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mov 工廠少爺 (1963) 林鳳, 張英才, 關海山, 李香琴
工廠少爺 (1963)
The Young Boss of the Factory
林鳳 (演員)
| 張英才 (演員)
| 關海山 (演員)
| 李香琴 (演員)
![]() |
mv 應該要自愛 - 許冠傑

作詞:許冠傑/黎彼得
作曲:許冠傑
1.
人埋沒了天才,生趣問何在?
2.
萬勿再等待,年齡難復再。
3.
唔係到將來空添憤慨,
4.
須緊記,尼句話,應該要自愛。
5.
無謂再痴呆,祗顧現在,
6.
實在你心內,才華無限載。
7.
誰願意將來,餐餐喫白菜,
8.
不長進,空悔恨,應該要自愛。
9.
你有天才,佢有天才,應該要自愛,
10.
人人立志休悲哀,怨恨拋腦外。
11.
各有天才 趁有天才,必須要自愛,
12.
紅桃綠柳春花開,皆因灌溉。
13.
人入了棺材,福蔭尚存在,
14.
受惠嘅一代,才明瞭大慨。
15.
傳落去將來,好比接力賽,
16.
諗真下,呢句話,應該要自愛。
17.
轉載來自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18.
你有天才,佢有天才,應該要自愛,
19.
人人立志休悲哀,怨恨拋腦外。
20.
各有天才 趁有天才,必須要自愛,
21.
紅桃綠柳春花開,皆因灌溉。
22.
人埋沒了天才,生趣問何在?
23.
萬勿再等待,年齡難復再。
24.
唔係到將來空添憤慨,
25.
須緊記,尼句話,應該要自愛。
26.
你有天才,佢有天才,應該要自愛,
27.
人人立志休悲哀,怨恨拋腦外。
28.
各有天才 趁有天才,必須要自愛,
29.
紅桃綠柳春花開,皆因灌溉。
mv 搵嘢做 - 許冠傑

作詞:許冠傑/黎彼得
作曲:許冠傑
1.
從前有個人叫莫大毛,日日攤喺屋企等米路,
2.
神神化化作風虛無,又唔願剃鬚(重成日去賭)。
3.
窮途意冷走去問前途,但願仙家指點三兩度,
4.
如何有法變得富豪,望黃大仙能預告(呢枝簽話呢)。
5.
拿拿聲即刻走去搵嘢做,人必須知道自己嘅用途,
6.
唔去奮鬥你咪望有酬勞。想搵錢應該快手 Come on,
let's go!
7.
著著聲即刻走去搵嘢做,人必須旨意自己創路途,
8.
快去奮鬥您實會攀得高,你要坐 BENZ 靠自己個腦。
9.
連隨悔覺好個莫大毛,立業興家終於走正路,
10.
榮華富貴靠刻苦耐勞,漸漸年事已高(成就更高)。
11.
同時見個仔亞莫二毛,日日攤屋企等米路,
12.
連隨秤佢起身搏命熬,話黃大仙曾預告。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因健康之名 企業不聘煙民
【經濟日報專訊】吸煙有多不受歡迎?連找工也難?有企業開始拒聘煙民,指吸煙影響健康及工作效率,增加成本。不少煙民並非無心戒煙,只是決心不夠,職場無「煙」,或有助增加戒煙動力,但是也惹歧視爭議。
禁煙宣傳工作一向由政府推動,但現時企業也開始「反吸煙」。有報道指,日本有愈來愈多企業明言聘請時不會考慮吸煙人士。日本2010年的成人吸煙率
達19.5%。去年底,經營多間溫泉度假村的星野集團在招聘網頁公布此做法,指有煙癮的員工,為保持精神集中,必須頻繁放下手上工作去抽煙,影響工作。此
外,日本連鎖店華盛頓、連鎖書店明文堂,也不聘用吸煙者。被抨懲罰煙民 涉歧視惹爭議
煙民或會慨歎「咄咄逼人」,但事實上,職場無「煙」的做法,並不止於日本,在美國,部分州政府的衞生局及醫院已不再聘煙民,企業如阿拉斯加航空及俄 亥俄州的一間賭場也將吸煙求職者拒諸門外。部分機構要求職時自行申報,也會進行小便化驗會否含尼古丁物質,使用戒煙貼也走不甩!
