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青年 (982) 大陸化 (759) 香港學生 (459) 認識法律 (398) 地產怪獸 (380) 中港矛盾 (307) 地產泡沫 (253) 佔領中環 (247) 地產惡霸 (228) 智障殘障 (209) 中國生活 (202) 港爸港媽 (192) 中國貪腐 (187) 香港精神 (170) 港孩港童 (165) 中國官員 (162) 港男港女 (158) 特殊教育 (157) 港人港事 (149) 一國兩制 (143) 基本人權 (143) 社會平衡 (125) 怪獸家長 (124) 政府表現 (117) 基本法 (116) 政府決策 (115) 生存生活 (115) 七一 (99) 點解會貧窮 (88) 經濟怪獸 (85) 貧富懸殊 (81) 新聞自由 (77) 精神科疾病 (74) 香港政壇 (68) 強國邏輯 (66) 快樂的小狗 (61) 六四 (57) 中國飲食 (55) 非常標準 (52) 罪犯罪案 (51) 病從口入 (48) 中國新聞 (47) English News (45) 生活智慧 (45) 經濟泡沫 (45) 怪獸學生 (44) 經濟惡霸 (41) 中國青年 (38) 老人問題 (38) 生命感恩 (37) 可愛的鸚鵡 (36) 怪獸學校 (36) 香港政府決策 (35) 香港政府表現 (35) 中國樓房 (34) 生命教育 (34) 中國罪案 (32) 生死教育 (31) 笑笑看看 (31) 衣食住行 (28) 香港音樂 (28) 中國學生 (27) 世界新聞 (26) 自在生活 (26) 香港電影 (26) 中國假貨 (25) 經濟活動 (25) 泡沫經濟 (24) 食物安全 (24) 倫常慘案 (23) 碼頭工潮 (23) 病症感染 (21) 退休養老 (21) 公民抗命 (20) 吸毒販毒 (19) 環保回收 (19) 社會陷阱 (19) 嫖賭飲吹 (18) 我行我素 (18) 打機成癮 (18) 素食環保 (18) 貪靚送命 (16) 香港官員 (16) 香港現狀 (15) 感恩生命 (14) 白色恐怖 (13) 90後人 (12) 北上創業 (12) 香港貪腐 (12) 中國強拆 (11) 國民教育 (11) 澳門賭業 (11) 香港選舉 (10) 好人好事 (9) 超人學生 (9) 通脹怪獸 (9) 中國學校 (8) 據理力爭 (8) 量子物理 (8) 香港教育 (8) 中國罪犯 (7) 寵物事務所 (7) 港建制派 (7) 香港新聞 (7) 中國污染 (6) 中國醫療 (6) 區區小事 (6) HKTV (5) 失業問題 (5) 學民思潮 (5) 文化差異 (5) DSE12 (4) 北上退休 (4) 平等社會 (4) 數碼發展 (4) 澳門政府決策 (4) 澳門政府表現 (4) 超人學校 (4) 超人家長 (4) 香港冶安 (4) 80後人 (3) 中國男女 (3) 另類香港遊 (3) 回流香港 (3) 幸福快樂 (3) 新高中DSE (3) 烏坎村 (3) 經典電影 (3) 自家教學 (3) 貨幣戰爭 (3) DSE13 (2) 公平貿易 (2) 台灣新聞 (2) 愛滋病 (2) 被棄動物 (2) 香港藝術 (2) 香港藝術治療 (2) 1新聞類別 (1) News (1) VOA (1) Writing (1) 僭建危機 (1) 妥瑞症 (1) 香港基建 (1)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美籍台灣人破解美國“高考” 美國頂尖大學究竟是怎樣招生的?

美籍華人馬振翼的教輔神話:破解美國“高考”(2012-06-21 08:17:15)轉載▼標籤:雜談分類: 轉載的文章
“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
“你的夢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
“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
“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那麼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
“高考就是你的夢嗎?可它除了分數外,還能看到什麼?”

美籍華人馬振翼的教輔神話:破解美國“高考”
2012年02月01日08:15 中國青年報



一個在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卻被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錄取;北京一個高考理科狀元,申請了美國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錄。


“中國人民破解了美國的教育體系”,有人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並轉發了去年5月29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文中提到一個叫馬振翼的美籍華人。


10年前,馬振翼在加州創辦了一家叫“星騰科”的教輔機構,為高中生升大學提供諮詢及考試培訓服務。 2009年,這家機構進入中國大陸,在北京、深圳等地設立了分支。 10年來,“星騰科”幫助數千華人學生,進入夢寐以求的美國名校。


美國頂尖大學究竟是怎樣招生的?與國內只看分數的高考比有啥不同?


