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哈佛MBA理論教仔法

哈佛MBA理論教仔法

2013-4-25 20:52:29
最近聽聞,小朋友上才藝班,最高的數目是每週21項——即平均每天3項。

評論填鴨式催谷小孩子十八般武藝的文章已經很多,Clayton Christensen 則借用企業「競爭能力」(Capabilities)這分析架構,指企業和個人的競爭力,都可以用Capabilities概念底下的三個範疇 Resources、Processes和Priorities 來涵概。基本技能如語文、運算能力、以致特殊才藝如琴棋書畫,都是Resources。Processes 則指辦事能力,當中包括自理、解決問題、計劃和組織、人際溝通等軟技能。最後Priorities,其實就是價值觀,是人最深層的質素如自信、尊重、毅 力、感恩、謙卑、樂天、憐憫和道德觀等。最近有調查說,港孩過度自戀會變徐步高,也屬Priorities問題。

香港父母現在的育兒方法, 很明顯非常著重Resources。曾聽過有幼兒在四歲已懂得多個英文生字,但在幼稚園的茶點時間卻被難倒,呆坐十分鐘不知所措,皆因不懂吃有骨雞翼—— 之前吃過的都有人先拆骨。我不相信有家長會否定 Processes與Priorities的重要性,只是每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若學術訓練佔了大部分時間,其餘兩項的比重自然較少。

在商界要量度一種方法是否有效,我們會快速搜畫去了解「終極目標」是甚麼,再回帶判斷所需的才能和資源。香港很多家長的「終極目標」只是孩子們無需太辛苦地「搵到食」,這目標無可厚非,亦非常重要。問題是,香港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訓練,對「搵食」有幫助嗎?
坊間經常流傳一些極端的80、90後求職和在職個案。「真冇禮貌!見工 no show 仲話喺Facebook通知咗你哋啦!」「叫佢做少少嘢問嘢問到你驚,乜都有procedure有答案請你番黎做乜?!」我們絕對不應以偏篕全,但若你在 職場打滾過一段日子,相信會認同,為謀生,Processes與Priorities遠比Resources重要。

若目標不只是「搵食」,而是要出人頭地,只靠Resources便更注定失敗。無論在任可行業,爬得越髙,要運用專門知識的機會便越 少,Processes 中的分析力和洞察力則越來越重要。到成為了領袖,需要的便是最抽象的Priorities了 - Hilary Clinton和Mitt Romney 的才智和辦事能力肯定不比Obama差(也許更好),但後者的能量和感染力遠比另外兩位強。有涵養的領袖自然會吸引大批有才德之士為其賣命,自己絕對無需 是武功最強的那個。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明天便去取消所有的興趣班?那又未必,需要的可能只是調整一下心態。
我五歲的女兒學了鋼琴大半年,最近開始接觸一些較難的曲譜,有一次她反覆練習也練不好兩隻小手的協調,忽然大吵大鬧並哭了起來。我忽然想起 Christensen的主張,心想:「機會來了。我們付出的金錢和時間,不是用來換取獎狀和掌聲的。我們要的是一個媒介,去訓練她控制情緒和克服困難的 能力。」學琴只是一個「幌子」,重點是她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而我則要和她一起走這條路,一起哭,一起跌、一起站起來。這個character building 的工作,比贏任何獎都更重要。

所以,我可以繼續做「虎媽」,只是「虎」的重點不同罷了。

(對了,是「虎媽」,不是「虎爸」。姚崢嶸應承了讀者寫這題目,之後卻省起,在我家最有資格寫這題材的人,是姚太。以上是她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