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v 星期日專題:80長者動遺言 預錄最後祝福 葬禮送至親

2013年09月08日
【本報訊】播放一對新人浪漫成長故事,幾成婚宴的指定動作,但可有想過,在葬禮向至親送上最後祝福?一個名為「留給最愛的說話」的錄像計劃,以一年時間, 追蹤80名獨居長者的人生故事,剪輯成30分鐘的錄像。有內疚媽媽因無法讓孩子過舒適童年生活,對着鏡頭訴說人生遺憾;也有經歷戰亂的好爸爸,叮嚀子女在 地球另一端好好做人。
記者:呂麗嬋
他們不是李嘉誠,沒有人為他們立傳歌功頌德,但或順或逆的人生故事,同樣動人。「婆婆!你有咩嘢想同仔女講呀?」位於大窩口的老人中心好不熱鬧,幾十名頭 髮花白的長者,魚貫進入由活動室改裝的臨時錄影室,對着鏡頭訴說平生。攝錄機旁有寫滿兒媳孫兒名字的「貓紙」;還有社工、化妝師站在一旁,場面大陣仗。忙 得團團轉的攝影師德哥說:「婚宴就拍得多,要一次過幫80個公公婆婆,拍屬於佢哋嘅故事,就係第一次。」

「阿媽好對你哋唔住」

「我有五個仔女,最想同佢哋講:阿媽好對你哋唔住。」76歲的吳美是其中一個「有話要說」的老人家。丈夫因病早死,子女長大成家,這個頭髮斑白的內斂媽 媽,卻有未圓的心事,對着鏡頭,化了淡妝的她,結結巴巴:「我同佢哋老竇都讀書唔多……屋企開米舖,啲細路仔放咗學都要返舖頭幫手,將啲米分成一小袋,大 咗有力氣,就去送米送石油氣……。」
丈夫是相親認識的初戀情人,在米舖打工,死慳死抵在屋邨街市開舖做老闆。小舖最初賣的米和油,還得先向相熟的 供應商賒數,「無錢,惟有一邊賣一邊找數,無能力請伙記,個個細路哥都要喺屋企做童工,有時送完貨先做功課,我哋大人要捱都預咗,唔想細路仔咁,但有咩辦 法?」七十二家房客式的艱苦歲月,攸忽已過,「養大佢哋,搵到啖食,唔使走番我哋條路咁辛苦,仲有咩求?」
大兒子在台灣工作,女兒早移居美國,「去美國住咗半年,唔慣,又返嚟香港……」。老伴早不在,獨居葵涌邨,這個慈母直言早無牽掛:「中國人唔鍾意將啲愛呀放喺口邊,尤其對住啲仔女,好多時心照就得,我就話講出嚟好啲,起碼無遺憾。」

「希望佢哋好好生活」

像吳美一樣,半生兒女債的,還有84歲的梁子潤。聲如洪鐘的子潤,妻兒都在天津,獨居香港,人生走到黃昏,一坐下,不忘話當年。「82年,因為阿爸患重 病,嚟港見最後一面,遇正抵壘政策,人人趕尾班車登記,無端端做咗香港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在青島讀大學,離家三十年,52歲才在港由零開始。「我哋 呢代人,由中共建國到唐山大地震,由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樣樣都撞到正。」身處大時代,造就銅皮鐵骨,「試過喺外資公司做,派駐天津;年紀大無人請,就 喺銀行做保安,公餘幫啲經理補習普通話,一樣有人叫我老師!」
像個老頑童,子潤笑說不是李嘉誠,有人為他「立傳」,笑不攏嘴,「年紀大,總有一日 要離開呢個世界,我個仔都50幾歲,佢哋住喺天津,好少見面……我一早已經同啲社工姐姐講,我死咗,海葬就好,自由自在。你問我,無咩嘢留番畀佢哋,留低 啲回憶就好,只希望佢哋離開幾遠都好,要好好生活」。說着,嗓門大的他竟紅了眼睛。
「留給最愛的說話」是集思公益活動的資助項目,歷時一年,剛開 始為期一周的拍攝工作,負責計劃的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社工陳嘉穎指,期望透過小組活動及製作光碟,重塑長者的人生故事,有人生的遺憾,也有快樂的回 憶,陳嘉穎說:「無人知道幾時死,愛要及時,有啲說話,都要說得及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