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重溫石硤尾邨光輝歲月

2013年11月26日

重溫石硤尾邨光輝歲月

308
【今日】
■石硤尾邨七姊妹笑談香港60年代「工廠妹萬歲」的工作點滴。黎樹雄攝
【本報訊】今年是公屋發展60周年,1953年興建的石硤尾邨六層高徙置大廈,是公屋歷史的起始,居民包括當年「掹衫尾」到皇宮戲院看戲的名導吳宇森、十 號風球下全家守護鞋舖屋頂的《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在「波地」打架練得好身手的「80年代拳王」陳文義,亦有60年代「工廠妹萬歲」的石硤尾七姊妹等。 這群舊居民故事輯錄成書《美荷樓記》,記下這段光輝歲月。

互助精神不復再

香港泰拳理事會主席陳文義,兒時住在石硤尾邨第二座。他指60年代的屋邨小男孩最愛在「波地」和走廊等地打架,十歲時曾毆打一個七歲的鄰居致他「投晒 降」,又曾被警察追打,但他認為當年打架很平常。70年代掀起「李小龍熱」,陳文義在徙置區練功夫,在80年代橫掃拳壇,擊敗多個日本、英國和泰國等地的 職業賽拳王,更在正規比賽重遇當年被他「大蝦細」的鄰居,「佢見番我即刻棄權」。
石硤尾邨七姊妹在「工廠妹萬歲」的60年代結義金蘭,七人在工廠同屬一個部門,負責量度和檢查衣服尺碼,至今近半世紀仍互相扶持。
提議結拜的「二家姐」許美卿稱,組成七個姊妹是「因為當年興七公主」。她們分別以陳寶珠和蕭芳芳為偶像,但不傷和氣,並在「水喉腳」旁結拜,「以前要制水,屋邨樓下就有水喉腳畀人裝水」。
七姊妹指,當年經常超時工作,一天只有一元工資,「每日做十幾個鐘,一星期返足七日,唔加班就當放假」,但她們從沒有怨言,「大家一齊做,好快就放工」,感嘆這種互助精神在現今社會不復再。
荷李活導演吳宇森在《美荷樓記》中指,徙置區內的種種暴力罪行,就是他拍攝《喋血街頭》的電影夢源頭。憑《歲月神偷》揚威柏林影展的導演羅啟銳將在石硤尾 邨的成長片段拍成電影,他的長兄羅啟銘在書中指,家中幾兄弟沒有因住徙置區而自卑,全部考進男拔萃,成為街坊的佳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