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不存批判 自行解讀 認清問題 繪畫跳舞 用藝術踢走抑鬱 v

2014年07月20日
【本報訊】透過繪畫、形體舞動、演奏樂器等多媒體藝術,表達內心世界,抒發感受,為「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的精髓。臨床心理學家表示,這種治療方式重視表達過程,不講求作品的美與醜,並不帶批判性,適合舒緩都市人焦慮及抑鬱症狀,有助釋放壓 力。
記者:梁麗兒
傳統的藝術治療以繪畫等平面視覺藝術為主,但表達藝術治療包含跨媒體,除繪畫外,音樂、舞動、話劇,甚至呼吸、站立或坐下都可以是治療內容。如大力拍打非 洲鼓、揮舞搖鈴;或將不同顏色的舞蹈圍巾,拋起、「狂fing」或將圍巾打結等方式,發洩負面情緒。當事人又可以透過創作了解自己,包括面對或正在逃避的 問題,為自己找出路。表達藝術另一特點是只有當事人才能解讀作品意思,他人不能代為演繹或作批判,可令當事人更感安全。

自我批評 愛比較易焦慮

「表達藝術嘅作品冇分對錯、靚同唔靚,唔識畫畫、唔識做話劇或冇跳舞底子嘅人,都可以做到,簡單到一呼一吸、塗出紅色嘅顏料都係一種表達藝術」。聯合情緒 健康教育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兼表達藝術治療師姚穎詩舉例,性格為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或經常自我批評、愛與別人比較人士,均較易有焦慮症狀,在繪畫 時,可能會因為圖畫「畫出界、畫得唔靚」而耿耿於懷,或重新再畫。過程中可以認識自己,了解問題所在。
在表達過程中,也可以反映內在潛意識,曾有 男士畫出大喊表情,其後再逐一塗走眼淚,他事後領悟到自己內心原來不快樂,但一直埋藏心底,不想在人前展現。另曾有人畫出「斧頭斬人」圖像,要急急塗走, 事後感到驚訝,不斷思考為何有這種想法,現實中有否逃避問題。

分享感受 從容面對逆境

表達藝術治療未必能為患者找到解決方法,但經小組或與治療師的分享,可令當事人感到在困難時期,有同路人陪伴,有助從容面對逆境。
30多歲的阿艾,自小性格內向,加上受家人冷落,習慣獨處,愛留在家中看書,甚少參加社交活動,導致長大後,很怕與人相處,患上社交焦慮症,「見到識嘅人都會手震同覺得心跳,唔知講乜嘢好」。
她擔心內向、焦慮性格影響子女,兩年前參與表達藝術治療,透過繪畫過程更了解自己,感到自己也渴求快樂,希望以積極、正面思維戰勝焦慮情緒。阿艾坦言今次接受訪問也感到很緊張,但情況已比以往有改善,並視能對素未謀面的記者講出心底話為一種挑戰。
希望了解更多有關表達藝術治療服務的市民,可致電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熱線23493212,或瀏覽網址http://www.ucep.org.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