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學業興趣 不要一刀切
2014-4-10 16:21:41
【文:陳黃】
香港近年除了興講「港孩」一詞之外,「怪獸家長」四字亦不遑多讓。於是,筆者不禁想問:到底這個年代的家長與孩子發生了甚麼事?今天想藉這個平台分享一個現況。
還記得昔日中四讀世界歷史科,有一個詞語至今歷歷在目:「balance of power」,指國與國之間的勢力如何均衡,至今美國對中國的日益強大,很多行動又何嘗不是想維持「balance of power」?「balance」 是用來解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緩衝方法,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確實常出現「魚與熊掌」這令人難以抉擇的處境。
今年筆者首次主動籌辦女子籃球訓練班,招攬一些平日「只顧讀書少出汗」和一些「讀不成書」的學生參與此活動,希望為她們的校園生活多注入一點色彩和寄託。 由於學生未曾接觸此活動,加上籃球運動又是劇烈的一種運動,打與不打似乎要經過很多掙扎與考慮,當然,未打之前,難以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因此,要成功吸納 學生打籃球,心理工作絕對不能缺乏。要令學生對此活動持之以恆,則須要令籃球進入她們的身體,特別是「肌肉記憶」,最好就是「入血」,從而在生活中擺脫不 了籃球。當籃球成為生活的必要元素後,每天返學前則會有期待,有別一般的童年回憶,體質亦會由此變強。
半年過去了,學生由起初的門外漢,成為略懂皮毛,最後打入學界16強,可算超出預期之外。然而,最近下學期期中考試結束,派卷期間,紛紛聽到學生哭訴著: 家長要她們退出籃球隊!細問之下,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子女的成績欠佳,想她們放下籃球,專注學業,令成績回到她們想見到的「位置」。對此,我非常愕然,亦想 不出一個所以然,到底課外活動如何「負面」影響學業成績?
懊惱期間,我對學生放棄籃球下一定義為「失」,時間和成績為「得」。先講「得」,如果學生每星期用四小時打籃球,加上零丁的時間,也不過六小時,是否每周 得到六小時就能確保成績進步?因此,得到六小時是事實,成績進退則須以行動論證。然而,「失」卻數之不盡,例如興趣、群體/朋輩生活、快樂、回憶、專長、 守時、責任感、毅力、經歷……更重要的親子關係亦將因此而被破壞!家長以「學生之所好」為籌碼,威迫學生用功讀書來對抗懶惰和不認真,筆者擔心最終導致 「得不償失」!在這裏,我見到「怪獸」行為出現。
其實,學生的學業成績不佳有很多因素,例如上學期和下學期的考卷難易有別;時間也有可能是其中一環,但並非絕對或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時間,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環境;師資優劣等等是否亦值得關注?
還記得隊中有一女生,學習能力較差,卻擅長藝術和運動;班中有一男生游泳天分極高, 學習能力偏弱。如果要他們放棄游泳或運動,那他們還剩下甚麼?還可以有甚麼值得自豪的東西?
學科成績不理想,首先要問學科老師有關這方面的意見,尋求老師的協助;溫習時間不足,那麼,子女用在智能手機、沉迷打機、看電視劇、逛街、拍拖等時間又難 道會多於打籃球?最後,別忘記子女除了打籃球,還參與了不少興趣班和其他課外活動,是否也要全部停掉呢?如果不是的話,為何要停止子女「最愛」的籃球?
總的來說,一切問題出於學生不自律和家長不信任,然而,若因一時「火起」而「火遮眼」,放棄理性的溝通,最終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香港又多一個「怪獸家長」和一個機械童年的「港孩」!
也許「平衡」學業和興趣而非「一刀切」是每位家長和學生要思考的出路。
作者簡介:熱血中年男人一個,常與學生談追求理想,愛以行動代替言語。
香港近年除了興講「港孩」一詞之外,「怪獸家長」四字亦不遑多讓。於是,筆者不禁想問:到底這個年代的家長與孩子發生了甚麼事?今天想藉這個平台分享一個現況。
還記得昔日中四讀世界歷史科,有一個詞語至今歷歷在目:「balance of power」,指國與國之間的勢力如何均衡,至今美國對中國的日益強大,很多行動又何嘗不是想維持「balance of power」?「balance」 是用來解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緩衝方法,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確實常出現「魚與熊掌」這令人難以抉擇的處境。
今年筆者首次主動籌辦女子籃球訓練班,招攬一些平日「只顧讀書少出汗」和一些「讀不成書」的學生參與此活動,希望為她們的校園生活多注入一點色彩和寄託。 由於學生未曾接觸此活動,加上籃球運動又是劇烈的一種運動,打與不打似乎要經過很多掙扎與考慮,當然,未打之前,難以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因此,要成功吸納 學生打籃球,心理工作絕對不能缺乏。要令學生對此活動持之以恆,則須要令籃球進入她們的身體,特別是「肌肉記憶」,最好就是「入血」,從而在生活中擺脫不 了籃球。當籃球成為生活的必要元素後,每天返學前則會有期待,有別一般的童年回憶,體質亦會由此變強。
半年過去了,學生由起初的門外漢,成為略懂皮毛,最後打入學界16強,可算超出預期之外。然而,最近下學期期中考試結束,派卷期間,紛紛聽到學生哭訴著: 家長要她們退出籃球隊!細問之下,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子女的成績欠佳,想她們放下籃球,專注學業,令成績回到她們想見到的「位置」。對此,我非常愕然,亦想 不出一個所以然,到底課外活動如何「負面」影響學業成績?
懊惱期間,我對學生放棄籃球下一定義為「失」,時間和成績為「得」。先講「得」,如果學生每星期用四小時打籃球,加上零丁的時間,也不過六小時,是否每周 得到六小時就能確保成績進步?因此,得到六小時是事實,成績進退則須以行動論證。然而,「失」卻數之不盡,例如興趣、群體/朋輩生活、快樂、回憶、專長、 守時、責任感、毅力、經歷……更重要的親子關係亦將因此而被破壞!家長以「學生之所好」為籌碼,威迫學生用功讀書來對抗懶惰和不認真,筆者擔心最終導致 「得不償失」!在這裏,我見到「怪獸」行為出現。
其實,學生的學業成績不佳有很多因素,例如上學期和下學期的考卷難易有別;時間也有可能是其中一環,但並非絕對或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時間,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環境;師資優劣等等是否亦值得關注?
還記得隊中有一女生,學習能力較差,卻擅長藝術和運動;班中有一男生游泳天分極高, 學習能力偏弱。如果要他們放棄游泳或運動,那他們還剩下甚麼?還可以有甚麼值得自豪的東西?
學科成績不理想,首先要問學科老師有關這方面的意見,尋求老師的協助;溫習時間不足,那麼,子女用在智能手機、沉迷打機、看電視劇、逛街、拍拖等時間又難 道會多於打籃球?最後,別忘記子女除了打籃球,還參與了不少興趣班和其他課外活動,是否也要全部停掉呢?如果不是的話,為何要停止子女「最愛」的籃球?
總的來說,一切問題出於學生不自律和家長不信任,然而,若因一時「火起」而「火遮眼」,放棄理性的溝通,最終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香港又多一個「怪獸家長」和一個機械童年的「港孩」!
也許「平衡」學業和興趣而非「一刀切」是每位家長和學生要思考的出路。
作者簡介:熱血中年男人一個,常與學生談追求理想,愛以行動代替言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