親與子女的感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