春節前,在北京建國門外一棟高層寫字樓裡,我們採訪了深諳美國大學錄取之道的馬振翼。他笑呵呵地說:“美國各大學,都有一套挑選未來優秀人才的系統,而我們就是在不斷破解它。”


“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


今年34歲的馬振翼,在台灣出生,小學即​​到美國留學,大學讀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在華爾街幹過,還當過高中老師,後來自己創業。他身材高大、壯碩,長了個像成龍一樣的鼻子,人很健談,說話語速極快,少有停頓。


“諮詢,就是聊天啦。跟大陸學生談話,我最頭痛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馬振翼說。 “差不多”、“馬馬虎虎”、“還行吧”,這些孩子回答問題時,大多三言兩語,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交談起來特別費勁。問他們為啥想去美國讀書,回答基本上就是:那邊教育先進,科技發達,學成後報效祖國;想以後去華爾街當證券分析師;要不就是父母讓去的,看別人都去等等。總之,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說得很表面化。


“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面試100個學生,有80多個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想幹什麼。


有天,一個從銀川來的男孩,讓馬振翼眼前一亮。


這個男孩姓楊,他在北京見到馬振翼時,已經高中畢業快一年了,沒有上大學。他的父親是個工程師,家庭收入中等。小楊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能進美國排名前三十的大學,就很滿意了。可聊了沒多久,馬振翼就在心裡說: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楊長相普通,但給人的印像很陽光,善於表達,“聊他的經歷,讓人感覺很有趣、很興奮”。他是從農村出來的,7歲之前,都生活在一處沙漠裡。在他的童年記憶裡,天空常常是黃色的。


跟絕大多數天天備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楊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歡的事:做NGO(非政府組織)。他說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那些農村孩子需要什麼,也懂他們的心理。


“像西部農村的學生,不僅缺乏物質資源,更缺少精神資源。他們需要資助,我要幫他們,哪怕是很小的幫助。”他曾與同伴募集到5萬本圖書、15台電腦,分別送給18所農村小學。他還跑到大學徵招短期支教的老師,去偏僻地區的小學教英語、電腦、音樂等。多的時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來個志願者。


“我很看不慣地方上一些公益組織的腐敗做法。他們把公益當成生意做,掛羊頭、賣狗肉,以慈善的名義撈錢,踐踏人們的愛心。”接著,他講了不少讓馬振翼大開眼界的故事。


“你們知道嗎,他讓我覺得可貴的地方在哪兒?”馬振翼自問自答道,“可貴的是,他看不慣一些公益組織的行為,但他並不只是發發牢騷,而是自己想著去做,去改變,親手創辦一家NGO。”


在中國,誰想註冊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況還是個高中生。 “NGO,明明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可為什麼必須挂靠在某個政府部門底下,才給註冊。”這是小楊最感糾結、難辦的事。


他告訴馬振翼,開始特別不順,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許多人,都沒辦成。最後,是當地一家媒體出面,幫他挂靠在一個縣級單位下邊,才算註冊上。


“小楊辦的NGO,很有創意,是一家網站,一家整合了當地公益資源的網站。”比如,現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願者,把他們的資料發佈到網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聯繫就可以了,不用到處現找人;再比如物資,像電腦、書刊、過冬衣物等等,都發佈到網上,大家支配。這個網站,實際上就是NGO資源共享的平台。小楊告訴馬振翼,網站已小有規模,有200多家NGO成為他們的會員。眼下,他們正在做遠程教學,想讓僻遠地區的學生,通過網絡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小楊的另一段經歷,也讓馬振翼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小楊一個人去了西藏,在牧區與藏民生活了半年。 “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裡,而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你都遇見了什麼人,他們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小楊這麼認為。


“你就沒有很難過的時候?”馬振翼問他。


“沒有,我喜歡笑。”


“你是怎麼評價自己的?”


“首先,我是一個熱情的人。我喜歡新的東西,喜歡挑戰、喜歡自由。還有,如果是我認准的事,我會很執著,一定會去做。”


“在你的成長中,有誰給過你好的幫助或建議?”


“我爸爸。他一直告訴我,要學會寬恕和幫助別人。”


馬振翼問小楊,去美國上大學,最想讀什麼專業?他回答說:中國經濟改革30年了,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幾億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鄉,現在依舊落後、貧窮。


“我常常有種無力和受困的感覺。如果能去美國上學,最想讀的是經濟學。我希望能學到好的知識和理論,將來回到家鄉,改變那裡。”


這番問答讓馬振翼很滿意。 “你們問,美國一流大學,有什麼錄取標準?這還真沒有一個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話,可以這樣說:他們要的是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是具有這種潛力的人。”他飛快地說。


“在這個20歲的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潛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這就是他身上的亮點。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裝、製作,而是盡可能地發現、發掘。如果是一顆寶石的話,我只需要把上邊遮蔽的雜質去掉,讓它閃閃發亮。”


換了口氣兒,馬振翼又接著道:“影響世界,先看你是否影響了周圍的環境,你都做過什麼。在美國,高中4年什麼都不做,天天關起門啃書本,肯定不行,一定進不了哈佛的。”


“試想,一個說自己有領袖才能的人,卻從來沒做過領導;一個說自己勇敢的孩子,卻從來沒冒過險;一個說自己很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卻從未嘗試自己想幹的事,那人家怎麼能信你呢?”


