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v 不一樣的藝術家: 自閉症患者欠缺溝通能力

2014年01月30日
新春將至,人人忙着辦年貨,逛年宵,買鮮花,過一個熱鬧喧騰的新年。城市中,卻有一群安於閑靜的人,即使被年節遺忘了,還是樂得盡力做好自己本份。他們以 有限的力量,為別人帶來無限的祝福。明天是大年初一,我們選了一群馬兒陪大家迎春接福,只因我們相信,馬兒的美,與創造牠們的人,都應受到欣賞。

這些馬兒,都出自聖雅各福群會陶藝工作室的藝術家之手。他們一般被視為弱能人士,是社會上的少數、弱者;但在藝術的世界,他們早獲尊為「師傅仔」,只因其敏銳,其單純,其全神貫注,早達到許多藝術創作者夢寐以求的高境界。


像 廿多歲的歐鑑賢,導師Samantha大讚他造陶勝在「冇包袱」,不似一般人那樣顧忌可行性而局限創作,「佢腦入面冇『考慮』呢樣嘢,諗到就憑直覺去 做」。導師們從來在旁只是支援,如幫他們搜集圖片,而實際上的操作,由畫草圖到造型,以至選色上釉,都由師傅仔一手一腳操刀。


又如其中最沉默的黃震邦(邦邦),是自閉症患者,旁人以為他欠缺溝通能力,但工作室導師施惠玲讚嘆,邦邦與陶泥溝通能力之強,遠勝任何人。施老師說,陶泥在不同的乾濕程度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好抽象,要靠自己靜靜地去感受去溝通,而邦邦就平衡得好好」。


今年,施老師把造「大桔盆」的重任交到邦邦手上,意想不到的是,邦邦把盆做得大如足球,「呢個係佢奇技,同樣重量的泥,佢可以比其他人做得大一倍」。施老師還發現,經過多年造陶訓練,邦邦已變得越來越主動。


施 老師認為,弱能人士在成長時,往往受指令式的訓練,令他們變得相對被動。但其實,對美的追求與創造是本能。她樂見許多弱能人士加入陶藝工作室後,啟動了其 對美的感受力,「好多師傅仔漸漸會自己襯衫,遇上做demo等大日子,唔使提醒就會自動穿戴整齊」。這群石水渠街的藝術家,藉着陶藝,找到與世界溝通的方 法。


記者:朱雋穎 攝影:李家皓

■黃震邦喜歡造又大又圓的陶器,其右邊的「大桔」是其新作。 ■歐鑑賢專注力強,從不以「可行性」局限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