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學校「抵死」嗎?(一)看清楚「名校」與「差校」的緣來

學校「抵死」嗎?(一)看清楚「名校」與「差校」的緣來

2014-4-9 10:20:03
近年,中學生人口下降,不少中學面臨縮班殺校的危機。開始有一種論調出現,認為優勝劣敗,「市場定率」,便是如此。「優質」名校受歡迎,「差」的學校被淘 汰是理所當然的。而那些在「差」學校任教的教師也是不思進取的,下崗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實是這樣嗎?還是這種論調只不過是有關當局推行政策時的鑼鈸與戰 鼓,為其搖旗吶喊,使政策的推行更順理成章?
一些被殺校、頻臨被殺校、或收取第三組別(Band3)學生的學校,是否便是辦學水平低劣的學校?而所謂傳統名校又是否一定是所謂的「優質」學校呢?如果真正關心香港教育,又進行長期觀察的人便不會這麼幼稚地下這樣的判斷!
縱觀社會上認為是「差學校」,其實是主要收取第三組別(band 3)學生的學校例如一些前職先及前工業學校、某些宗教背景的學校等等。為什麼「差」學校都集中在這類型的學校或辦學團體?是否他們辦學水平特別差劣?情況 恰恰相反!這類學校的辦學宗旨很清晰,就是要服務社會最低層的人!
我聽過一位神父說,哪一區最貧窮,我們的學校便開在那裡。這類學校的學生大都是最貧困的。他們除了學校教育,基本上沒有其他的學習機會。他們的家長出身草 根,對子女在教育上的支援較弱,對子女教育的關注也比不上中產家長。所以這類學校更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盡量搞好學生的成績。甚至搞成績已談不上,只要能處 理好學生的違規問題,教他們不要吸毒,不要犯法,要有人生目標,畢業後能自力更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要成為社會的負累,已經是一項艱巨的教育任務!
而且,這類學校最響應教育局的融合教育政策,收取大量的「融合生」(SEN)。因此,不少第三組別的所謂「差」學校,正為基層大眾的下一代、為香港教育作 出巨大貢獻!但在出生率下降,學校面臨縮班殺校的情況下,當局卻要先把他們殺掉,再標籤他們辦學水平低,教師不思進取,更在收生不足兩班的情況下教育局搞 甚麼「特別視學」,侮辱他們一番,這樣公平嗎?
反觀一些傳統名校,有一些由於他們有較長的辦學歷史,在過去還未有普及教育的時代,有條件讀書的學生,既可能由於富裕的家庭背景,也或者是學生聰敏勤學, 這在當年的香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這些學校能吸納如此精英學生入讀,自然能逐漸建立起學校的「文化資本」。加上當年能讀書升學已穩佔了向上流動 的先機,於是學校自然也有不少校友平步青雲,從而累積了龐大的「社會資本」。這些學校遂成為今日家長們趨之若鶩的名校了!
至於一些普及教育政策後的新興名校,在學生人數多於高中學位的年代,也可以依據學生的會考成績通過汰弱留強的方法,在預科階段提升大學入學率,在社區內建 立名氣。而另一類則是近年興起的直資「名校」。這類的組合很複雜,其中有由傳統名校轉變來的,他們只不過是把前人所建立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私有 化,前已述及。至於一些新興的所謂直資名校,他們並沒有傳統名校的資本,他們所依靠的很多是政府所給予的自由度,例如較寛鬆的開辦英文班的政策,以吸引重 視英文教學的中產家長。
其實,在直資政策下,聘用教師不依資助則例,而是引用最低保障的勞工條例,除了一些中上層教師,大部分前線教師的聘用條件都較官津學校差,所以教師的流動性也較大,教學團隊通常並不穩定。
由此可見,大眾印象中「名校」與「差校」,分別主要是在於學校收取不同能力與背景的學生,而不在於教學質素與效能的分別。
文:陳仁啟
原題為〈升中學生人口下降,學校就「抵死」嗎?(一) — 看清楚「名校」與「差校」的緣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