“這個姓楊的小伙子就很棒。看不慣環境,他就自己去做一個NGO。雖然很困難,但他始終不放棄,克服重重阻力,最後註冊成功,募集到善款,這說明他有克難制勝的勇氣和能力。旅途中,他能拔刀相助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就很勇敢、很有擔當嘛!還有在牧區生活時,他去小學無償地教書,幫助當地的窮人,這種服務社會的精神,正是一個優秀的人所必備的品質。”


可是,小楊的考試成績不理想,SAT(相當於國內的高考)分數滿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點兒,申請哈佛能行嗎?那可是世界級的競爭啊。據說2011年,哈佛的入學申請人數,升至史上之最。


哈佛對小楊的面試地就在北京。談話結束時,面試官笑著對他說:“假如你被錄取的話,你將是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最低的華人學生。”


最終,哈佛的經濟系錄取了他,並給了全額獎學金。


“你的夢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


一天, 有對母子前來諮詢。孩子媽興沖沖地對馬振翼說:我兒子的SAT,考了2370分,你一定要讓他進哈佛或耶魯!但是,馬振翼跟她兒子接觸後,感覺特無聊,很無奈。


“No,我做不到!”他告訴孩子媽。


“為什麼?”她跳起來問,“我兒子的分數,接近滿分。他要進不去,簡直沒天理了!”


最後,這個男孩果真既沒去成哈佛,也沒進耶魯。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狀元被11所美國名校拒錄的事,馬振翼說他一點兒都不奇怪,覺得很正常。


“在美國,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滿分的學生,許多也照樣會被哈佛刷掉。”馬振翼介紹道。 “星騰科”的SAT培訓班,年年都能出幾個滿分學生,相當於國內的“狀元”。但他們中的大部分,最後都進不了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


有媒體報導說,普林斯頓大學拒絕了一半以上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其他美國頂尖大學,也都有類似情況。據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錄取分數只有2250分;公立大學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排名越靠前的學校,挑選人才時,往往越不看重學業,而更看重素質。”這是馬振翼的經驗談。


“SAT滿分是2400,誰可以告訴我,2300的學生,一定會比2250的學生,在未來成功率更高?在美國,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用學生的SAT成績,只能預估出他大學第一學期的成績,第二學期的就估不出來,完全沒有因果了。美國的'高考',都沒辦法測出一個學生,進大學6個月後是什麼樣的,你怎麼指望這個'高考',可以預測人10年、20年後的樣子。”


那是不是說,美國大學錄取不看重成績嘍?


“也不是。只不過相對於國內高考來說,他們不只看分數,不絕對以成績論。”馬振翼解釋道。他說,美國的大學錄取,大致看三大塊: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成績不僅有SAT,還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後,分數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光是成績好不行,分數達標的學生太多了。這些大學,到底在找什麼樣的人?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你的夢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


在一篇寫哈佛大學錄取部(相當於國內高校的招生辦)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的文章裡,描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被人稱為“哈佛良心”的威廉,在哈佛做錄取工作已經超過40年,他親手招進的學生,超過7.3萬名。有一回,他去華盛頓,為那裡的高中生和家長做有關大學申請的演講。


講畢,一位媽媽把自己的兒子推到威廉面前。她興奮地說著自己的孩子,多麼積極進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多麼具有一個真正學者的範兒時,威廉只是聽著,沒有吱聲。


等她嘮叨完了,威廉,這位身材魁梧、曾跑過30多次馬拉鬆的男人,才低下身子,看著面前沉默的小男孩,輕聲地問:“你平時喜歡玩什麼?”


“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


可是在國內,那些前來諮詢、想報考美國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好多想法還是中國式的,還沒跳出中國高考模式。


馬振翼總結說:“往往,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時間裡,除了功課,沒做過什麼有助於錄取的事。但他們的爸媽,卻要求他們入讀常春藤盟校。”


即使有課外活動,也很單一,大多是學校組織或安排的,像“模擬聯合國”、軍訓等;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做義工,當運動會的志願者,體現不出學生的個性,也看不出參與者的想法和熱情。


“我了解了你做的課外活動後,仍不能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馬振翼常常無可奈何地對學生說,並教導他們,“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做自己喜歡的事,加之不懈地努力和堅持,成功離你就不遠了。”


儘管確立了這樣的原則,但對於國內多數學生,馬振翼一時也找不到太好的辦法。 “你就是告訴了他們,課外活動很重要,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做。我們真的不得不牽著他們的手,和他們一起做每一件事。”


他反复提醒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你的課外活動,是否體現出你的個性?你做的事情,是否影響或改變了他人和環境?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會透露出學生的人格特質。正是這些特質,決定了名校作出是否錄取的考量——甚至在你學科成績並不突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錄取。


