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chizophrenia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F20.
ICD-9 295
OMIM 181500
DiseasesDB 11890
MedlinePlus 000928
eMedicine med/2072 emerg/520
MeSH F03.700.750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症狀為思考方式及情緒反應出現崩潰。常見病徵包括幻覺妄想及胡言亂語,嚴重者會有自毁及傷人的傾向,並出現社會或職業功能退化。患者通常於青壯年顯現初期病徵,其中約1.5%的患者終身為此病所苦。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方式為患者自述經歷以及觀察患者行為等。
研究認為,遺傳、幼年環境、神經科學心理與社會歷程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某些消遣或處方藥物使用也會引起或加重症狀。現今精神病學研究主要致力於神經科學所扮演的角色,但迄今未找出合理的生理病因。

目录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

思维的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控制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

思维速度障碍

如思维过程的速度加快或缓慢。

思维形式障碍

联想障碍,如联想的结构缺乏目的性,思维松弛,天马行空,思考的过程不符合逻辑等。

思维控制障碍

妄想所致,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维不属于自己,感觉自己的思维在受外力所控制而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控制。
例如:患者憂鬱表態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或类妄想。

妄想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系统,该信念系统与现实境况基本不符甚至完全不符,可指向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重要方面并造成相应的扭曲和社会适应不良,但当事人对于自己所抱持的异常观念坚信不疑。

幻觉

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出现幻觉,主要是以下几种:

幻听

是指患者在没有真正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而听到的来自外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说话声、音乐声等,也可以是一些讨论的声音。患者有时可能服从来自这些幻听声音的命令,而导致危险的发生,一般經由藥物的治療,幻聽可以獲得改善。
例如:患者內幻聽、外幻聽都有。

幻覺影像

在没有真正视觉刺激的情况下,患者便可看到一些本不存在的影像,且深信不疑。
例如:患者初期認為眾人排斥他。

幻触

在没有真正触觉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被触摸的感觉。可以感觉是来自的触摸,也可以感觉到是来自动物的触摸等。
例如:患者初期認為被螞蟻咬。

幻嗅

在没有刺激味觉神经下能闻到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幻味

品尝到食物内有某种异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以上列举的一些症状可以称为正性症状,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可以出现情感倒错、意向倒错、意志力减退等負性症状

历史

古埃及Ebers的文献中可能提到过精神分裂症。中國精神分裂症屬於中醫癲證或狂證的範疇,相傳為戰國秦越名醫扁鵲所著,成書則在東漢以前。亦為中醫理論開山始祖《難經》二十難,以“重陽者狂,重陰者癫”,真正歸納並闡解了癲狂的病理病機。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中记载了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但没有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记录。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心理学文献中记载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奇异的信念和行为,Avicenna在他的《医典》(The Canon of Medicine)中将这种症状称作Junun Mufrit(严重精神失常),以区别于其它症状,如躁狂症狂犬病躁狂抑郁症。15世纪伊斯兰的通用医学教科书中也没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记录。精神分裂症在当代属于常见精神疾病之一,那么它可能是在历史文献中和抑郁症或者躁狂症等相关症状混淆了。
1809年,Jone Haslam(1764-1844),英国一 家医院的主任,他在《对疯狂和抑郁的观察》这本书中描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Haslam,1809/1976,P64-67)。Phillipe Pinel于1809年发表了医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份详细的精神分裂症个案报告。Bénédict Morel 在1853年将精神分裂症命名为démence précoce (早发性痴呆),因为他发现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年轻人人群中;Arnold Pick于1891年援引了这一概念。Emil Kraepelin于1893年对早发性痴呆和情绪障碍(双相抑郁)做了详细的区分,他認為該病症起因於大腦疾病,屬於癡呆的一種,但是明显不同于阿尔茨海默氏症,后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群有人反对“早发性痴呆”的说法,因为这种病存在治愈的可能,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它叫做“青少年型精神错乱”。
Emil Kraepelin(1859-1926)有两个重要的成就:第一,他把精神错乱的许多症状综合起来,而这些症状以前被认为反映的是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a)(不动和激动性躁动交替出现)、青春型精分(hebephrenia)(愚昧和不成熟的情感)和偏执型精分 (paranoid)(夸大妄想和被害妄想)。尽管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但他相信,从本质上讲,各种精神障碍起病以后,最终都会发展成为“精神脆 弱”。第二个成就是,他把早发性痴呆同躁狂-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区别开来。对于有早发性痴呆的人来说,早期起病和预后不良是特点,而躁狂-抑郁障碍并不 一定具备这一些特点。他还提出了早发性痴呆的很多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违拗(negativism)和模式化的行为。他认为早发性痴呆是一种伴有妄想、 幻觉注意障碍、运动行为异常的综合征,此病通常源于青少年期,会导致不可逆的精神损耗。
“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譯作“分裂的心智”,它的希腊词根是 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Eugen Bleuler于1908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人格、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他随即提出了“4A”症状诊断标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 言,情感、知觉和认知(知情意)不是作为一个整合体来进行加工的。情感可能与知觉分离,而知觉可能与现实分离。正如他所说的“人格失去了完整性”人们常常 混淆“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这种误解可能是源自字面上的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幻听幻视,但他们不存在于多个人格之间来回变换的情形。据文 献记载第一个误用的是一名诗人T. S. Eliot(1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認為精神分裂是一種遺傳疾病,鉴于當時(纳粹德國美国斯堪地纳维亚地区)的“优生学”运动,很多人就此被强迫做了绝育手术。纳粹在T4行动中谋杀了大量的心智不健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1971年美英诊断学大会发现美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比欧洲多 很多,可能的原因是美国使用的DSM-II诊断标准比起欧洲的ICD-9更为宽松。David Rosenhan(1972)的著名研究《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指出美国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过于主觀和不可靠。學者和醫生对整个DSM手册进行了修订,并于1980年推出了DSM-III。自1970 年以来,共提出并审查了超过40 条具体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前苏联也曾经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用作政治用途,著名的精神病学家Andrei Snezhnevsky提 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子类别叫做“缓慢样渐行性精神分裂症(sluggishly progressing schizophrenia)”,并用它来迅速打击异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这种做法传到了西方社会,世界精神病学家协会(WPA)在1977的 第六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上谴责了这种行为。

