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平衡學業興趣 不要一刀切

平衡學業興趣 不要一刀切

2014-4-10 16:21:41
圖由作者提供
圖由作者提供
【文:陳黃】
香港近年除了興講「港孩」一詞之外,「怪獸家長」四字亦不遑多讓。於是,筆者不禁想問:到底這個年代的家長與孩子發生了甚麼事?今天想藉這個平台分享一個現況。
還記得昔日中四讀世界歷史科,有一個詞語至今歷歷在目:「balance of power」,指國與國之間的勢力如何均衡,至今美國對中國的日益強大,很多行動又何嘗不是想維持「balance of power」?「balance」  是用來解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緩衝方法,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確實常出現「魚與熊掌」這令人難以抉擇的處境。
今年筆者首次主動籌辦女子籃球訓練班,招攬一些平日「只顧讀書少出汗」和一些「讀不成書」的學生參與此活動,希望為她們的校園生活多注入一點色彩和寄託。 由於學生未曾接觸此活動,加上籃球運動又是劇烈的一種運動,打與不打似乎要經過很多掙扎與考慮,當然,未打之前,難以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因此,要成功吸納 學生打籃球,心理工作絕對不能缺乏。要令學生對此活動持之以恆,則須要令籃球進入她們的身體,特別是「肌肉記憶」,最好就是「入血」,從而在生活中擺脫不 了籃球。當籃球成為生活的必要元素後,每天返學前則會有期待,有別一般的童年回憶,體質亦會由此變強。
半年過去了,學生由起初的門外漢,成為略懂皮毛,最後打入學界16強,可算超出預期之外。然而,最近下學期期中考試結束,派卷期間,紛紛聽到學生哭訴著: 家長要她們退出籃球隊!細問之下,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子女的成績欠佳,想她們放下籃球,專注學業,令成績回到她們想見到的「位置」。對此,我非常愕然,亦想 不出一個所以然,到底課外活動如何「負面」影響學業成績?
懊惱期間,我對學生放棄籃球下一定義為「失」,時間和成績為「得」。先講「得」,如果學生每星期用四小時打籃球,加上零丁的時間,也不過六小時,是否每周 得到六小時就能確保成績進步?因此,得到六小時是事實,成績進退則須以行動論證。然而,「失」卻數之不盡,例如興趣、群體/朋輩生活、快樂、回憶、專長、 守時、責任感、毅力、經歷……更重要的親子關係亦將因此而被破壞!家長以「學生之所好」為籌碼,威迫學生用功讀書來對抗懶惰和不認真,筆者擔心最終導致 「得不償失」!在這裏,我見到「怪獸」行為出現。
其實,學生的學業成績不佳有很多因素,例如上學期和下學期的考卷難易有別;時間也有可能是其中一環,但並非絕對或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時間,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環境;師資優劣等等是否亦值得關注?
還記得隊中有一女生,學習能力較差,卻擅長藝術和運動;班中有一男生游泳天分極高, 學習能力偏弱。如果要他們放棄游泳或運動,那他們還剩下甚麼?還可以有甚麼值得自豪的東西?
學科成績不理想,首先要問學科老師有關這方面的意見,尋求老師的協助;溫習時間不足,那麼,子女用在智能手機、沉迷打機、看電視劇、逛街、拍拖等時間又難 道會多於打籃球?最後,別忘記子女除了打籃球,還參與了不少興趣班和其他課外活動,是否也要全部停掉呢?如果不是的話,為何要停止子女「最愛」的籃球?
總的來說,一切問題出於學生不自律和家長不信任,然而,若因一時「火起」而「火遮眼」,放棄理性的溝通,最終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香港又多一個「怪獸家長」和一個機械童年的「港孩」!
也許「平衡」學業和興趣而非「一刀切」是每位家長和學生要思考的出路。
 
作者簡介:熱血中年男人一個,常與學生談追求理想,愛以行動代替言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