馬振翼強調,大學考察課外活動,實際考察的是學生的能力。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動,就是好的活動。假如你參加了3種社團,都是普通團員,就不如只參加一個,但是擔任了主席職位,這代表你有組織和領導能力。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也是,要有突出表現為好。美國的高中有各種社團,自己也可以申請組建新的社團,所以,參加了並不說明問題,在裡面起了什麼作用、組織了哪些活動才重要。


他還列出了一些美國名校比較看重的項目,例如:體育、社團、夏令營、研究性活動,或者參加實習、做義工、旅遊、參加比賽,甚至還包括興趣和愛好,哪怕是逛街買東西、玩電腦遊戲和聽音樂……


“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那我們會通過諮詢和測驗,了解學生的內心。你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夢是什麼?找到他的興趣點,就引導、鼓勵他去嘗試。”


但真做起來,並不容易。 “我們跟學生溝通時,很多時候得一點點地問,一點點地摳。”馬振翼說,他們會問學生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最高興的兒時記憶是什麼?距離最近一次哭,多久了,為什麼哭呢?


他們是去美國上大學的,跟什麼時候哭了、什麼時候笑,有嘛關係呢?許多人不解。


“當然有關係了!”馬振翼篤定道,“一所大學要招幾千人,他們要了解你是什麼樣的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從本質上與別人區別開來。你的喜怒哀樂,能表露你的內心、你的性情。比如說,有個學生講,他最近一次哭是在6歲,為什麼哭,已經記不得了。那麼這個學生,很可能是一個正面、樂觀的人。”這麼做的目的,就像是扒開外皮露出瓤,看清一個人的本質。


這招還挺管用。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父母都不知道的隱私,也讓馬振翼給刨出來了。有回,他問一個學生啥時哭過,回答說是幾個月前。為啥哭?說是朋友背叛了他。怎麼個背叛法?造成什麼傷害?一路追根問底,才發現事情不簡單,這個男孩是同性戀。在後來寫的大學申請信裡,男孩坦陳了一切,反被錄取了。


還有一回,馬振翼的辦公室裡來了個“富二代”。 “那小子一身的名牌,手裡拿個iPhone 手機。吊兒郎當的樣兒,叫坐不坐,問一句答一句,不問不說話。”問為什麼想去美國唸書,想學啥,他說不知道,是他媽叫他去的。


馬振翼耐心地與他對話,慢慢推開心門,發現了他的心結。


原來,這個男孩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天放學回家,親眼看見他媽媽跟一個陌生男人在一塊。發現母親婚外情,這事對他衝擊很大,但他卻從未跟人提及,包括父母,一直憋在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人一天天長大,他變得越來越叛逆。只要是他媽讓他做的事,他一定不做或者不好好做,故意對著幹。馬振翼幫他舒解,引導他。最後,這個男孩說想讀心理學。


“很好啊。你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對你讀心理學,一定會有幫助的。”


馬振翼還給一個特別不愛讀書的學生做過諮詢。聊著聊著,他發現這個男孩很喜歡玩電子遊戲,那就聊電玩吧。 “一談到這,那傢伙滔滔不絕。”哪家公司設計的遊戲最棒、玩家們現在都玩哪款遊戲、去什麼網站玩、如何操作、武器系統怎樣,等等。


“你簡直就是個專家嘛!”馬振翼誇他。


“嘿嘿,還行吧。”


“那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開發一款遊戲?”


男孩愣了一下,說從沒想過。


馬振翼鼓動他試試,又說服孩子爸,給他投了幾千塊錢。接下來,男孩自己動手寫出劇本,又跑到一所藝術院校找大學生幫他繪畫。雖然他的遊戲沒有全部完成,但他把企劃案,成功地賣給了一家遊戲公司,獲利兩萬。整個過程,歷時8個月。


在這個過程中,男孩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協調,如何跟人談判,如何組織團隊。他要管別人,給人發工資,要做企劃,要掌管財務……經過這8個月,男孩說自己一下子長大,有了責任感。後來,他被美國排名15的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系錄取。


正接受“星騰科”培訓的北京女孩小段,是個90後。她現在關註一件身邊發生的事:與她同齡的少女未婚懷孕的問題。她利用課餘時間搞調查,從小廣告上找到給少女墮胎的私人診所,明查暗訪;想方設法接觸懷孕女孩,了解她們的身世、經歷和想法。後來,小段在自己的學校搞了一場辯論:你如何看待“少女懷孕”這一社會現象。