美國有24個州份已立法容許企業可拒聘吸煙人士。當然,此做法惹起不少爭議,被指如同歧視,只因吸煙習慣影響就業機會,被學者批評豈不是懲罰煙民? 美國煙民逾4,000萬人,平均每5人有一名煙民,煙草業的市場及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在美國另有逾20個州份,便採取另一種做法,立法禁止企業拒聘煙民, 就如兩大陣營。
煙癮起要小休 恐影響效率
眾所皆知,吸煙影響健康,但企業不愛煙民,不止為員工健康着想,也與企業成本有關,認為吸煙員工不時離開工作崗位小休抽煙,減低工作效率。有報道亦 指,美國企業每年為吸煙者支付的保險成本,較非吸煙員工多數千美元,換言之,不聘請吸煙者有助減少醫療保險費用的負擔。在日本,若企業聘請吸煙員工,按法 律規定要設吸煙區,這也涉及額外成本,亦變相容許吸煙者可小休吸煙,對不吸煙的員工有欠公允。
固然,企業推動「職場無煙民」的文化,當中必然有好處,但有評論指有關做法恐會伸延至針對其他被視為有害健康的習慣,例如今日拒聘煙民,下一步會否針對咖啡上癮者?當然,吸煙的禍害不止針對吸煙者本身,多項研究亦指出二手煙影響他人健康,不能與多喝咖啡同日而語。
為個人及身邊人的健康着想,吸煙不值得鼓勵,但若成為職場求職的不利因素,是否對推動戒煙也有好處呢?
據統計處2011年的資料,本港煙民數目為人口的12%,即約71萬人,較過往有下降趨勢,但本港近65萬習慣每日吸煙人士當中,約33.2%曾嘗試戒煙但不成功,原因包括「吸煙已成為習慣或嗜好」、「不夠決心」等。
若然企業不聘用吸煙員工,為保工作,會否有更大動力戒煙?根據美國經驗,有企業實施無煙工作間後,確實令不少員工戒煙成功。
戒煙非易事 職場趕絕恐太辣
對社會整體利益來說,煙民減少,可有助減少醫療開支負擔,各地政府為推動禁煙出盡辦法,例如俄羅斯近日立法在公共場所禁煙、全面禁止煙草廣告等,日本有部分街頭實施禁煙,違例會被罰款,煙民可活動範圍可說是愈來愈小。
港府也實施室內禁煙措施,若企業再配合禁煙政策,會否進一步減低吸煙人口?不過,本港企業會否效法?
一刀切將吸煙者拒諸門外,也意味着會流失有吸煙習慣的人才,影響招聘。現時本港不少企業也採取無煙工作間,吸煙員工會到梯間或離開公司才吸煙,但是否必然影響工作效率?若進一步連求職機會也被抹殺,相信亦會招來社會爭議。
企業推動無煙招聘,着重點不外乎員工健康及工作效率,有企業便多鼓勵及資助員工做運動,培養良好習慣。一開始便拒聘吸煙人士,會否太辣呢?
mv 林憶蓮 - 只可活一次
林憶蓮 - 只可活一次
作詞:潘源良
作曲:馮鏡輝
編曲:鮑比達
作詞:潘源良
作曲:馮鏡輝
編曲:鮑比達
1.
冷冷的雨 陪伴世間的諷刺
2.
像告訴我 不可再嘗試
3.
潮流由人作主 反叛沒用處
4.
一顆心 偏繼續堅持
5.
錯過幾次 曾亦痛心 幾多次
6.
但錯了再改 失了又試
7.
就算這次我輸 不輸掉心意
8.
明日我 又再捲起壯志
9.
生存 只可得一次
10.
要後退 要後悔 不可以
11.
盡全力 在這生 尋求自身意義
12.
光陰裡 記下我的詩
13.
生存 即使得一次
14.
也願意 繼續試 不管風雨
15.
是成敗 也好 誰能預知際遇
16.
