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細路論盡 或患協調障礙 v

【本報訊】小朋友上課不專心、學習新技能又較別人緩慢,加上平日走動總是「論論盡盡」,家長切勿隨便責怪子女懶惰蠢鈍,隨時是動作協調障礙引致。本港估計約5至8%學童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由於常自覺不如他人,容易缺乏自信及出現情緒問題,對成長影響很大。及早治療能改善情況,若四、五歲小朋友走路時仍不會擺手,經常跌倒,應盡快求診,尋求專業協助。
記者:嚴敏慧
動作協調障礙並不罕見,協康會物理治療師陳佩琪表示,根據衞生署兒童評估中心的統計數字,全港約有5至8%的兒童被診斷為動作協調障礙。而男女生患者比例為4:1,即十個確診兒童中,有八位是男生。
動作協調障礙本身為腦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即大腦訊息不能準確傳遞,令大腦未能達至全腦運作。陳表示,動作協調障礙患者最常見有肢體協調問題,例如走路同手同腳、行為「論盡」、簡單拋接波等動作也未能完成,因而會影響體育成績較差。
患者的感知肌動能力也較差,例如「本體覺」較弱,即控制力度及關節位置的能力。模仿新動作如學習體操時,便會「學極唔識」。若出現眼球肌控不足,連上課時抄黑板,也會出現困難,容易有看錯行及抄錯等問題。

專注力 自理 較差

由於動作協調障礙是大腦問題,患者在專注力及自理表現也差強人意。不少患者會出現上課時不專心、抄寫緩慢和字體潦草等、甚至自行更衣也有困難。患者由於較其他同齡小朋友在各方面的發展為緩慢,自信心會受到打擊,若「論盡」行為成為同學間的話題或笑柄,更會影響社交。
醫學上,協調障礙需在六歲或以後才可確診,以排除兒童只是聽不懂評估指令的可能,若六歲以下被認為有動作協調障礙傾向,會稱為動作協調困難。
部份家長會將動作協調障礙的病徵,如專注力不足當作懶惰,又或將「論盡」行為視為笨手笨腳而已。一般要到小學階段,老師發現異常才轉介求助。陳指,家長其實只要小心觀察,早在幼稚園階段,已能發覺子女發展出現問題,如行路時不會自然擺手、經常同手同腳、未能接波成功等。
根據外國研究及本港衞生署的數據,發展性協調障礙可以連同其他病症並存,例如自閉症、學習障礙、語言障礙、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等,但亦有部份兒童會單純患有動作協調障礙,但大部份患者的智力均屬正常。
陳呼籲,家長若懷疑子女有協調上的困難及障礙,應盡快尋求兒科醫生轉介評估,找出問題根源;及早治療及輔導,從而令生活及學習回到正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