“我們會有意地,讓剛進入高中的孩子,發掘出自己的社會意識和獨立自主的態度。”馬振翼強調道。


萬一有人撒謊怎麼辦?偽造自己的課外活動,沒做過的事,就說做過了,那些遠在美國的錄取官,怎麼可能發現?類似的問題,馬振翼曾問過一個哈佛的面試官。


“這個簡單啊。”對方告訴他一個小竅門:多問細節。


“比如,一個學生講他發明了某種東西,你可以問他:使用何種工具、哪裡出產、什麼牌子、性能如何等等。”哈佛在北京面試一個學生的時間,通常為40~100分鐘如果根本沒做過的事,一個高中生,是經不住那些久經沙場、經驗老道的面試官追問的,總會露出破綻。


“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那麼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


在美國,到了申請大學最後階段,學生能下功夫的,只有自己寫的申請信了。其他都木已成舟,只有這個,可以努力寫得更好。


像哈佛,每年的申請者有2~3萬人,錄取的只有2000多人。面對成千上萬封申請信,一所名校的錄取官,讀一封信的時間很有限。怎樣才能讓他們在你的信上多停留一分鐘,能否讓他們對你留下深刻的、超越刻板分數的印象,關乎申請者的命運。


“關鍵就是要寫出個性、寫出彩兒。要一下子吸引住錄取官,要在不長的篇幅裡,強烈地呈現出你的形象和人生理念。”馬振翼強調說。


深圳女孩小陸,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日思夜想後,她等來的卻是一紙拒錄信。讀過這封令人沮喪的信後,小陸有些慌了:自己品學兼優,做了不少課外活動,咋還被拒絕了,哪兒出的問題?她去了深圳的“星騰科”求助,希望能找到答案。


看過她的申請資料,留學顧問覺得問題就出在申請信上。在信中,小陸著重描述了她打羽毛球的事。如何重寫申請信,她與留學顧問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最後確定重寫的內容,是她曾與台灣高中生共同組織的一場兩岸對話會。這回,小陸的申請獲得成功,她如願地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


“你的故事不一定很離奇,但一定要讓人感動,要與眾不同。”這是馬振翼堅持的標準。 “星騰科”培訓班裡有個華裔女孩,父母是開餐館的,沒什麼文化,家族中也沒有人上過大學。她自己很少參加課外活動,課餘時間都在餐館裡幫父母的忙。她的大學申請信,就寫她在餐館里幹活兒、在家照顧弟弟的事兒,寫得很生動、很具體。結果,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打動了哈佛錄取官。


有記者曾問哈佛大學錄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復一年的錄取工作中,什麼最令他難以忘懷?他毫不遲疑地回答:“閱讀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是那麼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


“在這裡,你每年能看到兩萬多個申請者的真實生活。他們的高中、他們的家鄉、他們的祖國、他們喜歡做的事情。還有這些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難所取得的成就。任何一個做這份工作的人,都是個幸運兒。因為你有機會看到未來。從這些學生身上我看到了,未來的樣子真不錯。”


每年春季大學錄取過後,在北美華人報紙、網站上,都會出現不少相關文章。那些剛剛結束激烈競爭的人,撰文談體會、曬心得。


有篇文章,專門講了一個學生如何成功地寫申請信的事。


這個男孩高三時,挑頭建起網上論壇,主要用於同學內部交換信息、討論作業。但好的願望,卻演變出壞的結果。參與者漸眾,論壇失控,內容五花八門,有人把一些舊考試題和答案也貼上來。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期末化學考試,考卷與論壇曾貼過的一模一樣。


很快,網站被人告發,校方如臨大敵。在美國,作弊是很嚴重的事。作為網管,男孩的成績單裡,不僅多了個刺眼的F——不及格,人還差點被學校開除。


本來,這個男生成績很好,在全年級500人中排名第一;課外活動也很積極,暑假連續3年做水上救生員,進常青藤盟校十拿九穩。但突然捲入這樣一場風波,他連上普通大學都玄。第一次遇到人生路上的挫折,男孩非常沮喪。有段時間,他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他的大學申請信,寫的就是自己犯下的這個錯誤。原本是一件不光彩的經歷,卻讓他寫得非常積極、正面。信中寫道:“在這幾個月裡,我學到了很多,不是學微積分或莎士比亞,而是學習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責任、榮譽、正直和誠實。


“我很慶幸這麼重大的事件,發生在我人生的早期,這使得我有一生的時間來吸取教訓,完善自己。我成熟了許多,並成為一個更有責任感的人。我學到,責任和正直是人生中非常寶貴的品質。在我年輕時遭到這樣的教訓,終歸比我長大後遇到、並使我一生的努力付之東流要好很多。


“從這一點看,我的人生眼界變得寬廣了。我不再將視野局限於不惜任何代價都要上大學這一點上。從此,我人生的眼光更長遠,對事物重要性的看法也改變了。”


“高考就是你的夢嗎?可它除了分數外,還能看到什麼?”


