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新媒體搵錢難

食完雨傘運動老本 回歸現實
學者:新媒體搵錢難

9,741

121
■雨傘運動催生一批網上媒體,運動期間瀏覽量及facebook專頁讚好大升。
【財經專題】
雨傘運動未成功令港人爭取到真普選,卻意外地催生一批香港小眾網上媒體。運動期間各人搶先分享的不是主流平版媒體的報道,而是小眾網媒的心血作品。雖然新興小眾網媒搶佔「大台」收視,惟食完雨傘運動的老本後,最終仍要面對現實的資金問題,學者及業界都認為新傳媒,想賺錢都各有各難。
記者:石永樂 馮健鏗 胡仲邦
六年前開始推出動新聞的《蘋果日報》,屬最早轉型新媒體的香港主流傳媒,日均點擊率超過三千萬,然而雨傘運動後期,點擊率曾出現雙位數百分比回落。除因被強大黑客入侵癱瘓外,亦反映其他傳媒搶走收視的結果。

高收視不等於盈利

《852郵報》是其中一個受惠的媒體,創辦人游清源表示,運動期間帶動瀏覽量大升,去年十月份總點擊次數按月升逾一倍至一千一百萬次,瀏覽人數也按月升五成至一百六十萬人。
網台《謎米》則在運動開展後才推出《謎米新聞》,《謎米》行政總裁林雨陽承認錯失推出新聞網的時機,認為若早一個月推出新聞網,就可在運動展開首兩、三日迅速突圍。他又指雨傘運動百年難得一遇,「傳統媒體要讀者等,但網媒全部即時,讀者又可自主接收,去選擇相信邊個……𠵱家嘅社交網絡世界,你share邊個網站新聞,某程度代表你咩立場。」
不過高收視未必代表可以轉化為盈利,《852》成立一年仍未收支平衡。《蘋果》執行總編輯徐緣指出,「(新媒體)唔夠四十萬至五十萬讀者,也難稱得上是critical mass(臨界點),有critical mass先有可觀廣告收入。𠵱家網媒唔可以靠subscription(訂閱收費),但廣告收入又唔夠穩定」,他又指,個別新媒體或因政治立場鮮明,而令廣告客戶卻步。

市場碎片化無主流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認同,現時觀眾對媒體的期望已不同,市場出現碎片化(fragmentation),即無主流市場,而是變為幾百個非主流市場,「由受眾去選擇睇乜媒體,揀自己愛看嘅平台,小眾基本已出現咗……已返不到轉頭」。
他又表示,碎片化形成後已很難回頭,亦會導致大部份平台都不能賺取盈利,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轉虧為盈,但與此同時,由於小眾媒體屬小本經營,即使不能走到最大眾化,仍然可以維持營運,估計這種情況會維持一段很長時間。
並非每個網媒當一盤生意經營,雨傘運動期間人氣爆燈的SocREC負責人梁日明,開宗明義不談回報,「香港社會動盪,我哋網媒就會做大」,其facebook專頁由去年學生罷課開始有四萬人讚好,現有逾廿一萬個讚好。SocREC靠義工及捐款支撐,每年支出僅數萬元。

新媒體主腦點睇《立場》?

《主場新聞》去年七月突然結業,創辦人蔡東豪只留下「我恐懼、我誤判、我愧疚」,但在雨傘運動落幕不久後以《立場新聞》重新上陣。本報亦曾邀請《立場》接受訪問,惟遭推卻,只好羅列新媒體行家對《立場》看法。
《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
「《主場新聞》當時有先入為主嘅優勢,如果當一路做落去,的確有龍頭嘅感覺……但突然間消失,消失得比較曖昧,之後又突然出現番,好似幽靈咁。」
「《立場》突然出現,令人有種好尷尬嘅感覺,之前我係因為你咁咁咁我先支持你,𠵱家你又話『我恐懼』,咁𠵱家又唔恐懼啦咩?」
「香港人自覺好聰明,最代表香港人係韋小寶,雖然古古惑惑,但講情義,所以係會尊重老實人,因為佢自己有時唔老實,韋小寶尊重郭靖,睇唔起楊康。」
《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徐緣:
「對《立場新聞》樂觀,一個媒體做得好壞係睇質素,就算𠵱家網上有批評聲音,長遠網民鬧得幾耐?當時嘅《主場新聞》的確幾好睇。」
「不過自從facebook自二○一四年遏制專頁的organic reach(自然觸及率),限制發送比例,會令新興媒體重新建立更加辛苦。」
《謎米》行政總裁林雨陽:
「我與人為善,(主場結業)可以有好多原因,佢都係話借朋友office,佢可以話朋友唔趕住催佢走。或者蔡東豪由結束《主場》果一刻,已經諗緊另一個方法令佢重新呢。之不過當中發生咗個雨傘運動。」
「從一個與人為善嘅角度,唔同借口都可以講得通嘅。不過𠵱家呢個年代,大家都好希望有一個好坦白或者好真誠嘅人,如果選擇下下都要收埋收埋,或者咁計算驚人睇穿你嘅話,我覺得網民係會有戒心嘅,我覺得可以不妨坦白一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