病因及相关的研究方向

一個PET研究[1]所得數據表明,一次工作記憶中所激活的大腦額葉(圖中紅色部份)越少, 紋狀體(圖中綠色部份)中異常的多巴胺的活性的增長程度越高。該研究認為這與精神分裂症中的神經認知障礙有關。
主流的研究顯示生物學上的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力都是導致疾病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方向著重在神經生理生化學遺傳學因素。有些人宣稱現行診斷標準缺乏客觀性,認為精神分裂症這個狀態是有爭議性的。
雖然精神分裂症這個名稱字面上有心靈分裂的意思,但是它本身和人格分裂是不同的,也不應該像一些文章、影片或大眾文化一般,把它跟解离性人格疾患混為一談。精神分裂症與好發暴力行為也沒有關連。雖然精神病狀態常使得病患需要精神醫療的協助,精神分裂病患並非一直是處在這種精神病狀態下。

诊断标准

  • ICD-1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国际标准)
  • DSM-IV(美国标准)
  • CCMD-3(中国标准)
此外,还有法国、日本的一些地区性标准。其中以前两种标准影响较大,应用也较广泛。

精神分裂症亚型

偏执型 (Paranoid Type of Schizophrenia)

存在妄想和幻觉,但是没有思维障碍、行为紊乱或是情感淡漠。幻觉和妄想经常围绕同一个主题,例如被害妄想或情色妄想。(DSM code 295.3/ICD code F20.0)

紊乱型 (Disorganized Type of Schizophrenia)

在ICD中被称作青春型,既有思维障碍也有情感淡漠或情感错乱(inappropriate affect)。不同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紊乱型患者如果出现幻觉以及妄想,这些幻觉与妄想常常不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而是随机且不连续的。紊乱型症状患者 一般较早出现症状,而且多为长期,较难好转。(DSM code 295.1/ICD code F20.1)

紧张型 (Catatonic Type of Schizophrenia)

患者几乎不动或者过于兴奋,行动无目的,以及异常的脸部及躯体动作,症状还包括紧张型木僵或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模仿别人说话及动作等(DSM code 295.2/ICD code F20.2)

未分型 (Undifferentiated Type of Schizophrenia)

存在精神症状,但是不符合上面几种分类(DSM code 295.9/ICD code F20.3)

残馀型 (Residual Type of Schizophrenia)

曾经至少发作过一次,但不再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症状。虽然没有幻觉、妄想等重大症状,但有时可能会呈现轻微程度的负面思维,自闭,情感淡漠,以及思维异常等症状(DSM code 295.6/ICD code F20.5)

单纯型(Simple Schizophrenia)

无精神病史,阴性症状隐匿性、渐进性发作(ICD code F20.6)

治疗及预后

迷信治疗一直伴随着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在一些落后地区是人们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在抗精神病药物发 明以前,人们采用了胰岛素昏迷、电休克及脑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其中电休克治疗对一些病例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其他两种治疗方式已经很少使用。目前对 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般来说,患者的愈后都较差,尤其是那些起病较早的、有一定人格缺陷的患者愈后更差。

社会和文化

被贴有“精神病人”的标签,不被社会重新接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他们在普通民众眼中的形象就是“疯子”,很多人还无理由 的认为他们有暴力倾向,人们不相信这种疾病可以完全康复,认为他们不可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更不会相信一个正在病程中的人所说的任何话。
2002年,日本精神病学和神经学协会曾试图将此病改名为“统合失调(Tōgō-shitchō-shō,integration disorder)”,以改变传统的字面上“精神分裂”带给人们的误解,并且这个新名称是符合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
描写诺贝尔經濟學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另譯成《美麗境界》)在向普通民众普及精神分裂症知识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