只知用心 活一次
作詞:潘源良
作曲:馮鏡輝
編曲:鮑比達
作曲:馮鏡輝
編曲:鮑比達
mv 黃耀明 - 身外情
黃耀明 - 身外情
1.
帶走傷感 帶不走哭得轉紅了的燈
2.
記憶隨身 延續欠你的戲份
3.
帶走開心 卻帶不走拖手時的體溫
4.
微暖質感 留在臉上還未吻
* 給一分鐘我靜靜回味 將一生一世翻天覆地
5.
明日已被今天處死 淚存在原為反映天理
6.
這一分鐘我站在何地 怎麼竟跟你活在一起
7.
緣是鏡中花 留在鏡中死
8.
原諒我不記得忘記
9.
帶走身影 帶不走裝飾你瞳孔的星
10.
放手無聲 沉默也等於約定
11.
帶走心境 卻帶不走分手時的風景
12.
雲過天清 忘掉我們曾盡興
Repeat *
14.
當這一雙腳慢慢離地
15.
拈不走一瞬羨慕妒忌
16.
誰又記得起 誰被我歡喜
17.
延續到下一世的你
18.
誰又帶得走 一塊紀念碑
19.
心中掛著甚麼行李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mv 黃耀明 - 祝福你快樂
1.
如此這般在流淚 不知怎去慰問你
2.
誰叫我怕問你怎麼這般的痛悲
3.
請你不必多解釋你不快樂
4.
甚麼令年月狠狠的對待你
5.
祝福你快樂
6.
再不知多講些甚麼
7.
(到底可多講些甚麼)
8.
祝福你快樂
9.
願上天終於給你幫助
10.
何日何地 或會問句你好嗎
11.
祝福你快樂
12.
不需不需悲傖 不需不需飄泊
13.
請你不要感到寂寞
14.
亦不懂得快樂 有我
15.
如此這般的疲累 不知怎去愛護你
16.
誰叫我怕令你將一生通通記起
17.
請你不必多解釋那些冷漠
18.
唯願是年月好好的對待你
19.
如此這般的創傷 不知怎去接近你
20.
誰叫我一慾說偏偏不之怎說起
21.
請你且多多體恤我的冷漠
22.
唯願是年月好好的對待你
作詞:周耀輝 作曲:花比傲
mv 人在社會中 - 湯正川 - 1980 ~ 6 Pair 半
湯正川 - 人在社會中 1980
1. 人在社會中 個個天生都有用
2. 願你俾D信心 莫被現實來操縱
3. 前途邁進 雖則遠景似朦朧
4. 亦爭取機會碰一碰
5. 尋理想不怕捱窮 你要堅決大步衝
6. 遇著挫敗從頭幹 總之不通想到通
7. 各有各的好處 你欠聰敏就用功
8. 就係做到幾辛苦 始終都不放鬆
9. 誰怕它阻困重重 你有主意樣樣通
10. 就係勝負明瞭了 走抵終點都要衝
11. 縱勝了一千次 偶爾出錯就落空
12. 步步願你都小心 攀得高摔得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yfXuTRPfo)
1. 人在社會中 個個天生都有用
2. 願你俾D信心 莫被現實來操縱
3. 前途邁進 雖則遠景似朦朧
4. 亦爭取機會碰一碰
5. 尋理想不怕捱窮 你要堅決大步衝
6. 遇著挫敗從頭幹 總之不通想到通
7. 各有各的好處 你欠聰敏就用功
8. 就係做到幾辛苦 始終都不放鬆
9. 誰怕它阻困重重 你有主意樣樣通
10. 就係勝負明瞭了 走抵終點都要衝
11. 縱勝了一千次 偶爾出錯就落空
12. 步步願你都小心 攀得高摔得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yfXuTRPfo)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v 智障習舞蹈出彩虹突破難關
智障習舞蹈出彩虹突破難關
上傳日期:2011-05-14
在互聯網搜尋有關「智障」的新聞,多數都是負面的。
今個星期《社會機遇》就以正能量專題報道「智障人士」透過學習跳舞,嘗試突破同人溝通的關卡,強化自信心,令到這類弱勢社群,在接受社區照顧的同時,亦有能力貢獻社會。
今個星期《社會機遇》就以正能量專題報道「智障人士」透過學習跳舞,嘗試突破同人溝通
v 十八歲,冇書讀? 智障學生需要較長時間完成新高中教育!
