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勿與「逼害」妄想症患者爭辯

勿與「逼害」妄想症患者爭辯


  

陳女士,三十來歲,未婚。半年前,陳女士突然「發現」自己的頭內給別人安裝了一個小型儀器,用來紀錄她的行蹤和竊聽她與別人的談話。這樣的「逼害」令 她感到憤怒、恐懼和悲哀,精神大受困擾。還好她能勉強工作,保住了秘書的職位。其間她遍訪名醫,花了大筆金錢,就是不得要領;連磁力共振也做了,但也尋不 覑頭顱裏那個「儀器」。外科醫生當然拒絕為她開刀,並指示她去看精神科。在「前無去路」的情況下,她唯有姑且一試的依從。
  
不宜認同免加深信念
  
這是一個典型的「妄想症」病例。這裏的「妄想」(delusion)是一個特定的醫學名詞,意指毫無根據地堅持一個信念,這個信念不能被理性地辯駁或 反面證據所推翻,兼且不是和患者有相同背景的人士所擁有的。「妄想」的內容大多是荒誕或明顯錯誤的,例如自己是從火星來的,及自己擁有的家財比世界首富還 多。「妄想症」的定義就是患者的主要病徵是「妄想」,沒有(或只有少量)幻覺和思想紊亂。患者一般都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運作,但情緒卻飽受那妄想的內容所困 擾。親友要注意的是「妄想」是一種病態,和患者辯駁是徒勞無功的,只會造成衝突;但又不適宜認同,以免加深他的信念。只好不置可否的含糊應對(及盡快帶他 求醫)。
  
「妄想症」並不太罕有,一萬人之中約有四個。患者的最大問題是對那妄想的堅信,並毫不認為自己有精神問題。他們來看精神科不是被家人所逼,就是「前無去路,姑且一試」。作為親友,可利用他們的附帶徵狀(如失眠及抑鬱)勸他們求醫。

  
陳世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