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v 救小玳瑁老闆靠劏龍躉發迹  放生龍躉後愛兒退燒 活在放生殺生矛盾中

2013年09月17日
【本報訊】因拯救小玳瑁而成為新聞人物的酒家老闆吳伯恩,不時都會放生大龍躉,今天卻站在其經營的魚檔外磨刀霍霍,在一條待宰的龍躉面前,望着鏡頭解說生 劏龍躉的技巧,溫文得像烹飪節目主持人。一句話音未斷,只見他手起刀落,地上的龍躉便已身首異處。農曆七月十四鬼節是他生日,自言一直活在放生與殺生的矛 盾之中。

記者:林茵

自90年代執起「屠龍刀」,20多年來近10萬條龍躉命喪刀下;不過他亦多次放生大龍躉,又從釣魚客救回玳瑁一命。大魚小魚都是生命,是殺是放在他一念之 間,「每個人都有這矛盾的,我日日劏咁多魚,雖然經高僧點化,但仍會不安」。

吳伯恩在15歲由福建來港,因不懂廣東話,在製衣廠做工常被欺侮,便 去武館學拳。師兄弟是水上人,1989年帶他入行賣海鮮,「當時北河街未建新街市,全是擺街邊,誰手瓜起𦟌,霸個位就做得」。在批發市場也不懂行規,有 人在魚身貼上「飛頭紙」揀定的貨,吳伯恩還去撥弄,彪形大漢一手揪着他心口罵,「士可殺不可辱,唯有隻揪」,打贏大隻佬,才在魚市場站穩陣腳。

90 年代尾內地魚商開始高價搶貨,但交通網絡未完善,大魚運送難,他們不買,吳伯恩遂以「有大食大」的口號專營龍躉、蘇眉、老虎斑等批發零售。他劏魚刀法無師 自通,由幾十斤起,後來百幾二百斤、體形跟成年人相若的大龍躉都去博,「後生膽粗粗嘛,為咗改善生活,你就會有那鼓勇氣斬下去」。

放生龍躉後愛兒退燒

直至1996年某天,他花數萬元買入一條200幾斤大龍躉準備劏,時年3歲的小兒子就開始發高燒,住院數天仍未退。夫妻隱隱感到不妥,便把龍躉放生,「前 一日仲話個仔可能要做手術,點知中午放生,傍晚就話可以出院,退晒燒,乜事都冇,醫生都好出奇」。

此後他對劏魚有種恐懼,但減少劏大魚即入不敷 支。朋友介紹他去見高僧,高僧稱他鬼節生日,好命硬,「每個人在世上都有天職,像古代刑場的劊子手,佢係造福社會的。你即管放心去做,不過以後遇到體積大 的野生動物,不妨放生」。吳伯恩也想,人要吃肉,劏豬牛羊雞也算是服務社會。雙手沾過血,才更懂感念那些為我們口腹之慾而犧牲的生命。現在他遇上百五斤以 上的龍躉,都會籌款放生,「有人覺得我博出名,又諗係咪賺差價,咁諗我都冇辦法。自己憑良心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