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知
2013-12-26 1:21:09
【文:曾瑞明】
小女三歲,愛問問題,愛答問題。問問題,「思考方法」主要是比較。媽媽會做的,問爸爸為什麼不做。巴士司機在樓下,就問為什麼他不在樓上駕車。我將小女的問題問學生,引來一連串力學、視光學的解釋,看來問題問得不錯。
記得二歲時她只愛問「呢個咩嚟㗎?」,很descriptive,於是叫她問多一點「點解?」果然,點解點解,點解小朋友要返學,點解飛機會飛,點解呢度有毛……
這都是雕虫小技。太太教的才是最高境界,教她講「唔知」。當遇到她不清楚的地方,不懂的東西,要說「唔知」。
不容易。
小女最初遇到不懂答的問題,她會不好意思。小朋友都要面子,說「唔知」或許會損害弱小心靈。鼓勵由是必要。希望她應付問題除了給答案以外,還有一個選擇, 就是說「唔知」。雖然,這在這個訓練King/Queen of interview 的年代,必須有問有答(案),敢說「唔知」,到底是我們一箱情願還是不合時宜?
但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些「唔知」是封閉的,是拒絕對話、接收的必殺技。「唔知」!但願意接受自己「唔知」,或許是學問的開始。我們要的是一種蘇格拉底的無知,是自知無知。我們總唔知自己唔知,不接受自己唔知——門戶之見、固步自封等等病由此而起。
小女肯問下去,就足證她自知無知。我們肯問下去嗎?
你教孩子,孩子教你。
作者簡介:八十後,兩女之父。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專研倫理學、政治哲學。作品散見於六人合集《走著瞧》、《字花》、《明報月刊》、《明報》和《信報》等。現職通識科老師,並與一群老師創辦教育工作關注組,推廣公民教育和豐富通識想像。
小女三歲,愛問問題,愛答問題。問問題,「思考方法」主要是比較。媽媽會做的,問爸爸為什麼不做。巴士司機在樓下,就問為什麼他不在樓上駕車。我將小女的問題問學生,引來一連串力學、視光學的解釋,看來問題問得不錯。
記得二歲時她只愛問「呢個咩嚟㗎?」,很descriptive,於是叫她問多一點「點解?」果然,點解點解,點解小朋友要返學,點解飛機會飛,點解呢度有毛……
這都是雕虫小技。太太教的才是最高境界,教她講「唔知」。當遇到她不清楚的地方,不懂的東西,要說「唔知」。
不容易。
小女最初遇到不懂答的問題,她會不好意思。小朋友都要面子,說「唔知」或許會損害弱小心靈。鼓勵由是必要。希望她應付問題除了給答案以外,還有一個選擇, 就是說「唔知」。雖然,這在這個訓練King/Queen of interview 的年代,必須有問有答(案),敢說「唔知」,到底是我們一箱情願還是不合時宜?
但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有些「唔知」是封閉的,是拒絕對話、接收的必殺技。「唔知」!但願意接受自己「唔知」,或許是學問的開始。我們要的是一種蘇格拉底的無知,是自知無知。我們總唔知自己唔知,不接受自己唔知——門戶之見、固步自封等等病由此而起。
小女肯問下去,就足證她自知無知。我們肯問下去嗎?
你教孩子,孩子教你。
作者簡介:八十後,兩女之父。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專研倫理學、政治哲學。作品散見於六人合集《走著瞧》、《字花》、《明報月刊》、《明報》和《信報》等。現職通識科老師,並與一群老師創辦教育工作關注組,推廣公民教育和豐富通識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