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v 艾未未:永不言悔的奇異旅程

電影: AI WEIWEI: NEVER SORRY

2012-8-6 18:29:49
一個剛畢業的美國大學生, 一個中國前衛藝術家, 一套在Sundance Festival 的得獎紀錄片。
紐約時報作者 Larry Rother 報導了自06年開始, Alison Klayman攝製《艾未未:永不言悔》的奇異旅程。
下為原文節錄:
2006年夏天,剛剛從布朗大學歷史系畢業的艾莉森·克萊曼(Alison Klayman)一心想要遊歷遠方,便動身前往中國。她完全不懂中文,在中國只認識一個人。她的初步計劃在那裡學一門新的語言,或許有機會再找份記者的工作。

克萊曼的這一場歷險,最終成就了日前在紐約公映的獲獎紀錄片:《艾未未:永不言悔》(Ai Weiwei: Never Sorry)。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克萊曼親歷了近年來一個最引人入勝的中國故事:艾未未從前衛藝術家到中國最有名且最直言不諱的政治異見分子的轉變過 程。

.....艾未未在去年被《藝術評論》(Art Review)雜誌放在了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位藝術家的首位。他具有永不枯竭的想像力,並且在影片中也能看到,無論是批評者還是他的朋友,他總有能力讓他們摸不着頭腦。

---在克萊曼開始拍攝的那段時間,55歲的艾未未公開批評了中國共產黨的權力壟斷,並且批評了2008年奧運會和此前四川大地震中中共的一些措施和處理方式,這些都讓拍攝越發像一場賭博。

克萊曼說,拍攝此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用艾未未的境況來說明,中國不僅有“願意嘗試突破界限的人”,而且“這些人還是能能在夾縫中有所作為”。

影片中或許最為突出的一段素材,是由艾未未自己提供的。在這一段中,四川的警察在半夜裡闖進他的酒店房間,將其打至重傷。後來他因顱骨出血而不得不去德國進行手術。當他投訴時,警察卻對他冷嘲熱諷,說他肯定是被自己打的;而當他試圖在當地一個警察局裡正式提出投訴的時候,他的這種堂吉訶德式的努力被一個如 同卡夫卡作品般怪誕的官僚體系所阻撓,克萊曼一直在旁邊跟拍,直到被強行要求離開。

克萊曼並不諱言,《永不言悔》的誕生過程頗為曲折。一開始她在一家會員制酒吧里工作,也當過中國演員劉亦菲的私人助理,還在北京奧運會的英文網站工作過。後來在北京一家畫廊工作的室友問她,是否有興趣跟拍艾未未的攝影展。

當製片人亞當·史萊辛格(Adam Schlesinger)——他的履歷中包括了《上帝不再眷顧我們》(God Grew Tired of Us)——一看到這部影片,就喜歡上了它。他將影片引薦到了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今年一月,影片在那裡奪得了評委特別獎。克萊辛格說:“考慮到這是她的第一部電影,而且故事的主角又是一個移動目標,影片讓人印象深 刻,同時還很有啟迪意義,而且讓人很容易看得進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