十八歲,冇書讀?
Published on Mar 17, 2013
2009年,是新高中推行的第一年,特殊學校課程也開展了新高中課程,家長、學生、老師也有很大期望,因為新高中課程能讓智障孩子有更進一步的成長。
可是,在2009年4月,不少學校及家長卻接獲通知,學生年滿18歲後,將在下年度不能再升學:教育局將不計算年滿18歲智障學生進入在席開班學生人數,意味著政府資助將不再涵蓋他們。
普天之下,人人平等,但智障孩子彷彿是個例外。
問題是,智障孩子比智力正常的孩子有更多的需要,為何主流學校學生不受年齡限制,智障孩子的在學時間卻受規限?教育的意義,是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平等的就學權,只是我們最謙卑的要求,也是智障孩子的尊嚴所在。
就著這大是大非的政策問題,一眾家長站起來,為孩子的福祉,開展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家長運動。由舉辦家長大會、約見官員、遊說議員、聯署登報、集會遊行、司法覆核,出盡所有板斧,無奈是政府無動於哀。家長連日不停開會,頂著陽光抵著雨水的社會行動,面對司法覆核壓力,這些都是基於對孩子的關愛和對孩子接受教育機會的著緊,也是對社會價值的反省。
香港社會著重「成本效益」,智障孩子能力所限,「成本效益」可能不及普通孩子,但他們同樣有權選擇追尋快樂,有權接受教育,這也是「殘疾人權利公約」的精神。而智障孩子接受教育後,也有所成長,包括自理能力、情感表達、甚至能公開就業。社會發展不僅是物質和金錢增益,更重要是生活質素進步。誰說智障孩子所需的教育比普通孩子還少?
最後,司法覆核官司輸了,我們在遮打花園舉行「最後的一課」,社會各界也十分動容,傳媒也熱烈報導。最後政府受於整場運動的壓力,全面讓步,接納了我們的三大要求:
1. 撤消十八歲年齡限制;
2. 讓學生完成高中學制;及
3. 一個也不能少。
技術上縱然有空間的限制,但個別處理仍是可行的,沒有社會上的普遍支持,這個的局面根本無法達成,一場家長運動也得到了成功。
一場社會運動,師奶都變成了巨人,在鏡頭面前,人人都能理正氣壯把道理說清,堅決維護孩子的學習權利。但願家長求變的心永恆不滅,因為需要改變的事情實在太多,殘疾孩子面對的社會服務問題實是數不清。路,仍是要挺著胸膛走下去。
可是,在2009年4月,不少學校及家長卻接獲通知,學生年滿18歲後,將在下年度不
普天之下,人人平等,但智障孩子彷彿是個例外。
問題是,智障孩子比智力正常的孩子有更多的需要,為何主流學校學生不受年齡限制,智障
就著這大是大非的政策問題,一眾家長站起來,為孩子的福祉,開展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家長
香港社會著重「成本效益」,智障孩子能力所限,「成本效益」可能不及普通孩子,但他們
最後,司法覆核官司輸了,我們在遮打花園舉行「最後的一課」,社會各界也十分動容,傳
1. 撤消十八歲年齡限制;
2. 讓學生完成高中學制;及
3. 一個也不能少。
技術上縱然有空間的限制,但個別處理仍是可行的,沒有社會上的普遍支持,這個的局面根
一場社會運動,師奶都變成了巨人,在鏡頭面前,人人都能理正氣壯把道理說清,堅決維護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李嘉誠的「意」志
李嘉誠的「意」志
2013-4-15 6:34:29

李嘉誠(和黃圖片)
近期單單新聞幾乎都與李超人有關,甚麼事都會算到他的頭上,反而有一宗矚目程度較遜的,我認為對窺見超人的經營之道,有一葉知秋的作用。和黃(013)有意把其意大利的電訊業務 3 意大利,出售給當地最大的流動電話通訊商意大利電訊(Telecom Italia),對方的董事局上周四剛開完會,通過就有關收購展開商討。市傳對方會以本身股份來找數,再加上和黃向其現有股東再增持些少,有望成為意大利 電訊的最大股東,持股量可能近三成。
