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人心歸英就是因為英國?

2013年04月25日
吳康民在4月23日《明報》撰文〈不可輕視英國在香港的潛勢力〉論到所謂「港英餘孽的四個梯隊」。文章論到陳方安生「錯失良機,氣數已盡」又何來構成潛勢 力?簡直自相矛盾。陳太從政歷程的確形成相當人際脈絡,吳康民怕的是死灰復燃,但坊間對她的印象可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恐怕是親共派庸人自擾。縱有說第二 梯隊是自由黨,的確回顧過去有「不聽命中央」的事實,但以自由黨關注的是商界利益而中共又習慣利用利益作統戰,只要多給好處不就是化解了嗎?第三、四梯隊 更是形影繪聲而已,文章結尾仍是說着英國仍有勢力威脅中共在港管治云云。要是真真正正留意香港社會民情的,就可以肯定親共陣營錯判形勢,甚至迴避事實。
親 中共人士對近來香港民間一股類似「人心歸英」的氣氛的確不是味兒,但總體的反應都是打着民族主義的牌子來批評「英國殖民走狗」的心思意念,而吳康民一文不 過是採取中共慣常的「外國勢力」的邏輯去推斷港人「歸英」的原因。這些建基於「咱們都是一家人」的想法,對目前的港中矛盾氣氛和港人對特區以至中央的不滿 根本於事無補。港人心中的想法其實相當簡單,回望97前即使只是打工一族,每月還能省下一筆以成家立業,而如今多數都是「月光族」、更看着自己「冇本事」 升職加薪買樓安居而被批為不肯上進,誰不會緬懷「英國殖民走狗」管治的日子。
當中共的官員不滿足於配偶而包二奶三奶四奶,為何港人不能戀棧昔日豐 足生活的時日?可是吳康民以至其他親共人物就將這種想法歸咎於「外國勢力」而無視問題根源,試問這些社會情況是「英國佬」遺留下來給中共的嗎?臨立會廢掉 集體談判權,削掉打工階層的議價能力,及後2004年廢除租務管制,使租住私人物業得不到安居,同時又減建公屋停建居屋;自由行、大幅輸入大陸學生,以及 近年的雙非孕婦、搶奶粉等事件,全是中國共產黨和在港一眾親共政客一手造成的問題,如今卻向英國賴賬、批評港人戀英眷殖,根本無視真相且是無賴所為。
筆 者認為中共繼續這種思維看待香港社會的氣氛和形勢,並繼續採取這些態度對應港人,必定換來「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的結果。是次坊間普遍對四川地震拒捐已是 一個嚴重警告訊號。可是中共的政治邏輯只懂以高壓極權手段去對應港人的不滿,而越見港人的「離心」就越會打壓,可會最終弄至無法挽救的田地,還看中共的修 為是否懂得轉變,趁現在還未到最壞的境地就該收手,認清問題所在,幹好要幹的事,而不要再說英國在「幹好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