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4日
中 國歷史上最多思想家的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中國版圖分裂,思想家則四處遊歷、百家爭鳴。其中孔夫子就曾出走魯國,到過衞國、曹國、宋國、鄭國、陳 國、蔡國、楚國。這樣的環境下,造就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讓不同意見生存。及後,秦皇統一中國,漢朝獨尊儒術,由於權力高度集中,專制統治從此開始,不同政 見思想家的生存空間便慢慢收窄了。
戰國時期的中國與十八世紀的歐洲情況相似,雖然專制統治依舊橫行,但因為歐洲大陸長期分裂,造成不同的 制度、思想、文化得以在各國中間保存。啓蒙運動時期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就曾到訪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德國、荷蘭、英國等地作學術考察,回國後出版的 《論法的精神》確立現代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權力制衡制度「三權分立」。有時,不同政見的思想家還可以因為大陸分裂得以「保命」。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思想家如 主張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的伏爾泰、《社會契約論》作者盧梭、《政府論》作者洛克等等,都曾因為各種原因開展過逃亡的生涯。可見人類社會在思想上的進步,根 源在於有「空間」讓「不同」存在,通過這些不同的意見互相碰撞、自然淘汰下,最終能得出進步的見解。
在現代體現不同的空間就是多元。多元 社會的自由通常建基於法律甚至憲法之上。在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因要避免出現多數人的暴政,扼殺少數的聲音,所以有關的自由會被法律所保障。但如果政府的 執法機關處事偏頗,甚至縱容民間暴力團體,以發動輿論抹黑或群眾運動方式,試圖製造白色恐怖,壓制反對的聲音,製造「和諧」的假象,慢慢當異議的聲音被消 滅,剩下官方指導思想為本義,單一價值就會湧現,多元便無容身之處,這勢必會破壞這種現代社會的「和諧」,取而代之的是令一種「和諧」,即單一價值形式的 全體主義。
全體主義又稱極權主義或權力主義,是指以獨裁的方式壟斷政權,一切決策、政治權力、概念的定義、經濟政策皆由其所掌控,沒有其 他人可以分享其權力。二次大戰的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全體主義中的表表者。政府透過宣傳和動員,打壓異議人士的言論,達致權力集中和單一化。今日的 北韓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實現「和諧」的。
其實甚麼是真正的和諧,套用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言:「真正和諧的社會,不是爭議的消失,而是公義的彰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