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研究染色體缺失 專家誓尋病因

2013年11月04日

研究染色體缺失專家誓尋病因

72,387
【練習行路】
■Esther在家會與思行練習行路,訪問當天,思行邊行邊拍手掌,看似十分高興。
【罕有疾病】
為思行診斷的港大病理學系臨床教授林青雲說,思行是他鑽研罕有 遺傳病20年來,最特別的個案;Esther也是他認識的家長中,最堅持要找出答案的一位。林說,思行特別在病情一直穩定,他分析思行一家的基因圖譜後, 發現她其中一節染色體出現缺失,正研究這缺失是否就是思行病情的關鍵所在。他坦言,有些罕有病仍未有治癒方法,但一個診斷卻可令家屬釋懷。

欠診斷 家屬難釋懷

「病理科冇一個病叫『係咁㗎啦』,唔會有人無緣無故有一個病,總會有原因」。林形容,本港研究遺傳病的專家「比罕有病更罕有」,資源緊絀下,不少病童家長 求助無門,但他認為「罕有」並非停止找出病因的藉口,他在《愛共行》一書的序提到:「每一個病人都應得到公平對待,有同等權利獲得正確的診斷,無論所患的 疾病罕見與否。」
就如思行,本被視為大腦麻痹,但磁力共振顯示她腦結構正常,病情亦一直穩定,接受多項檢查仍未有方向,直至輾轉來到遺傳科,經血液及基因檢測,才有點進展。
林青雲坦言,已知的遺傳病中,並非全都有方法治療,思行的情況更隨時超出已知的遺傳病範圍,但林堅持會繼續為思行找到答案,「唔放棄就會搵到原因」。
基因診斷是尋找適當治療的一種工具,但林提醒,必須排除病情是源自身體結構有缺陷,才可考慮進行,「唔應該輕率去做」。他亦指,基因診斷的重點是要有醫生懂得分析報告,冀本港醫學界能增加對罕有病投放的資源。
《蘋果》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