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香港屋邨,唔應該得呢隻色囉

香港屋邨,唔應該得呢隻色囉

2014-4-28 10:36:02
本集的救港少年,是建築系一年級的 Wendy
本集的救港少年,是建築系一年級的 Wendy
【文:阿果;圖:香港電台】
「唔應該係呢隻色囉!」兩個月前,到去年剛翻新的坪石邨跟街坊們閒談,聽見一個婆婆抱怨,說油漆師傅把金石樓各戶的大門都髹成鮮黃色,看起來跟鄰座的黃石 樓沒有兩樣,令她「好唔歡喜」。我本以為是老人家「貪舊厭新」,但在天井底抬頭細看,卻發現新的顏色確實有點錯,婆婆所言非虛。
不過,我更想跟婆婆說,舊屋邨錯色也許還算小事,我們面對更大的問題,在於新屋邨無(特)色。不是嗎?到天水圍北逛一圈,你會發現近年新建成的屋邨,無論建築類型(和諧式)、用色、結構、配套設施,統統千篇一律,別無個性之餘,也讓路人難以辨識,易於迷路。
旁人迷路與否,當然不在建築師考慮因素之列,但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建於七十年代以前的的香港屋邨(如北角邨、蘇屋邨、華富邨)大多嘗試照顧街坊需要,採用 不同類型的建築設計(如雙塔型、長型、L型),並細心地在周圍舖排了一個個社區空間,讓街坊鄰里聚集其中,聊天耍樂。至於近十年興建的新式屋邨,則採用高 度統一的設計,樓梯、外牆,以至廚房工作檯先預製,後組裝。興建速度加快,建築成本減低,但往昔百花齊放的設計、寬敞自由的空間(如長廊),亦隨之消逝。
當然,放眼當下的香港,公屋單位供不應求,在輪候冊上的申請就有約20萬宗。政府要令百姓盡快上樓,自然緊握算盤,催促進度,盯著數字做人。而重量不重 質、用最短的時間建最多的單位,似乎也是解決住屋問題的唯一方法。然而,講究效率是否就等同要捨棄質素?更何況,這種建屋思維所影響的,絕不止是一兩條屋 邨——早前房委會表示,為配合特首的十年建屋計劃,他們正計劃拆卸尚未用盡地積比率的舊型屋邨(如坪石邨、彩虹邨),然後原址興建(更密密麻麻的)新邨, 從而提供更多單位。倘若他日七彩繽紛的舊屋邨悉數倒下,倒模設計的新屋邨逐一拔地而起(試在腦海裡想像天水圍的現貌),那個「新香港」,沒錯容得下更多 人,但它仍是我們樂於安居的地方嗎?
新屋邨倒模複製,那個新香港仍是我們樂於安居的地方嗎?
新屋邨倒模複製,那個新香港仍是我們樂於安居的地方嗎?
而且,真正令屋邨生活色彩斑斕的,是建築裡頭那股濃厚的人情味——鹽用完了,可以問隔鄰的順嫂借;想消磨時間,可以在走廊盡頭跟驃嬸攻打四方城;再加上樓 下相識多年的街坊商店……屋邨,不單是百姓居住的地方,更形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社區。但這些社區,以至裡頭的人情味,正隨著舊屋邨人口老化、清拆重建而逐 漸消亡。至於新建成的公屋,沒錯仍保留好些「公共空間」(如樓下的遊樂場),但整個社區面貌已難與舊屋邨相比——鄰居彼此只是點頭之交;樓下的商場被一式 一樣的連鎖店壟斷……屋邨人情味,根本愈來愈無從談起。
講到「住」,平民百姓多數耍手擰頭,束手無策,但未來的建築師呢?又會怎樣想?建築系一年級的鄧韻婷(Wendy)正好在天水圍新式屋邨居住,小妮子坦 言,自己連鄰居的姓氏也搞不清楚。但作為未來的建築師,她不甘「和諧」,於是捧著舊地圖,四出造訪舊屋邨,期望從建築角度了解這些屋邨何以成為「經典」。 過程中Wendy不單對本地建築有了更透徹的理解,更意外感受到舊屋邨裡鄰里之間的深厚感情——很明顯,這是居於新屋邨的她,以往從未有過的經歷。
北角邨丟空多年,原址終於興建豪宅
北角邨丟空多年,原址終於興建豪宅
為了將這份屋邨人情發揚光大,Wendy聯同五位死黨,走入坪石,一邊為相識多年的街坊拍照留念,一邊推著「流動分享車」,教街坊「以物易物」,重現昔日 屋邨的守望相助精神。當然,單憑Wendy之力,注定無法改變舊屋邨社區愈發凋零的事實,但他們天真的「救港大計」卻在提醒香港社會,許多傳統事物,比如 屋邨的「色彩」,已在你我不為意之際,漸漸消失於時間洪流之中。作為大人,我們大概更要反思,究竟我們的社會應該繼續盲目追求效率,漠視生活質素,還是懸 崖勒馬,抓住舊日所相信的價值,令城市重現色彩?
還是坪石的婆婆說得對,香港和香港的屋邨,都「唔應該得呢隻色囉!」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十個救港的少年》第二集「拯救 . 屋邨色彩」將於4月28日(星期一)晚上7時,在港台電視及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 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原文《還原屋邨色彩》刊於28-04-2014《都市日報》,本文為加長版。
Wendy與同系死黨走入坪石,留住屋邨人情味
Wendy與同系死黨走入坪石,留住屋邨人情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