“假如我在國內讀高中,可能就廢了。”馬振翼這麼講他自己。


他在台灣讀小學那會兒,教師是可以體罰學生的。不好好唸書,老師可以用藤條抽學生手掌。 “錯一個字,打一下。錯了300個,就打300下。我沒有一周是不被打的。”至今,最讓馬振翼耿耿於懷的是,一個男老師罵過他:你是我教過的最笨的學生!這讓他很沒有自信心。


到美國上學後,人也沒多少起色,還是老樣子,玩、混,就是不唸書。到初中為止,他轉了7所學校。直到上高二,遇到一個教數學的白人女老師。


“她對我特別有耐心,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在她的課上,我常受到誇獎。我喜歡上了數學,每次考試都考滿分,每天作業都做。”後來,她又把馬振翼介紹給一個教高年級數學的老師。很快,馬振翼學完高中數學,又跑到離家不遠的伯克利,修完了大學一、二年級的數學和物理,並順利通過考試。


申請大學時,馬振翼除了數學和物理,其他科目的成績都很差。既然這個學生,一年跳了好幾年的數學課程,肯定不笨,有天分。於是他被伯克利錄取,雙攻物理和數學。


“是那個女老師改變了我,她給了我自信心。否則,我現在可能還是混。”馬振翼當高中老師時,也教數學。他教書的地方,是黑人居住區,犯罪率高,50%的學生畢不了業。


“一個好老師,一定要啟發學生,啟發他的潛力。如果半年裡,能有一個學生被我啟發了,對數學產生興趣,那我就成功了。”有個黑人學生,起初很恨馬振翼,給他寫來死亡威脅信。因為他吸大麻時,被馬振翼逮到。半年後,這個學生又寫了封道歉信。等馬振翼離開這所學校時,這個學生哭了。


“人在年輕時學到的課本知識,可能會被忘掉。但一個啟發、一個感動、一個夢想,可能會影響你一輩子。”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從自己讀書、教書經歷中,馬振翼悟出的結論是:教育的重點,就是啟發人!


這些年,馬振翼在中美兩地,接觸過的學生不下幾萬。聊到兩地學生的差異,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學生沒有夢想。


美國的教育,從小開始就教你發現自我,鼓勵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訴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會得到!


中國的教育,沒有給人理解夢想的空間。


“難道高考,就是你的夢嗎?可它除了分數外,關於你是誰,你要什麼,你想做什麼,你的夢是什麼,這些能看到嗎?沒有夢想,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嗎?沒有夢想,中國能出喬布斯嗎?”


《紐約時報》那篇報導說,“星騰科”去年在美國的營收有700萬美元。至於在中國有多少,馬振翼苦笑道:“我來大陸3年了,還沒掙到錢。”但很快,他又樂了。


“假如每年,我都能發掘出一兩個,像銀川男孩那樣的學生,也值了!”


他的想法是:當這些年輕人站在人生的拐彎處、夢想的道口前,自己能在他們身後,用力地推上一把。


(實習編輯:許軻)


馬振翼編輯馬振翼(Steven Ma),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畢業後從事華爾街金融分析師的職業。但在2002年,馬振翼為了追求自己的真正夢想,毅然辭職,成為了教育家。他創辦了智勝教育——服務涵蓋美國小學到高中的各種課程輔導、及升學諮詢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服務機構。智勝已經在美國擁有15家公司,中國3家。由於在教育領域的積極探索及傑出貢獻,馬振翼不僅成為過ILF全美教育委員會主席,更有幸擔任了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他的事蹟也曾登上過紐約時報頭版,被CBS、NBC、CCTV等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中文名馬振翼外文名Steven Ma國 籍美國(華人)民 族出生地中國台灣出生日期1978年畢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主要成就美國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秘書長美國星騰科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代表Berkeley申請及職業規劃執照顧問前ILF全美教育委員會主席展開目錄

