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不存批判 自行解讀 認清問題 繪畫跳舞 用藝術踢走抑鬱 v

2014年07月20日
【本報訊】透過繪畫、形體舞動、演奏樂器等多媒體藝術,表達內心世界,抒發感受,為「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的精髓。臨床心理學家表示,這種治療方式重視表達過程,不講求作品的美與醜,並不帶批判性,適合舒緩都市人焦慮及抑鬱症狀,有助釋放壓 力。
記者:梁麗兒
傳統的藝術治療以繪畫等平面視覺藝術為主,但表達藝術治療包含跨媒體,除繪畫外,音樂、舞動、話劇,甚至呼吸、站立或坐下都可以是治療內容。如大力拍打非 洲鼓、揮舞搖鈴;或將不同顏色的舞蹈圍巾,拋起、「狂fing」或將圍巾打結等方式,發洩負面情緒。當事人又可以透過創作了解自己,包括面對或正在逃避的 問題,為自己找出路。表達藝術另一特點是只有當事人才能解讀作品意思,他人不能代為演繹或作批判,可令當事人更感安全。

自我批評 愛比較易焦慮

「表達藝術嘅作品冇分對錯、靚同唔靚,唔識畫畫、唔識做話劇或冇跳舞底子嘅人,都可以做到,簡單到一呼一吸、塗出紅色嘅顏料都係一種表達藝術」。聯合情緒 健康教育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兼表達藝術治療師姚穎詩舉例,性格為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或經常自我批評、愛與別人比較人士,均較易有焦慮症狀,在繪畫 時,可能會因為圖畫「畫出界、畫得唔靚」而耿耿於懷,或重新再畫。過程中可以認識自己,了解問題所在。
在表達過程中,也可以反映內在潛意識,曾有 男士畫出大喊表情,其後再逐一塗走眼淚,他事後領悟到自己內心原來不快樂,但一直埋藏心底,不想在人前展現。另曾有人畫出「斧頭斬人」圖像,要急急塗走, 事後感到驚訝,不斷思考為何有這種想法,現實中有否逃避問題。

分享感受 從容面對逆境

表達藝術治療未必能為患者找到解決方法,但經小組或與治療師的分享,可令當事人感到在困難時期,有同路人陪伴,有助從容面對逆境。
30多歲的阿艾,自小性格內向,加上受家人冷落,習慣獨處,愛留在家中看書,甚少參加社交活動,導致長大後,很怕與人相處,患上社交焦慮症,「見到識嘅人都會手震同覺得心跳,唔知講乜嘢好」。
她擔心內向、焦慮性格影響子女,兩年前參與表達藝術治療,透過繪畫過程更了解自己,感到自己也渴求快樂,希望以積極、正面思維戰勝焦慮情緒。阿艾坦言今次接受訪問也感到很緊張,但情況已比以往有改善,並視能對素未謀面的記者講出心底話為一種挑戰。
希望了解更多有關表達藝術治療服務的市民,可致電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熱線23493212,或瀏覽網址http://www.ucep.org.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