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MBA理論教仔法
2013-4-25 20:52:29
最近聽聞,小朋友上才藝班,最高的數目是每週21項——即平均每天3項。
評論填鴨式催谷小孩子十八般武藝的文章已經很多,Clayton Christensen 則借用企業「競爭能力」(Capabilities)這分析架構,指企業和個人的競爭力,都可以用Capabilities概念底下的三個範疇 Resources、Processes和Priorities 來涵概。基本技能如語文、運算能力、以致特殊才藝如琴棋書畫,都是Resources。Processes 則指辦事能力,當中包括自理、解決問題、計劃和組織、人際溝通等軟技能。最後Priorities,其實就是價值觀,是人最深層的質素如自信、尊重、毅 力、感恩、謙卑、樂天、憐憫和道德觀等。最近有調查說,港孩過度自戀會變徐步高,也屬Priorities問題。
香港父母現在的育兒方法, 很明顯非常著重Resources。曾聽過有幼兒在四歲已懂得多個英文生字,但在幼稚園的茶點時間卻被難倒,呆坐十分鐘不知所措,皆因不懂吃有骨雞翼—— 之前吃過的都有人先拆骨。我不相信有家長會否定 Processes與Priorities的重要性,只是每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若學術訓練佔了大部分時間,其餘兩項的比重自然較少。
在商界要量度一種方法是否有效,我們會快速搜畫去了解「終極目標」是甚麼,再回帶判斷所需的才能和資源。香港很多家長的「終極目標」只是孩子們無需太辛苦地「搵到食」,這目標無可厚非,亦非常重要。問題是,香港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訓練,對「搵食」有幫助嗎?
坊間經常流傳一些極端的80、90後求職和在職個案。「真冇禮貌!見工 no show 仲話喺Facebook通知咗你哋啦!」「叫佢做少少嘢問嘢問到你驚,乜都有procedure有答案請你番黎做乜?!」我們絕對不應以偏篕全,但若你在 職場打滾過一段日子,相信會認同,為謀生,Processes與Priorities遠比Resources重要。
若目標不只是「搵食」,而是要出人頭地,只靠Resources便更注定失敗。無論在任可行業,爬得越髙,要運用專門知識的機會便越 少,Processes 中的分析力和洞察力則越來越重要。到成為了領袖,需要的便是最抽象的Priorities了 - Hilary Clinton和Mitt Romney 的才智和辦事能力肯定不比Obama差(也許更好),但後者的能量和感染力遠比另外兩位強。有涵養的領袖自然會吸引大批有才德之士為其賣命,自己絕對無需 是武功最強的那個。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明天便去取消所有的興趣班?那又未必,需要的可能只是調整一下心態。
我五歲的女兒學了鋼琴大半年,最近開始接觸一些較難的曲譜,有一次她反覆練習也練不好兩隻小手的協調,忽然大吵大鬧並哭了起來。我忽然想起 Christensen的主張,心想:「機會來了。我們付出的金錢和時間,不是用來換取獎狀和掌聲的。我們要的是一個媒介,去訓練她控制情緒和克服困難的 能力。」學琴只是一個「幌子」,重點是她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而我則要和她一起走這條路,一起哭,一起跌、一起站起來。這個character building 的工作,比贏任何獎都更重要。
所以,我可以繼續做「虎媽」,只是「虎」的重點不同罷了。
(對了,是「虎媽」,不是「虎爸」。姚崢嶸應承了讀者寫這題目,之後卻省起,在我家最有資格寫這題材的人,是姚太。以上是她的分享。)
評論填鴨式催谷小孩子十八般武藝的文章已經很多,Clayton Christensen 則借用企業「競爭能力」(Capabilities)這分析架構,指企業和個人的競爭力,都可以用Capabilities概念底下的三個範疇 Resources、Processes和Priorities 來涵概。基本技能如語文、運算能力、以致特殊才藝如琴棋書畫,都是Resources。Processes 則指辦事能力,當中包括自理、解決問題、計劃和組織、人際溝通等軟技能。最後Priorities,其實就是價值觀,是人最深層的質素如自信、尊重、毅 力、感恩、謙卑、樂天、憐憫和道德觀等。最近有調查說,港孩過度自戀會變徐步高,也屬Priorities問題。
香港父母現在的育兒方法, 很明顯非常著重Resources。曾聽過有幼兒在四歲已懂得多個英文生字,但在幼稚園的茶點時間卻被難倒,呆坐十分鐘不知所措,皆因不懂吃有骨雞翼—— 之前吃過的都有人先拆骨。我不相信有家長會否定 Processes與Priorities的重要性,只是每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若學術訓練佔了大部分時間,其餘兩項的比重自然較少。
在商界要量度一種方法是否有效,我們會快速搜畫去了解「終極目標」是甚麼,再回帶判斷所需的才能和資源。香港很多家長的「終極目標」只是孩子們無需太辛苦地「搵到食」,這目標無可厚非,亦非常重要。問題是,香港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訓練,對「搵食」有幫助嗎?
坊間經常流傳一些極端的80、90後求職和在職個案。「真冇禮貌!見工 no show 仲話喺Facebook通知咗你哋啦!」「叫佢做少少嘢問嘢問到你驚,乜都有procedure有答案請你番黎做乜?!」我們絕對不應以偏篕全,但若你在 職場打滾過一段日子,相信會認同,為謀生,Processes與Priorities遠比Resources重要。
若目標不只是「搵食」,而是要出人頭地,只靠Resources便更注定失敗。無論在任可行業,爬得越髙,要運用專門知識的機會便越 少,Processes 中的分析力和洞察力則越來越重要。到成為了領袖,需要的便是最抽象的Priorities了 - Hilary Clinton和Mitt Romney 的才智和辦事能力肯定不比Obama差(也許更好),但後者的能量和感染力遠比另外兩位強。有涵養的領袖自然會吸引大批有才德之士為其賣命,自己絕對無需 是武功最強的那個。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明天便去取消所有的興趣班?那又未必,需要的可能只是調整一下心態。
我五歲的女兒學了鋼琴大半年,最近開始接觸一些較難的曲譜,有一次她反覆練習也練不好兩隻小手的協調,忽然大吵大鬧並哭了起來。我忽然想起 Christensen的主張,心想:「機會來了。我們付出的金錢和時間,不是用來換取獎狀和掌聲的。我們要的是一個媒介,去訓練她控制情緒和克服困難的 能力。」學琴只是一個「幌子」,重點是她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而我則要和她一起走這條路,一起哭,一起跌、一起站起來。這個character building 的工作,比贏任何獎都更重要。
所以,我可以繼續做「虎媽」,只是「虎」的重點不同罷了。
(對了,是「虎媽」,不是「虎爸」。姚崢嶸應承了讀者寫這題目,之後卻省起,在我家最有資格寫這題材的人,是姚太。以上是她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