    
1人物簡介

    
2教育理念

    
3立志創辦最負責任的教育機構

    
42013年亞洲博鰲論壇青年領袖代表

    
5ILF任命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

    
6任職加州亞太裔事務秘書長

    
7全球各大媒體報導
1人物簡介編輯馬振翼200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系統(UC)伯克利分校,獲數學和物理雙學士學位。畢業後,馬振翼就進入華爾街在摩根丹士利擔任分析師,是人人羨慕的高薪職業。2002年,馬振翼
馬振翼他為了圓一個老師夢,為了熱愛的教育事業自願跑到美國郊區當高中老師,晚上則到補習班當英文老師,創辦星騰科,開始了他的升學教育事業。從7萬新台幣起家到現在的年收入超過2億新台幣,從最初的美國高中課程輔導班的單一服務到今天的服務涵蓋從美國小學到高中的各種課程輔導班、所有科目一對一家教、網絡教學課程、教輔書籍出版、升學/留學申請諮詢的教輔王國,他僅用了9年,成為矽谷當之無愧的升學教育天王,其所創辦的星騰科累計培訓學生超過4萬名,每年幫助4000名優秀學子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在大學申請方面,馬振翼自編升學評估系統,把大學申請的整個流程精確歸納到一個數學模型,其中的奧妙可比基因工程。因其協助國際亞太裔優秀青年在教育事業上所作出的貢獻,2010年3月17日,馬振翼被國際領袖基金會(ILF)任命為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同年7月,馬振翼又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榮獲第七屆10大中華經濟英才獎。2011年5月31日,馬振翼及星騰科登上《紐約時報》頭版,這也是全球範圍內教育行業的公司首次登上《紐約時報》。2012年9月,馬振翼被任命為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秘書長。2013年,馬振翼作為青年領袖代表受邀參加亞洲博鰲論壇,並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2教育理念編輯馬振翼教育學--首先培養正確價值觀馬振翼老師常笑自己比一般人開竅的晚,從叛逆到吊車尾的後段班小孩,到赴美留學考上美國名校伯克利大學,搖身成為創業路上的黑馬。他用自己的成長經驗,以及幫助4萬多名學生考進名校的經驗發現,每位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馬振翼
馬振翼就是要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馬振翼老師也常說,只要有顆善良的心,好的人際關係,這樣就足夠了,最後就是要讓學生決定自己想走的路,讓他們開心選擇做自己。曾是美國高中數學老師的他,也深知在申請大學時所面臨的困惑和無助,在中國,有眾多不伐懷抱理想並且勇於挑戰的學生,馬老師致力於幫助他們實現美國名校之夢,讓每一位孩子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完美人生。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來的路還很長,TTL希望能陪著千千萬萬需要我們的學生和家長一起走下去,讓教育之路長長久久的延伸不斷。只要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是你的。-----馬老師接受台灣媒體<非凡新聞>的記者訪問後感言摘自《非凡新聞周刊》【“好的教育究竟應該賦予年輕人甚麼?”】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馬振翼和其他20位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學界青年領袖和點評嘉賓,在主持人芮成鋼的引導下,共同探討教育的使命。“教育不是單純的傳與授,而是一種啟發”,馬振翼認為,好的教育要啟發人的自信心、夢想、知識、勇氣等,好的教育可以讓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東西,想像以前不能想像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也許若干年後你不記得大學裡學過什麼,但你會記得某位老師、某個朋友說過的那句話,因為它在人生的轉折點改變了你的思考模式。摘自《中國青年報》: “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探討教育使命”。3立志創辦最負責任的教育機構編輯美國星騰科國際教育集團(ThinkTank Learning,在美國譯為美國智勝教育中心)是來自美國本土的著名升學輔導機構,成立於2002年7月,總部位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地處矽谷中心地帶,與世界一流學府斯坦福大學及伯克萊大學毗鄰而居。成立9年來,星騰科從最初的美國高中課程輔導班的單一服務發展到今天的服務涵蓋從美國小學到高中的各種課程輔導班、所有科目一對一家教、網絡教學課程、教輔書籍出版、升學/留學申請諮詢的教輔王國。至今,星騰科目前在全球擁有17家分公司(美國14家,大陸3家),全職專業師資250多名,培訓學生超過4萬名,每年幫助4000名優秀學子進入美國一流大學。2009年,星騰科本著“起源美國,服務中華”的夙願,正式進軍中國大陸。目前,星騰科在中國的業務體系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專業的SAT與TOEFL課程輔導;第二,美國一流大學的申請諮詢服務。針對每一名學生,星騰科都提供由四個顧問(Education Consultants、Consultant Assistants、Advising Consultants、Customer Service)組成的團隊來做全方位、立體化的申請規劃服務。星騰科的顧問來自: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常駐中國的首席教育顧問,熟悉申請常春藤以及UC系統的Gene Hwang,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Aaron Covarruvias 等美籍教育顧問。42013年亞洲博鰲論壇青年領袖代表編輯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海南舉行。在主題為《共同發展:教育的使命》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星騰科創辦人,美國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秘書長馬振翼先生應邀出席,並且與來自亞洲和世界的20位青年領袖展開精彩對話其中,張靚穎作為唯一一位文藝界代表繼2006年後第二次受邀參加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也成為了會議的一大亮點。會議嘉賓還包括: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和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等。此外,與會代表們還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馬振翼與習近平主席會面
