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1日
在剛結束的區議會海怡西選區補選,新民黨的陳家珮以2,023票當選,人民力量的袁彌明以1,083票排第二,民主黨的單仲偕獲920票包尾,白票則有24票。
這 選區的議員原是原屬民主黨的馮煒光,2011年他是以1,906票當選,新民黨的施俊輝得1,894票,人民力量的林雨陽得182票,獨立候選人季詩傑得 42票。單從選票結果去解讀,屬建制派的新民黨在補選中勝出,比上一次多了百多票。人民力量得票是上次選舉的五倍有多,而民主黨則少了超過一半的選票。
海 怡是一個中產區,故有些人解讀這結果,是建制派搶奪了泛民的陣地,代表了香港中產轉移傾向建制。還有一個解讀是激進泛民勝過溫和泛民,令人覺得香港走向兩 極分化的危極的擴大。這些或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想把這次選戰的結果結合佔中的民調一起來看,嘗試得出一些另外的解讀。
今次代表人民力量的袁彌 明,雖同屬激進泛民的人民力量,但她得票遠勝屬同一組織的林雨陽。今次人民力量從民主黨手上奪去大量選票,我相信不能單說是人民力量這類激進泛民的力量大 幅抬頭,因很大可能是袁彌明本身或應說是她所代表的另類激進泛民的特質,得到更多泛民支持者的認同。
自人民力量內部分裂,黃毓民出走之後,人民力 量也在蛻變中,他們選了袁彌明為主席,由一位橫看豎看也不會太激的人,去帶領一個激進群體,就是要在激進中注入一點兒柔性在裏面。佔中其實與這取向很相 近,佔中提出最激進的抗爭行動佔領中環,但卻是由原屬溫和泛民中人來組織帶領,令激進與溫和弔詭地融合在一起。兩者的分別,只是人民力量是在激中加進柔, 而佔中是在柔中加進激,兩者或許都可稱為「柔性的激進」或「激進的柔性」。
在香港中產的泛民支持者中,溫和者一直以來都是較多的,但在2017年 特首普選的爭議中,更多的溫和者看到只是用傳統的方法不可能成功,而即使用公民抗命的方法也未必有效,但卻願意姑且一試。從多次民調中,支持佔中的市民維 持在百分之二十五,雖然支持普選的港人長久以來都有近百分之六十的。與海怡西選區的結果一比對,就看到袁彌明得票比例是與佔中支持度非常接近。可以這樣推 想,在過去的幾年,尤其是在佔中提出後,中產的泛民支持者中,由溫和泛民走向「柔中有激」或「激中有柔」的取向。
但即使代表溫和泛民的民主黨大幅 流失選票,但也可能是基於其他原因而非路線的問題,且單仲偕及其他民主黨的黨友也多次公開表明,雖然他們不認為真普選一定要有公民提名,但若沒有真普選, 即選民在選舉中要有真正的選擇,他們也會義無反顧參與佔中的「激進行動」。單仲偕所得的選票或所代表的中產泛民支持者中,不排除在形勢極度惡劣的時候,即 北京否決了任何能有真普選的可能性,也走出來參與更「激進」的抗爭行動。
若我們再細心看一看總的票數,雖然袁彌明及單仲偕的選票加起來也不及新民 黨的陳家珮,但若那24張白票也加上去的話,那就會勝過陳家珮了。我大膽的假設,這是一些既不支持激進泛民,也不支持溫和泛民,但又不能認同建制的人。他 們可能本身是支持泛民的,投白票很可能是因為對泛民分裂而不滿。
這推論或可從另一民調得到一些支持。由「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暨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 在去年十二月,進行的有關「佔領中環」調查中,顯示一個很有啟發性的結果——若佔中是由所有泛民主派政治組織聯合推動,支持度會進一步提升;但若只是由激 進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發動,支持度反會下跌。
這可能說明了,在中產的泛民支持者中,或更可推至所有的泛民支持者,是期望激進的泛民和溫和的泛民,能在今次爭取落實真普選中,可以顯示更大的團結,把「柔性的激進」或「激進的柔性」更有機的融合,在這場艱難的抗爭中,以公民抗命的行動爭取,才有望得到最後的勝利。
戴耀廷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佔中發起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