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v 融合教育: 無資源無師資?

2013年08月08日
今年文憑試放榜,最觸目的是「唇讀狀元」曾芷君。她克服了視障和聽障,憑自創的唇讀,苦學經年,終取得三科5**佳績。芷君的故事不單激勵人心,也引起有 關「融合教育」的討論。

1.社會共融減少歧視

大部份先進國家都注重「社會共融」觀念,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也不例外。甚麼是「共融社會」呢?就是社會上每個人的差異都受到尊重,例如文化、宗教、價值 觀、生活方式、社經地位等差異(隨街大小便的「文化」是否要包容則另當別論),並享有平等機會,其基本生活需要也要得到保障,使其有尊嚴地生活。
簡 單來說,社會共融就是讓社會上的弱勢更能融入主流當中。現時社會最常見的弱勢社群有四類:(1)少數族裔,在香港主要指印巴、尼泊爾、非洲等移港人士; (2)大陸新來港人士;(3)貧困人士;(4)殘疾人士。社會主流對這四類人士易有不同程度的偏見,甚至歧視、憎惡,他們也由於語言、生活方式、財政和能 力的差異而較難融入香港社會。香港政府對這四類人士有不同支援,包括財政資助、反歧視條例的法律保障、社工輔導、教育援助、適應課程等,以協助他們融入香 港主流。

2.何謂融合教育?

1997年9月,香港政府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開始推行融合教育,並界定了多類「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以下簡稱SEN)的學生,包括:肢體障礙、視障、聽障、語障(如讀寫障礙)、自閉症(包括阿氏保加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輕度智障及 特殊學習困難等。
從前大多數SEN學生都是進入專為他們而設的特殊學校就讀,但融合教育推廣後,情況不嚴重的學生均會進入主流學校,與其他正常學生一起學習。

3.融合教育理念高尚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有教無類,避免標籤效應。每個人的能力均有差異,但有差異不代表人類要接受因為這些差異就有「優等」和「次等」的階級觀念。能融入主流學 校的SEN學生並不屬嚴重級別,他們經過調適後,能與常人一起接受正常教育,而非不正常學生。因此,學校應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共同協助他們成長。
另外,如果SEN學生全都入讀特殊學校,他們的社交經驗便會相當狹窄。進入主流學校,他們便能跟大部份人一樣享有主流社會經驗,將來更易融入社會。

4.融合教育困難重重

融合教育的大方向是好的,能減少社會的偏見和歧視,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我們可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對於殘障學生,融合教育較容易有成效──只要學校作 出適當調適,例如延長考試時間、提供特製筆記、課外補課等,便能應付,但對於情緒有缺陷的SEN學生,融合教育往往效果欠佳。
筆者有教授SEN學 生的經驗,發現他們不少人資質頗佳,但因為種種心理問題,如情緒、社交能力、專注力不足等,導致不能好好學習。當這類患有心理或情緒病的學生回到主流課堂 時,由於控制情緒能力比一般人低,往往成為老師的「災難」──如當他們鬧情緒時,會影響班房秩序和其他同學,而且這類個案處理需時,全體學生學習進度也會 受阻。
另外,任何類別的SEN學生在求學階段都容易受同儕的取笑甚至欺凌。融合教育原意是希望他們得到應有的尊重,但最終他們可能因為差異而被孤立甚至欺負,增添成長困難。
更 大問題是,香港推行融合教育已有16年,但大部份老師其實並沒有處理SEN學生的訓練。根據香港教育學院2010年有關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的調查,本 港僅兩成六校長曾接受相關專業進修課程,更有四成九教師從未接受過任何融合教育訓練,持有特殊教育專業證書或大學學位的校長和教師不足2%。
據筆者經驗,很多學校會把SEN支援「外判」,另找專家協助,例如語言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等,但這些專家也不足以應付越來越多的SEN個案。
融 合教育的理念值得認同,但在執行時,政府沒有足夠的資源協助,教育界也沒有作好準備,結果只會弄巧反拙。當我們讚賞芷君的同時,別忘了背後還有千萬個沉沒 於主流的SEN學生,正在無助地掙扎求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