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新媒體搵錢難

食完雨傘運動老本 回歸現實
學者:新媒體搵錢難

9,741

121
■雨傘運動催生一批網上媒體,運動期間瀏覽量及facebook專頁讚好大升。
【財經專題】
雨傘運動未成功令港人爭取到真普選,卻意外地催生一批香港小眾網上媒體。運動期間各人搶先分享的不是主流平版媒體的報道,而是小眾網媒的心血作品。雖然新興小眾網媒搶佔「大台」收視,惟食完雨傘運動的老本後,最終仍要面對現實的資金問題,學者及業界都認為新傳媒,想賺錢都各有各難。
記者:石永樂 馮健鏗 胡仲邦
六年前開始推出動新聞的《蘋果日報》,屬最早轉型新媒體的香港主流傳媒,日均點擊率超過三千萬,然而雨傘運動後期,點擊率曾出現雙位數百分比回落。除因被強大黑客入侵癱瘓外,亦反映其他傳媒搶走收視的結果。

高收視不等於盈利

《852郵報》是其中一個受惠的媒體,創辦人游清源表示,運動期間帶動瀏覽量大升,去年十月份總點擊次數按月升逾一倍至一千一百萬次,瀏覽人數也按月升五成至一百六十萬人。
網台《謎米》則在運動開展後才推出《謎米新聞》,《謎米》行政總裁林雨陽承認錯失推出新聞網的時機,認為若早一個月推出新聞網,就可在運動展開首兩、三日迅速突圍。他又指雨傘運動百年難得一遇,「傳統媒體要讀者等,但網媒全部即時,讀者又可自主接收,去選擇相信邊個……𠵱家嘅社交網絡世界,你share邊個網站新聞,某程度代表你咩立場。」
不過高收視未必代表可以轉化為盈利,《852》成立一年仍未收支平衡。《蘋果》執行總編輯徐緣指出,「(新媒體)唔夠四十萬至五十萬讀者,也難稱得上是critical mass(臨界點),有critical mass先有可觀廣告收入。𠵱家網媒唔可以靠subscription(訂閱收費),但廣告收入又唔夠穩定」,他又指,個別新媒體或因政治立場鮮明,而令廣告客戶卻步。

市場碎片化無主流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同,現時觀眾對媒體的期望已不同,市場出現碎片化(fragmentation),即無主流市場,而是變為幾百個非主流市場,「由受眾去選擇睇乜媒體,揀自己愛看嘅平台,小眾基本已出現咗……已返不到轉頭」。
他又表示,碎片化形成後已很難回頭,亦會導致大部份平台都不能賺取盈利,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轉虧為盈,但與此同時,由於小眾媒體屬小本經營,即使不能走到最大眾化,仍然可以維持營運,估計這種情況會維持一段很長時間。
並非每個網媒當一盤生意經營,雨傘運動期間人氣爆燈的SocREC負責人梁日明,開宗明義不談回報,「香港社會動盪,我哋網媒就會做大」,其facebook專頁由去年學生罷課開始有四萬人讚好,現有逾廿一萬個讚好。SocREC靠義工及捐款支撐,每年支出僅數萬元。

新媒體主腦點睇《立場》?

《主場新聞》去年七月突然結業,創辦人蔡東豪只留下「我恐懼、我誤判、我愧疚」,但在雨傘運動落幕不久後以《立場新聞》重新上陣。本報亦曾邀請《立場》接受訪問,惟遭推卻,只好羅列新媒體行家對《立場》看法。
《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
「《主場新聞》當時有先入為主嘅優勢,如果當一路做落去,的確有龍頭嘅感覺……但突然間消失,消失得比較曖昧,之後又突然出現番,好似幽靈咁。」
「《立場》突然出現,令人有種好尷尬嘅感覺,之前我係因為你咁咁咁我先支持你,𠵱家你又話『我恐懼』,咁𠵱家又唔恐懼啦咩?」
「香港人自覺好聰明,最代表香港人係韋小寶,雖然古古惑惑,但講情義,所以係會尊重老實人,因為佢自己有時唔老實,韋小寶尊重郭靖,睇唔起楊康。」
《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徐緣:
「對《立場新聞》樂觀,一個媒體做得好壞係睇質素,就算𠵱家網上有批評聲音,長遠網民鬧得幾耐?當時嘅《主場新聞》的確幾好睇。」
「不過自從facebook自二○一四年遏制專頁的organic reach(自然觸及率),限制發送比例,會令新興媒體重新建立更加辛苦。」
《謎米》行政總裁林雨陽:
「我與人為善,(主場結業)可以有好多原因,佢都係話借朋友office,佢可以話朋友唔趕住催佢走。或者蔡東豪由結束《主場》果一刻,已經諗緊另一個方法令佢重新呢。之不過當中發生咗個雨傘運動。」
「從一個與人為善嘅角度,唔同借口都可以講得通嘅。不過𠵱家呢個年代,大家都好希望有一個好坦白或者好真誠嘅人,如果選擇下下都要收埋收埋,或者咁計算驚人睇穿你嘅話,我覺得網民係會有戒心嘅,我覺得可以不妨坦白一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