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DSE化身的厲鬼纏身,不斷夢到考試「肥佬」;一個從小被定型為文靜乖乖女,無法踏上自己的舞台。兩個16歲的少女藉拍片訴說自己的夢想,向大人吐出心聲。今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UNICEF HK),邀請92名香港青少年參與「零,可以成真」短片計劃,紀錄自己的故事。
記者:蘇汝卿 攝影:朱家駿 王俊龍
記者:蘇汝卿 攝影:朱家駿 王俊龍
「不斷上課考試上課考試,結果不及格。」就讀九龍塘名校聖母玫瑰書院的中五生羅詠珊回想噩夢,仍心有餘悸。阿珊表示升上高中後,壓力甚大。然而,她最怕令家人失望,尤其是媽媽:「她沒上過大學,覺得女兒要做到。」
同樣是中五的Mandy,噩夢卻是大人的過份保護。「喜歡跳舞,卻一直沒機會去實踐。父母覺得我體力跟不上。」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學體育課只能看著同學玩。父親是畫家,Mandy三歲拿畫筆,四歲學彈鋼琴,從小被定型只適合靜態活動。雖然小四那年手術成功,但多年來像受保護生物,Mandy心底一直有一個跳舞夢。
今年,這兩位迷茫少女在陰霾中找到那一束引導方向的光線,分別拍出《閃靈》和《街夢》。明年便考DSE的阿珊不再逃避,積極參加大學開放日,開始嚮往大學生活,不再發噩夢:「那轉變不是別人給的壓力,而是自己很想達到一個目標。」而Mandy亦堅定的說:「我覺得有些事想做的話,便要自己爭取。」去年,她參加校慶音樂劇,苦練個多月,媽媽亦十分自豪:「意想不到,我女兒舞姿原來那麼美,舞編得很好,所以我也很放心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Mandy表示完成高中課程後,會繼續往戲劇方面發展。
同樣是中五的Mandy,噩夢卻是大人的過份保護。「喜歡跳舞,卻一直沒機會去實踐。父母覺得我體力跟不上。」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學體育課只能看著同學玩。父親是畫家,Mandy三歲拿畫筆,四歲學彈鋼琴,從小被定型只適合靜態活動。雖然小四那年手術成功,但多年來像受保護生物,Mandy心底一直有一個跳舞夢。
今年,這兩位迷茫少女在陰霾中找到那一束引導方向的光線,分別拍出《閃靈》和《街夢》。明年便考DSE的阿珊不再逃避,積極參加大學開放日,開始嚮往大學生活,不再發噩夢:「那轉變不是別人給的壓力,而是自己很想達到一個目標。」而Mandy亦堅定的說:「我覺得有些事想做的話,便要自己爭取。」去年,她參加校慶音樂劇,苦練個多月,媽媽亦十分自豪:「意想不到,我女兒舞姿原來那麼美,舞編得很好,所以我也很放心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Mandy表示完成高中課程後,會繼續往戲劇方面發展。
「零,可以成真」計劃分為八大主題,包括學業壓力、家庭關係、朋輩相處、社會與環境等。計劃的導師張穎鋒(Sam)觀察到大部分香港家長都把子女當作自己附屬品,以自己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經常被否定,便會封閉自己。「這些孩子渴望得到認同,希望別人心中有我,無論拍甚麼題材都離不開這主題。」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主席陳晴女士表示:「我希望藉着短片的推出,所有成年人每日都可以堅持花上至少15分鐘,聆聽身邊的青少年及兒童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要。」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主席陳晴女士表示:「我希望藉着短片的推出,所有成年人每日都可以堅持花上至少15分鐘,聆聽身邊的青少年及兒童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