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天經地義生活館」幫後生仔創業 v

【動醒晨】搞社企唔靠政府 幫後生仔創業

11,420
最後更新: 0409 18:33 / 建立時間: 0409 07:25

5
社會企業百花齊放,但創業並非只談資金,要脫穎而出,還須靠創新。Incu-Lab發展總監歐贊年說,香港創意工業曾在亞洲獨佔鰲頭,近年步伐卻慢下來,主因是遇上培育和匯集人才的樽頸。他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創辦Incu-Lab,除了以低廉租金提供共用辦公空間,也協助年青人創業,期望透過創新為社會帶來改變,不再苦等政府政策,「主動做Changemaker」。他笑言間中「手痕」,會親自落場將部份社區項目轉化成社企,「如果搞社企,依家係最佳時機」。

記者:袁樂婷

歐贊年(Jeffrey)自言好奇心旺盛,也愛思考問題根源,「見到有呢個問題,咁有冇得解決?除咗等政府,仲有冇其他方法幫到弱勢社群解決生活需求?」他相信一切問題都有答案,只差一點創意。Incu-Lab的想法比傳統社企走得更前,希望整合社會服務和社會政策,長遠為社區帶來改變。

Incu-Lab最近協助創立的企業AROUND正是一例。AROUND建立網上社區平台,善用「街坊鄰里」力量,互相交換用不著的物資、解決日常問題及互相幫忙,「例如我想搵人幫手湊仔,上網講一講,原來隔幾個單位有人得閒;又或者爆咗水管,影張相,又會搵到人幫你」。尤其市區的鄰里情較薄弱,「隔離屋姓乜都未必知」。若能重建這份聯繫,便能守望相助,解決繁瑣生活難題。

另一較為人熟悉的新創企業,則是由旺角花墟一幢二級歷史建築活化而成的「天經地義生活館」。生活館以公平合作為原則,售賣公平貿易產品、本地農夫種植的有機蔬菜和自製醃漬物,也舉辦導賞團和工作坊,推動良心消費。

Jeffrey說,最希望培育年輕人「諗多啲」,主動創新,「以前三、四十歲先做生意,依家後生都加一腳,起碼教到佢哋(做生意)基本運作,唔使跌好多次先學到嘢」。位於炮台山的co-working space則匯集有志創業的年輕人,讓他們在交流間擦出火花,互補長短,「年輕人缺乏網絡,首先幫佢哋解決呢個障礙……有時各自做緊唔同嘢,坐埋一齊傾吓,咦,原來有得合作做第三樣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