洽售3意大利 包尾變一哥
3 意大利是當地四個競爭者之中,市佔率最少的一家,客數不及意大利電訊的三分之一,所以交易有趣的地方,是和黃能透過這次財技,把自己在意大利的電訊業務,由包尾變成一哥,市佔率由10% 變成 45%,佔去當地半壁江山。
對方為何會願意呢?一來固然是因為交易可以減少競爭,由四個競爭對手變成三個。有外電引述顧問公司 Bain 指出,在流動通訊市場,即使做三個競爭對手中的阿三,也比做四個對手下的阿三好,邊際利潤會多五個百分點。
其次,就是因為意大利電訊的債務不輕,去年底仍有 283 億歐元(約 2,873 億港元)負債,較其122 億歐元市值高不止一倍,故此收購既讓其擴大資產規模,又擴大股本,有助拉低負債比率,盈利能力還有望改善,真箇一舉數得。
當然,超人要做意大利電訊大股東,還要抬錢向現有股東收購,進一步押注在這項業務上,而合併後的公司負債未必低,日後一旦加息或業務逆轉,也會大大影響盈 利,按現時的報道,為免交易被監管機構抽秤,意大利電訊可能要把固網資產剝離,同時要加入一些限制條款,均可能會影響日後合併公司的回報。
不過,這些都有數得計,可以把一定的安全系數打進算盤內。最難估算的,是當地電訊市場能否從此改觀。從意大利電訊的股價去年跌兩成,今年至今也跌 7%,統統跑輸當地大市,而 3 意大利去年的除息稅前盈利,急跌 92% 至 50 萬歐元,已是連續兩年急跌逾九成,便可以知道當地經營環境遜於其他歐洲市場。
賣橙盈利狂燒 死守能力高
和黃進軍意大利電訊市場十年,多次希望套現減磅,均不到價而未能如願,2006 年計劃分拆上市,當時市傳估值 100 億歐元,結果被指索價太高而擱置,到了 2011 年已傳出與意大利電訊眉來眼去,當時市傳 3 意大利叫價 48 億歐元,結果一拖又兩年,今次第三次有眉目,但3意大利的估值,已大幅調低至 20 億歐元,我看到和黃面對一個既要燒錢,又要打減價戰的市場,也要面對現實。
瑞信曾估計,3 意大利的多年投資,包括 3G及 4 G 牌照 、 資本開支及累積的經營現金虧損(LBITDA),共計達到 80 至 100 億歐元,現在僅剩下 20 億歐元估值。十多年前賣橙賺千億元的戰績,不經不覺又大筆大筆斷送在歐洲市場上,其光環不免要打個折扣。
和黃這幾年頻頻在 3G 上變陣,在澳洲及愛爾蘭,與 Vodafone 合組公司分享資源,在奧地利則透過收購對手減少競爭,不少都是反守為攻的出色入楔,雖然當年的帽子戲法,恐怕已成絕響。
不過,超人非旁人能及之處,就是死守能力高,音樂一日未停,舞仍可以跳下去,都不用認輸。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論及 3 意大利時曾表示:「我們(在意大利 )有能力生存一千年(I can last for a thousand years(in Italy).)」
都係嗰句,家庭觀眾唔好學。
碼頭工人9歲女兒 致李嘉誠的公開信及畫作
碼頭工人9歲女兒 致李嘉誠的公開信及畫作
2013-4-13 18:25:32

碼頭工潮,持續超過兩週。代表工人的工會與碼頭公司談判未見實質成果,工友們的生活,依然難過。有碼頭工友的女兒就托職工會聯盟轉交一份畫作及給李嘉誠的公開信予《主場新聞》,希望李嘉誠能給工人合理的工資。以下為全文:

李嘉誠先生:
我爸爸就是在6號和4號貨櫃碼頭工作22年,非常辛苦。不常常跟我吃飯,因為每晚都要工作。請你要給爸爸和叔叔合理人工養家,同時一定要多給爸爸休息時間陪我。
林曉彤(9歲)

中四學生丘詩麒: 不管怎樣,我總叫對得住良心。
不管怎樣,我總叫對得住良心。
2013-4-25 23:13:13
