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6日
【本報訊】末代高考通識科昨日開考,多條題目涉及中外敏感議題,包括中國的人權狀況與政治迫害、台獨及阿拉伯之春等問題。有通識科老師認為,題目選材雖然
觸及負面國情,但屬熱門議題,可考核學生思辨分析力,故不需要迴避。
高考通識科共六個單元,最後一屆考試全港只有87名自修生報考,考評局在多個單元的試卷只開放了一個試場。
昨日開考的首兩個單元為「今日中國」及「現代世界」,分別要答四題,限時2.5小時。
「今 日中國」的試題中,甲部為三題必答題,其中一條問考生有多同意中國自稱「在立法過程與執法過程中高度重視人權保障」,附有一幅政治漫畫,一名中國幹部在政 治犯前,向外國人自詡「歡迎來到保障人權的國家」,要考生解釋中國在改善人權的過程會遇到的問題。
高考通識科共六個單元,最後一屆考試全港只有87名自修生報考,考評局在多個單元的試卷只開放了一個試場。
昨日開考的首兩個單元為「今日中國」及「現代世界」,分別要答四題,限時2.5小時。
「今 日中國」的試題中,甲部為三題必答題,其中一條問考生有多同意中國自稱「在立法過程與執法過程中高度重視人權保障」,附有一幅政治漫畫,一名中國幹部在政 治犯前,向外國人自詡「歡迎來到保障人權的國家」,要考生解釋中國在改善人權的過程會遇到的問題。
考台獨及阿拉伯之春
另外的問題分別關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中國就業人口。乙部的問題四選一,其中一條「翻炒」去年曾出現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評論總理溫家寶提出的「改變以黨 代政」。其餘問題有中台對統一的立場、中國對中南海局勢造成不穩定的原因。另一單元「現代世界」,其中一條題目亦問到考生中東的革命浪潮,是否認同國家以絕對權力統治個人終導致「阿拉伯之春」,及通訊科技在當代世界如何促成群眾抗議運動。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張銳輝認為,高考通識科的內容一向較深入,不會迴避負面國情,特別是關於中國的單元,涉及兩岸關係等課程,選材的空間亦比中學文憑試大。他指今次題目都是熱門話題,不需特別迴避。考評局表示所有試題都是根據課程擬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