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0日
【本報訊】癮君子不一定是低學歷或邊青,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去年收到高學歷、專業人士吸毒個案15宗,較09年多3倍,當中更有醫護人員。Keith(化
名)是宗教和社工系碩士、今年將完成教育博士學位,但他在高中、大學時期曾因與家人關係破裂,吸食大麻和可卡因,幸好一位大學教授無私關懷,才令他有勇氣
脫離毒海。
記者:潘柏林
記者:潘柏林
現年36歲的Keith生於小康之家,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中學時父親生意失敗避債失蹤,全家頓陷經濟困境,被「大耳窿」潑油漆追債。家人不堪壓力經常打
鬥,「阿哥用摺凳打到我手臂甩骹,我同阿媽講,佢話你老竇當年打得我仲傷。」
家人冷待途人安慰
高中時他難忍家人毆打和冷言冷語,搬到劏房獨居,靠做車房、侍應等散工維生,曾致電家人希望和解,哥哥卻無情拒絕,更表示「你唔好嘥我電話費」、「你打錯 電話」、「你不如去跳樓啦」。Keith當時蹲在路邊痛哭,途人的安慰令他更難過,「連路人都識安慰我,屋企人就叫我去死。」陪母走最後一段路
其後有同事邀請他參加毒品派對,靠吸毒忘記生活痛苦。他坦言吸毒之餘成績保持中上,一直未被老師發現。直至考入大學歷史系,遇上一位嚴肅、慈祥教授,「教 授見我走堂會捉我入辦公室,鬧得好甘,又會掟粒橙畀我食」。教授除了介紹兼職,又邀請他回家吃飯,他慨嘆:「由屋企人趕我走到入大學,都冇人煮飯畀我 食。」自此他不再沉淪毒海,畢業後修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成為社工輔導邊青。近年母親中風入院,促成他與家人和解,「最初定期梢一梢佢就走,一次俾 阿哥撞到,佢話你想睇佢做咩唔行埋去睇?」他現時只想陪坐輪椅母親走最後一段路,「佢鍾意海,我有時推佢去海邊,畀佢隻腳掂吓海水就好開心。」
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項目經理戴嘉文呼籲,社會應多關注高學歷或專業人士的吸毒群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