【作者:中四學生丘詩麒】
晚會的完結,雖然不代表抗爭的結束,卻讓工人們團結起來對抗財團,卻讓工會們聯盟起來正視問題,卻讓香港人們真正齊心協力的打一場公義之戰。
還記得未開始晚會之前,我和一群有心熱血的年輕人決定為罷工工人出一分力,我們了解過罷工工人的苦况後,心裡頭都黯然神傷,知道了很多真相,真相是碼頭工人工資過低,工時過長,沒有得到應有的勞工保障。
從報章上看到的二萬多元工資,原來只是不盡不實,半真半假的表面,事實是原來一萬多的月薪已經是超時工作努力下不錯的成果了。一萬多的薪水,沒有紅利沒有雙糧,在香港要養活一家多口,相信大家也明白是多麼的辛苦。
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我相信比任何厭惡性行業更為惡劣。據工友所形容,在那吊機上的工作,簡直是「非人」工作,與坐監無異,常常要與「飛禽走獸」等昆蟲搶 飯吃,工作時又時常要用力地彎腰,工作勞損已成了每個吊機手身體的一部分。即使不是做吊機的,還是要日曬雨淋,風雨不改,年中無休。無奈外判公司在書面合 約上寫一日三替更,事實卻是一日二替更,工人一做便是十二個鐘,不要說是普通非努動行業,普通人要焗仲在辦公室十二個鐘也不容易,何況是在如此的工作環境 又模式下工作的碼頭工人?
更可怕的是試過有工友工作時因違規裝置而出意外,工頭竟然先處理違規的裝置,而不是送傷者入醫院,妄顧了工人的性命及安危,更別說是任何工傷或醫療保障。別說是承擔,我相信正常人也看得出顧主連良心也沒有!
經過親身的交流,我們終於明白到他們連日來罷工的原因。我們決定為他們出一分力,我們決定親力親為擺街站。然而,在擺街站及派傳單之際,卻令我有所深思。
派傳單,原來並不是我想象中的容易。並不是難在要站三四個鐘,並不是要叫到聲嘶力竭,而是感受到一種無奈,一種讓人難受不已的感受。原因是有不少人不但不 接傳單,更向我們回贈了一些粗話。心裡感到無比的可悲,有些上了年紀的主婦責罵我們「不好好讀書,走來與流氓作伴」,更有些說「不要搞事了,這樣會影響到 社會發展」。
後來,我反思何謂讀書,為何讀書。我反思何謂社會發展,如何才算是良好的社會發展。讀書的原意漸漸被扭曲,現今的教育制度讓學生只顧成績只顧考試,背誦式 的學習只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卻漠視了如何培養一個有良好公民責任的香港人。「政治冷感」確實出現在不少香港人身上,NIMBY(Not in my backyard )的心態才是真正防礙社會發展的要素。難道社會發展可只顧經濟效益?難道懶理民生才是真正的社會發展?
終於,晚會順利舉行了。各個工會及社會各界也先後在台上發言,市民不斷的加入更成了工友們的一支強心針。最後,參與的人數很多,我也明白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工友們的辛勞絕對沒有浪費,雖然還沒有人從長實走出來回應及交代,卻讓市民大眾看穿了碼頭工人的苦况,明白到外判制度如何剝削基層工人的應有福利,知道了為什麼我們有責任走出報導的不實,主動了解社會,參與社會。
我沒有得好的文筆,也沒有什麼名聲,更什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但作為香港的一分子,我有責任呼籲大家走出來,了解香港的現况,為不公義的事多走一步,為不公義發聲。多為別人設想,將心比己,世界便會更美好。
希望作為作為香港一分子的您,願意多想一步,多走一步,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語,行動,習慣,性格,香港的前路,香港的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上!