馬振翼與習近平主席會面5ILF任命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編輯國際領袖基金會(ILF)任命ThinkTank Learning(星騰科))教育集團總裁Steven Ma(馬振翼)為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1] ,現任ILF榮譽主席同時也是前聯邦交通部長Norman Y. Mineta (峰田)以及國際領袖基金會執行長,前美國聯邦商務部助理副部長董繼玲在華府頒贈委任狀給Steven Ma。美國教育委員會主席Steven Ma(馬振翼)將負責擔任起國際領袖基金會未來教育訓練計劃,美國及國際優秀學生的培訓計劃、青年大使計劃等。 Steven Ma表示,將以過去在教育事業上累積的經驗,全力協助國際領袖基金會培養亞太裔優秀青年,成為未來國際間的棟樑。6任職加州亞太裔事務秘書長編輯加州教育廳長托拉克森(Tom Torlakson)在2012年9月[2] 代表加州州長佈朗,正式任命星騰科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馬振翼(Steven Ma)為加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California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Affairs Commission)委員,主管加州教育事務。托拉克森致詞時,讚揚馬振翼對教育有熱情,有願景,多年來在社區投入教育工作。托拉克森指出,加州非常重視教育,教育對全加州的亞太裔社區有長久深遠的影響。 「亞太裔不論新移民、第二代,或來加州投資作生意,都很重視教育。」馬振翼表示,加州亞太裔不論來自中、港、台、韓、日等地,都很注重教育,「許多新移民家長就算是收入不高,也要讓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馬振翼指出,這使得他覺得更應該協助亞太裔在加州獲得更好的就學機會,這不但是他的願景,也是他的使命。2013年,馬振翼因為在華裔移民教育事業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接見。馬振翼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
馬振翼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7全球各大媒體報導編輯星騰科因其獨特、精專的留美諮詢服務登上2011年5月31日《紐約時報》頭版,這也是全球範圍內教育行業的公司首次登上《紐約時報》。其後,《參考消息》、新華網等國內主流權威媒體對此專訪進行了爭相轉載:“對國際化教育體制的深刻認識,讓星騰科開始在美國和中國的留學市場上鋒芒初現……星騰科能夠把大學申請的整個流程精確歸納到一個數學模型,馬老師將其中的奧妙與基因工程相比,'我們能夠讓奇蹟發生'……”——央視財經頻道“出國留學要提前做準備,很多家長是在高二、甚至高三的時候,才決定讓孩子去留學。還有好多是高考不理想,尤其生出想兩國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做出國準備就很晚了。以去美國為例,至少要提前4年準備。這是因為中國高考類似照相制度,一考定輸贏;美國更像錄像製度,需要看最近3、4年內的成績單、課外活動表現、英文培訓水平等,倉促決定很難成功留學。”......“一個孩子,如果不願付出努力,不喜歡學習,放哪個國家都沒有用。如果你喜歡學習,會付出努力,只不過是教育方式跟中國不符合,那你就可以考慮去美國。”——參考消息“教育不是單純的傳與授,而是一種啟發。”美國星騰科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馬振翼認為,“好的教育要啟發人的自信心、夢想、知識、勇氣等,好的教育可以讓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東西,想像以前不能想像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也許若干年後你不記得大學裡學過什麼,但你會記得某位老師、某個朋友說過的那句話,因為它在人生的轉折點改變了你的思考模式。” [3]——《中國青年報》“在星騰科,我們會有意讓剛進入高中的孩子們發掘出自己的社會意識和獨立自主的態度,而這往往是留學申請方案中不可或缺的品質。星騰科為同學們設計和規劃課外活動,指導他們如何寫出漂亮的申請論文,教學SAT考試,並且幫助孩子們在大學面試中表現自如……”  ——新華網……此外,星騰科因其獨樹一幟的美國大學申請理念、專業的服務品質、出色的市場業績以及良好的信譽口碑也備受國內諸多主流媒體的青睞:“作為美國著名的升學輔導機構,星騰科國際教育集團每年成功幫助全球4000多名學生入讀美國一流學府。2010年由星騰科提供服務的中國內地學生,已全部進入美國前100位大學,其中75%進入前50名校……”——中國日報“作為美國最知名的升學輔導機構,公司成立9年來,協助世界各國數千名學生順利進入美國的一流學府,其中包括常春藤盟校的哈佛大學、普斯林頓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馬振翼以他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記者,美國名校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成才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要用發現眼光去尋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用“包裝”而不是造假的手段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美國名校……”——騰訊財經“來自美國的星騰科國際教育中心正式進駐北京,該機構自創的一套國內報考SAT(俗稱“美國高考”)的教學方法,在美國每年培訓的學員中,至少有6至12名能獲得SAT2400分的滿分。……”——京華網“日前,來自美國的星騰科信息諮詢有限公司(ThinkTankLearning)帶著培訓出JustineYan等美國高考SAT滿分(相當於狀元)的驕人成績進入國內市場。美國星騰科國際教育中心總裁馬振翼表示,根據長期對SAT的分析、研究,星騰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SAT教學方法。在美國參加星騰科SAT培訓的學員中,每年都有6名至10名2400分滿分學生。這也是星騰科選擇進入中國SAT培訓市場的信心和優勢……”——北青網“作為美國知名的升學輔導機構,星騰科每年幫助4000多名學生實現就讀美國一流學府的夢想。2009年該集團正式進軍中國大陸,由資深美籍教育顧問全程提供SAT、TOEFL課程及申請諮詢服務,制定針對性申請策略,真正幫助到一些分數低於美國高校基準線的中國學生能夠如願進入美國一流大學。……”——鳳凰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