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讀課程文件和文憑試試卷:思考通識科的發展
2014-4-29 10:17:34
今屆通識科文憑試試卷一出爐,一如既往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焦點,各大報章和媒體都有所討論。雖然,筆者認為今屆文憑試的試題和資料仍有可改善的地方,但累積三屆文憑試和兩份練習卷的經驗,考評局出題方向、卷一和卷二的分工等都越來越清楚,同工的努力應得到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六月教育局和考評局聯合推出《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釐清課程、評估有方》(下簡稱《資源套》) ,今年一月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推出了《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更新版(下簡稱《更新版指引》) ,筆者認為細心比較上述兩份課程文件與文憑試試卷,有助我們從課程文件、教學設計和考評內容,宏觀地檢討通識科。
根據《更新版指引》,通識科的評估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對科目的主要意念、概念和詞彙有充份認識」,本文將集中討論這一點。過去多份試卷都有考學生對概念 的掌握,例如「性別定型」(2012-PP-P2-1a)「偏見」(2012-PP-P2-3a)、「性別分工」(2013-DSE-P1-3a) 、「核心價值」(2014-DSE-P1-1b) 、「集體回憶」和「社會凝聚力」(2014-DSE-P2-2b) 等,符合課程文件要求的評估目標。
值得通識教育工作者反思的是,我們如何讓學生經歷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讓學生充份掌握概念,進入試場應考呢?
課程文件不清晰 議題教學變「貼」題教學
不少前線通識教師都指出,通識科的課程範圍太廣闊高深。就此問題,2013年教育局曾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 {CB(4)111/12-13(01)),表示《資源套》清楚闡述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但是,不論《更新版指引》或《資源套》,都沒有清楚指明學生需要掌握哪些詞彙和概念,要靠前線教師自行詮釋兩份課程文件,猜度考評局會考甚麼內容和詞彙,其實是教師「貼」題教學。
日常社會常用的詞彙,背後都有其「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和「脈絡性知識(Contextual Knowledge)」。以去年試卷為例,「建制派」(2013-DSE-P1-2) 一詞 ,其概念性知識就是「建制派的定義」,而脈絡性知識就是香港有哪些政黨屬建制派,這些政黨的慣常的政治取態如何。考評局要求考生答議員「拉布」的原因,嚴 格而言是要求學生已經掌握「建制派」等詞彙的定義和社會脈絡。而現時課程文件似乎未夠清晰,指引前線教師設計出符合考評要求的教學內容。
再者,即使前線教師幸運地選對議題、貼中概念去設計教學,但要學生疏理每個概念背後的知識網絡亦非容易。例如今年考「核心價值」,學生首先要知道「核心價值」的概念性知識,亦要知道近年社會各界人士提出甚麼是香港核心價值的脈絡性知識。而各界提出的種種「核心價值」,各自背後又再有其概念性知識和脈絡性知識。例如《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提到「恪守專業」,可並不是每位學生都知道甚麼是「專業精神」;又「自由自強」和「自由民主」,同樣「自由」,其實是不同的概念,有必要幫助學生釐清;同樣「社會和諧」,中國內地所說的「和諧」與劇集《天與地》佘詩曼所說的「和諧」是兩回事,學生要作出價值判斷。「核心價值」的相關知識有如蜘蛛網向外擴張,但現時兩份課程文件尚不足以幫助教師詮釋課程的廣度和深度。
通識科實踐的兩個困境
兩份課程文件的指向不夠清晰,即使考評局的試卷出得再好,通識科的實踐都會面臨兩個困境。
第一,即使前線教師的教學涵蓋大量詞彙和概念,但考評局仍會出到一些概念是學生在正規課堂無法學到的,學生水平的高低就依賴他們平時睇新聞、讀報章等自主 學習的習慣。筆者並非否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能夠培養這類學生絕對是好事。但這種考評要求似乎超出課程文件和教學的範圍,而是考學生本身的天份、興趣、自學習慣和社經背景。
第二,由於考生確有可能未有系統地學習過試卷所問的概念,或所問概念在學術界仍未有共識。因此,考評局考問學生概念,可能陷入兩難。例如「集體回憶」應指 社會群體共同分享、傳承和建構的記憶,通常集體回憶的載體是地方和空間,即使很多人都有兒時沖涼玩膠鴨的童年回憶,但不等如這就是童年集體回憶。今年卷二 2a「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為香港人前往觀看橡皮鴨是因為它勾起他們的童年集體回憶?」
要是嚴格要求學生掌握「集體回憶」一詞,則膠鴨與集體回憶理應無關,無甚爭議。如視本題為有爭議的問題,則不能嚴格要求考生掌握「集體回憶」一詞。本題令 《更新版指引》兩個評核目標:「對科目的主要意念、概念和詞彙有充份認識」與「運用多角度、創造力和恰當的思考方法來分析議題」陷入矛盾。
範式轉移:由「探究問題」為核心改變為「關鍵概念」為核心
通識科經過多年同工努力,運作上已經日漸成熟,尤其是考評局的出卷經驗,確實幫助不少老師擺脫「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本文希望指出的是,現時兩份課程文 件未夠清晰,需要修改甚至範式轉移,以配合目前通識科累積的經驗。上述試題和課程文件的對讀分析,筆者希望指出目前課程文件以「探究問題」為核心,由前線 教師詮釋要教的知識內容,在執行上有困難。因此,建議檢討後的課程文件,改變為列出學生要掌握的「關鍵概念」,由前線教師設計「探究問題」。
如此,將有助前線教師令學生充份掌握本科知識,令學生有紮實的基礎,再發揮其批判思考、多角度思考和創意思維。關於範式轉移的學理理據,往後將詳細探討。
文:盧日高,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