一起做一個有良心的香港人!
晚會的完結,雖然不代表抗爭的結束,卻讓工人們團結起來對抗財團,卻讓工會們聯盟起來正視問題,卻讓香港人們真正齊心協力的打一場公義之戰。
還記得未開始晚會之前,我和一群有心熱血的年輕人決定為罷工工人出一分力,我們了解過罷工工人的苦况後,心裡頭都黯然神傷,知道了很多真相,真相是碼頭工人工資過低,工時過長,沒有得到應有的勞工保障。
從報章上看到的二萬多元工資,原來只是不盡不實,半真半假的表面,事實是原來一萬多的月薪已經是超時工作努力下不錯的成果了。一萬多的薪水,沒有紅利沒有雙糧,在香港要養活一家多口,相信大家也明白是多麼的辛苦。
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我相信比任何厭惡性行業更為惡劣。據工友所形容,在那吊機上的工作,簡直是「非人」工作,與坐監無異,常常要與「飛禽走獸」等昆蟲搶 飯吃,工作時又時常要用力地彎腰,工作勞損已成了每個吊機手身體的一部分。即使不是做吊機的,還是要日曬雨淋,風雨不改,年中無休。無奈外判公司在書面合 約上寫一日三替更,事實卻是一日二替更,工人一做便是十二個鐘,不要說是普通非努動行業,普通人要焗仲在辦公室十二個鐘也不容易,何況是在如此的工作環境 又模式下工作的碼頭工人?
更可怕的是試過有工友工作時因違規裝置而出意外,工頭竟然先處理違規的裝置,而不是送傷者入醫院,妄顧了工人的性命及安危,更別說是任何工傷或醫療保障。別說是承擔,我相信正常人也看得出顧主連良心也沒有!
經過親身的交流,我們終於明白到他們連日來罷工的原因。我們決定為他們出一分力,我們決定親力親為擺街站。然而,在擺街站及派傳單之際,卻令我有所深思。
派傳單,原來並不是我想象中的容易。並不是難在要站三四個鐘,並不是要叫到聲嘶力竭,而是感受到一種無奈,一種讓人難受不已的感受。原因是有不少人不但不 接傳單,更向我們回贈了一些粗話。心裡感到無比的可悲,有些上了年紀的主婦責罵我們「不好好讀書,走來與流氓作伴」,更有些說「不要搞事了,這樣會影響到 社會發展」。
後來,我反思何謂讀書,為何讀書。我反思何謂社會發展,如何才算是良好的社會發展。讀書的原意漸漸被扭曲,現今的教育制度讓學生只顧成績只顧考試,背誦式 的學習只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卻漠視了如何培養一個有良好公民責任的香港人。「政治冷感」確實出現在不少香港人身上,NIMBY(Not in my backyard )的心態才是真正防礙社會發展的要素。難道社會發展可只顧經濟效益?難道懶理民生才是真正的社會發展?
終於,晚會順利舉行了。各個工會及社會各界也先後在台上發言,市民不斷的加入更成了工友們的一支強心針。最後,參與的人數很多,我也明白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工友們的辛勞絕對沒有浪費,雖然還沒有人從長實走出來回應及交代,卻讓市民大眾看穿了碼頭工人的苦况,明白到外判制度如何剝削基層工人的應有福利,知道了為什麼我們有責任走出報導的不實,主動了解社會,參與社會。
我沒有得好的文筆,也沒有什麼名聲,更什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但作為香港的一分子,我有責任呼籲大家走出來,了解香港的現况,為不公義的事多走一步,為不公義發聲。多為別人設想,將心比己,世界便會更美好。
希望作為作為香港一分子的您,願意多想一步,多走一步,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語,行動,習慣,性格,香港的前路,香港的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上!
一起做一個有良心的香港人!
