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怪獸家長是怎樣煉成?

2013年08月11日

【網上論壇】怪獸家長是怎樣煉成?
(自由撰稿人 八夕)

19,690
最後更新: 0811 19:20 / 建立時間: 0811 09:00
現在的香港社會教育像是你負擔不到的就由政府來出錢,卻沒有人關心政府的錢從何而來。(資料圖片)
早前去工作,作為一個考試試場的工作人員。見到好些家長陪伴考生來考生,而這考生,不是八歲小孩,而是十八歲以上的孩子,都是成年人。想想自己,十八歲的 時候在做什麼?現在年紀大了,記不起來。但我肯定,當年我考會考時,肯定沒有家長陪伴,也不見有什麼家長來陪考生。

我們稱這些過份緊張的家長為怪獸家長,但這些怪獸家長,又是怎樣訓練出來的?

關 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發現逾半受訪家庭的子女在過往三年沒有外遊經驗,建議擴闊資助這些兒童外遊。而根據我的非官方調查,我和身邊大部人在小時候,都有連續三 年或以上的「沒有外遊經驗」。即使長大了,自己出來工作,數年沒外遊,也不是罕見的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外遊費用,各人有同的財富管理方法,錢不一 定要用在外遊上。

何時,外遊成了生活的必須品?

如果可以,我相信每個人都盡量給子女最好的,但不能給,也是沒辦法的事。但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教育像是你負擔不到的就由政府來出錢。而這個政府的錢,又是從何而來?

我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賺錢,為的是改善我和家人的生活,也讓我所學的回饋社會。我也偶有捐款,協助有需要的人。但這些需要,是指生活上的需要,例如三餐溫飽也未能滿足的人,而不是協助他們外遊。

這樣說,可能有人會覺得冷血。但我清楚記得求學時學過,「需要」和「欲望」是兩樣不同的東西,我們先要滿足「需要」,再看自己的能力有沒有滿足「欲望」。三餐是需要,外遊是欲望。我相信大部份納稅人願意協助低收入人士滿足「需要」,但不是滿足他們的「欲望」。

朋友是教師,有個學生讀小四,連自己的名字都會寫錯,他問學生將來何以為生,學生一臉不以為意說︰「靠綜援就可以啦,我爸都是這樣,每天釣釣魚,輕輕鬆鬆的過日子不好嗎?」

聽到這事時,我覺得很心寒,是怎樣的父親教出這樣的兒子?而又是怎樣的社會教出這樣的父親?人是有惰性的,總會妄想有所依賴。當然明白政府有資源,該去協助有需要的人。但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欲望,我們該想清楚。

如果說有錢的孩子能去外遊是不公平,難道有錢的人不能去申請綜援又是不公平?文明社會,該如此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