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v 星期日專題:80長者動遺言 預錄最後祝福 葬禮送至親

2013年09月08日
【本報訊】播放一對新人浪漫成長故事,幾成婚宴的指定動作,但可有想過,在葬禮向至親送上最後祝福?一個名為「留給最愛的說話」的錄像計劃,以一年時間, 追蹤80名獨居長者的人生故事,剪輯成30分鐘的錄像。有內疚媽媽因無法讓孩子過舒適童年生活,對着鏡頭訴說人生遺憾;也有經歷戰亂的好爸爸,叮嚀子女在 地球另一端好好做人。
記者:呂麗嬋
他們不是李嘉誠,沒有人為他們立傳歌功頌德,但或順或逆的人生故事,同樣動人。「婆婆!你有咩嘢想同仔女講呀?」位於大窩口的老人中心好不熱鬧,幾十名頭 髮花白的長者,魚貫進入由活動室改裝的臨時錄影室,對着鏡頭訴說平生。攝錄機旁有寫滿兒媳孫兒名字的「貓紙」;還有社工、化妝師站在一旁,場面大陣仗。忙 得團團轉的攝影師德哥說:「婚宴就拍得多,要一次過幫80個公公婆婆,拍屬於佢哋嘅故事,就係第一次。」

「阿媽好對你哋唔住」

「我有五個仔女,最想同佢哋講:阿媽好對你哋唔住。」76歲的吳美是其中一個「有話要說」的老人家。丈夫因病早死,子女長大成家,這個頭髮斑白的內斂媽 媽,卻有未圓的心事,對着鏡頭,化了淡妝的她,結結巴巴:「我同佢哋老竇都讀書唔多……屋企開米舖,啲細路仔放咗學都要返舖頭幫手,將啲米分成一小袋,大 咗有力氣,就去送米送石油氣……。」
丈夫是相親認識的初戀情人,在米舖打工,死慳死抵在屋邨街市開舖做老闆。小舖最初賣的米和油,還得先向相熟的 供應商賒數,「無錢,惟有一邊賣一邊找數,無能力請伙記,個個細路哥都要喺屋企做童工,有時送完貨先做功課,我哋大人要捱都預咗,唔想細路仔咁,但有咩辦 法?」七十二家房客式的艱苦歲月,攸忽已過,「養大佢哋,搵到啖食,唔使走番我哋條路咁辛苦,仲有咩求?」
大兒子在台灣工作,女兒早移居美國,「去美國住咗半年,唔慣,又返嚟香港……」。老伴早不在,獨居葵涌邨,這個慈母直言早無牽掛:「中國人唔鍾意將啲愛呀放喺口邊,尤其對住啲仔女,好多時心照就得,我就話講出嚟好啲,起碼無遺憾。」

「希望佢哋好好生活」

像吳美一樣,半生兒女債的,還有84歲的梁子潤。聲如洪鐘的子潤,妻兒都在天津,獨居香港,人生走到黃昏,一坐下,不忘話當年。「82年,因為阿爸患重 病,嚟港見最後一面,遇正抵壘政策,人人趕尾班車登記,無端端做咗香港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在青島讀大學,離家三十年,52歲才在港由零開始。「我哋 呢代人,由中共建國到唐山大地震,由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樣樣都撞到正。」身處大時代,造就銅皮鐵骨,「試過喺外資公司做,派駐天津;年紀大無人請,就 喺銀行做保安,公餘幫啲經理補習普通話,一樣有人叫我老師!」
像個老頑童,子潤笑說不是李嘉誠,有人為他「立傳」,笑不攏嘴,「年紀大,總有一日 要離開呢個世界,我個仔都50幾歲,佢哋住喺天津,好少見面……我一早已經同啲社工姐姐講,我死咗,海葬就好,自由自在。你問我,無咩嘢留番畀佢哋,留低 啲回憶就好,只希望佢哋離開幾遠都好,要好好生活」。說着,嗓門大的他竟紅了眼睛。
「留給最愛的說話」是集思公益活動的資助項目,歷時一年,剛開 始為期一周的拍攝工作,負責計劃的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社工陳嘉穎指,期望透過小組活動及製作光碟,重塑長者的人生故事,有人生的遺憾,也有快樂的回 憶,陳嘉穎說:「無人知道幾時死,愛要及時,有啲說話,都要說得及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