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本報訊】今年是公屋發展60周年,1953年興建的石硤尾邨六層高徙置大廈,是公屋歷史的起始,居民包括當年「掹衫尾」到皇宮戲院看戲的名導吳宇森、十
號風球下全家守護鞋舖屋頂的《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在「波地」打架練得好身手的「80年代拳王」陳文義,亦有60年代「工廠妹萬歲」的石硤尾七姊妹等。
這群舊居民故事輯錄成書《美荷樓記》,記下這段光輝歲月。
互助精神不復再
香港泰拳理事會主席陳文義,兒時住在石硤尾邨第二座。他指60年代的屋邨小男孩最愛在「波地」和走廊等地打架,十歲時曾毆打一個七歲的鄰居致他「投晒 降」,又曾被警察追打,但他認為當年打架很平常。70年代掀起「李小龍熱」,陳文義在徙置區練功夫,在80年代橫掃拳壇,擊敗多個日本、英國和泰國等地的 職業賽拳王,更在正規比賽重遇當年被他「大蝦細」的鄰居,「佢見番我即刻棄權」。石硤尾邨七姊妹在「工廠妹萬歲」的60年代結義金蘭,七人在工廠同屬一個部門,負責量度和檢查衣服尺碼,至今近半世紀仍互相扶持。
提議結拜的「二家姐」許美卿稱,組成七個姊妹是「因為當年興七公主」。她們分別以陳寶珠和蕭芳芳為偶像,但不傷和氣,並在「水喉腳」旁結拜,「以前要制水,屋邨樓下就有水喉腳畀人裝水」。
七姊妹指,當年經常超時工作,一天只有一元工資,「每日做十幾個鐘,一星期返足七日,唔加班就當放假」,但她們從沒有怨言,「大家一齊做,好快就放工」,感嘆這種互助精神在現今社會不復再。
七姊妹指,當年經常超時工作,一天只有一元工資,「每日做十幾個鐘,一星期返足七日,唔加班就當放假」,但她們從沒有怨言,「大家一齊做,好快就放工」,感嘆這種互助精神在現今社會不復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