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30日
【本報訊】求職者搵工,小心誤「送」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調查多個招聘廣告平台,發現不少匿名招聘廣告,都未有披露或明示僱用機構或代理的真正
身份,大部份是中小企,但也包括香港足球會、教協,以至上市公司。公署至今完成48宗有關個案調查,全部涉違反保障資料原則,專員予以譴責且不接納辯解,
並發出執行通知要求刪除已收集的個人資料。記者:馬志剛
去年底曾有報道揭發,有求職者被不法之徒盜用個人資料向財務機構借貸。私隱專員公署數字顯示,過去5年合共接獲550宗有關匿名招聘廣告的查詢,當中不少
人曾向匿名機構提供個人資料後,收到直銷電話,懷疑兩者有關連。公署今年3月就此進行調查,發現一星期內在7個主要招聘廣告平台,已刊有311則匿名廣
告,佔整體3.4%。
公署抽樣調查其中71則廣告,其中48則已完成調查,全部涉違反保障資料第1原則第2條,即未能合法及公平地收集個人資料,及不符公署發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守則》。
涉事機構包括教協、香港足球會,另有上市公司長興國際。但公署強調,沒有表面證據顯示這些個案當中,有個人資料被出售或被濫用。
當 中30宗個案,機構都作出不同辯解,例如表示不知道法律規定,歸咎廣告媒體平台沒有提醒,又或聲稱廣告中的聯絡電郵地址已包含公司名稱縮寫或全寫。這些辯 解都不獲私隱專員蔣任宏接納,已向涉事機構發出執行通知,指令機構删除已收集的個人資料,又或通知被收集者會保留資料,讓被收集者選擇是否繼續將資料作應 徵,或者删除。不依從執行通知者即屬犯法,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兩年。
公署抽樣調查其中71則廣告,其中48則已完成調查,全部涉違反保障資料第1原則第2條,即未能合法及公平地收集個人資料,及不符公署發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守則》。
涉事機構包括教協、香港足球會,另有上市公司長興國際。但公署強調,沒有表面證據顯示這些個案當中,有個人資料被出售或被濫用。
當 中30宗個案,機構都作出不同辯解,例如表示不知道法律規定,歸咎廣告媒體平台沒有提醒,又或聲稱廣告中的聯絡電郵地址已包含公司名稱縮寫或全寫。這些辯 解都不獲私隱專員蔣任宏接納,已向涉事機構發出執行通知,指令機構删除已收集的個人資料,又或通知被收集者會保留資料,讓被收集者選擇是否繼續將資料作應 徵,或者删除。不依從執行通知者即屬犯法,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兩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