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v 搞回收蝕本兩年 學識迎合市場  社企雙妹嘜廢木製傢俬有賺

2013年04月01日
【本報訊】社會企業要生存,最重要是靈活變通。黃明慧和鄧慧玲自資合辦環保社企,回收橫額和展覽廢料,循環再造成手袋和紀念品。兩年過後,賠了積蓄也沒有 人工。檢討成敗,兩人半年前重新上路,回收廢木,為客人度身訂做傢俬,終拼出頭。社企「雙妹嘜」笑說,今天終於有糧出,還能拯救樹林。
記者︰王家文
鄧慧玲讀土木工程出身,拍檔黃明慧是傢俬設計師,兩人笑說人到中年,希望做點有意義的事,毅然辭去工作,三年前用自己「銀包錢」成立環保社企「DÉJÀ VU CREATION」。起初用廢棄橫額造手袋,贏得口碑,但欠銷售渠道,難敵集團式大量生產的製品。鄧說,當時有朋友做建築材料,建議她們回收柚木地板, 「收返再造,原來都值錢」;黃則決定做回老本行,用廢木設計傢俬。
黃明慧說,不少廢木來自商場展覽,也有市民聯絡她們接收雜物,「神樓都收過」。 學校換木地板也找上她們。她們聘請精神病康復者Philip負責搬運,他笑說辛勞但開心,「佢哋冇歧視,工作有彈性」。黃說,每次接收廢木,運輸費要二、 三百元,設計後再交由工廠製造,很多人以為她們無本經營,「你執返嚟都唔使錢,使乜咁貴?」

度身訂做增利潤

在油塘的貨倉擺滿木條,其中一張圓木桌前身是柚木門,經二次創作後,還保留木門花紋特色。黃明慧說,除展覽外,也有市民和公司訂做傢俬,「佢哋唔想浪費, 出面又難搵到合適尺寸」。由於是度身訂做,利潤較大,且打響名號,她們開辦的工作坊亦成為收入來源。經營三年,二人領悟社企生存之道——「Listen to the market(迎合市場)」。
社聯社企商務中心高級經理譚穎茜表示,私營社企增多,有利多元化發展。她指現時社企面對經營成本和租金上漲,也難覓人才,促政府和機構仿效南韓和台灣等地,制訂責任採購政策,優先購買社企的產品和服務。
本 港社企持續增加。據社會服務聯會最新數據,全港現有406個社企項目,由150間機構或公司營辦,較去年增加一成。另有13間結業。其中191間社企共聘 逾3,000名弱勢員工,有提交資料的56間社企,逾半有盈利。而非註冊慈善團體自資營辦的社企則有45間,較去年增三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