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

教育需要空間

2014-3-1 1:43:15

上星期天,我與一位同事、兩位學生,參加了香港馬拉松十公里(教育盃)賽;回校後數天,我們向全校分享整個經歷及所見所感。聽到學生親口說的話,我終於感 覺到,「走出安舒區」、「堅持」這些價值不是掛在口上,而是共同的實踐。由是,我想起去年年底,我與一些學生到深水埗區探望天橋底下的露宿者後,學生分享 時流下的淚。

我談這些經驗,是為了說出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重要。

相信每位老師的生命信念或教學理念,多多少少都受自己的成長經歷所影響。我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到處跑、到處八卦、常常找樂,沒幾多時間留在家裡,總 是喜歡參與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每一步的腳印都有汗有淚。我就是喜歡這種實在的感覺。記得我讀碩士課程時,參加了歷奇活動長達兩年。期間我們一夥人,定期 行山、露營,接受訓練——包括體能和心理訓練。我們離開擁有得太多的城市空間,跑到幾乎一無所有的境地去,經歷。攀過這些山頭,了解過自己的安舒區,嘗試 過應對克難境況,下山後的我深明「體驗」兩個字的重要。

這些經歷推動我帶學生去參與六四集會,親身感受現場氣氛,思考集會、喊口號和悼念的意義;帶學生到菜園村去參與導賞,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看看何謂自己親手 建立的家園,吃村民自製的茶粿再與村民聊天;帶學生去深水埗看天橋底是何境況,與自己居住的、食用的有何分別;帶隊到外地去學習英語、考察生態旅遊的持續 發展空間等等,呼吸當地的空氣,親身感受、接觸當地人和文化;推薦應屆的畢業生,考完公開試參與小販體驗活動,認識小販/排檔的營運模式,探討如何擴大他 們生存的空間。

即使無法做到親身體驗,我仍會追求親歷者親身分享,因為我深信親耳聽、親眼看那親歷者,學生的得著會更深刻,尤其在這資訊過於發達的年代。例如我特別記得 邀請過親歷六四,當年就在天安門廣場現場的陳清華來校,他分享到他那不想回憶又未敢忘記的經歷時,有學生流下了眼淚——那天陳先生可是連一張照片都沒展示 啊。又例如,我邀請了身體上明顯殘障的朋友,來向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如何重新站起來,學生都受分享者展示的樂觀與不逃避的態度所感動。

作為老師,我在盡最大的努力,與學生一起或提供機會讓他們經歷以至體會。走筆至此,我要表達最大的希望,就是社會願意攜手捍衛這些經歷的空間。老掉牙的關 於減輕教師工作量的訴求不說,只說皇后碼頭拆掉了,菜園村拆掉了,囍帖街拆掉了這幾筆。觀塘重建,石硤尾重建,上環重建,換上的其實大多就是地產項目,成 為歷史的都被逼走進博物館,可是老師總不能只帶學生到博物館啊!活生生的人與氛圍,丟失就是丟失,無法重現(represent)的啊!下一個淪陷的地 方,可能就是香港的山頭、郊野,我們千萬要守住啊!

當整個社會只剩下商業和地產項目時,我們很難進行有意思和深刻的教育——老師需要教育的空間,請別拆毀、去除、消滅得那麼急。
 
文:蕭綺熙,通識科及公民教育組老師,對世界有強烈好奇心,本身是個"問題"少女,喜歡令學生好奇,引發問題並追尋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