碼頭罷工如何走下去 — 「佔領中環」運動的啟示
碼頭罷工如何走下去 — 「佔領中環」運動的啟示
2013-4-24 12:57:07
【作者:陳敬慈】
2013年4月19日,過千碼頭工人和支持者在風雨中包圍長江中心。應社工學聯的邀請,筆者在理工大學與幾十位學生分享對新社運和青年運動的看法。其中我 分析了六七暴動對香港的長期深遠影響。一方面是,社會的全面改良,至今仍然作為工人權益基本保障的《僱傭條例》在1968年生效。 9年免費教育,社會福利政策,大規模的公營房屋計劃,沒有一樣不是六七暴動之後推出的。另一方面是,工聯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不再用支持工人騷動的手法去推 動社會變革, 「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抗爭手法和「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抗爭目標一樣,成為香港主流價值的核心部分。在抹黑六七暴動時,民主派和資本家的態度 異常地一致。
2001年,特區政府向曾為1967年「鬥委會」主任的前工聯會領袖楊光頒發大紫荊勳章,受到很多民主派中人的非議,人們都重提舊事,當年暴動街頭放炸 彈,令無辜者喪生。有趣的是,同年大紫荊勳章的另一得主,還包括李嘉誠,對後者卻沒有人有非議。 4月20日,和黃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在北京首次開腔回應工潮,他用「文革方式」去形容工人和支持者向李嘉誠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的總經理的「大頭像」抗 議的行為。如此溫和的行為,都被抹黑為「文革」,霍言外有音,他警告「不要像六七年那樣」。
不理清歷史,我們就無法前進
所謂六七暴動,因新蒲崗人造花廠的勞資糾紛受到警方鎮壓,工人反抗,工會發動萬人上街,並罷工罷市,最後更以炸彈(有真有假)襲擊警方。假如我們客觀的觀 察歷史,在街頭放炸彈當然不會有人支持和同情,但是發動數以萬計的群眾上街,進而罷工、罷市,向明顯偏袒資方的港英政府進行政治鬥爭這一點上,工聯會承擔 了歷史的責任。事實上,也為香港的社會改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60年代的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在爆發的邊緣,工人的罷工浪潮和學生的活躍主義相互交錯,香港也沒有例外,民情洶湧,誰能抵擋?但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轉 變並不一定會帶來政府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是群眾的行動,自下而上的壓力,迫使統治階級讓步。當年的另一集團工會,親國民黨的工團總會,被港英政府統合到 建制之中,就沒有表現出強大的戰鬥性。
2007年,作為扎鐵工潮的支持者,筆者在《明報》撰文《天光道的光芒》,文中有這些的闡述:
佔領有藐視現行秩序的進步含義
雖然六七的歷史並沒有被「理清」,但是和2007年相比,香港和世界的社會狀況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激進運動有了新的表達方式:佔領!佔領這個名稱雖然可以 被扭曲使用,但是它還是有一種藐視現行秩序、拒絕承認法律規則的進步含義。佔領作為一種運動不是什麼新鮮事,1989年學生佔領天安門,巴西無地農民佔領 土地, 阿根廷的失業工人佔領工廠,但是它最近引起人們的關注,應該是美國青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這場運動,幾乎是和英國學生抗議教育商品化的校園佔領運動,香港 「八十後」青年的空間佔領運動同步發展的。不同的是,在2011年9月香港響應佔領華爾街發起者的全球佔領運動之前,我們稱為「留守」(如2011年3月 數百人為爭取合理的財政分配政策佔領中環;2012年1月1日數以千計的人再次佔領中環)。留守是青年人對舊的已經建制化了的也僵硬了的「泛民」領袖們的 一種拒絕和抗議。是的,你們有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組織資源和社會資本,有名氣吸引主流媒體的報導發揮動員效應,可是他們有他們的熱情、鬥志、抱負,還要智慧 去改變一個世界。要改變這個世界,就必然要藐視現行秩序和拒絕承認他們的法律規則。在「泛民」們的領導下,在他們所堅守的「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的指導 下,從80年代至今,香港的民主和民生都沒有大的進步。這不是工聯會1967年的「暴力」抗爭所帶來的社會改良可以比擬的。然而,我們不是要回到過去,我 們不是追求另一個工聯會式的社會動員,從工聯會的歷史角色的轉變中,我們更加要吸取教訓,去擯棄一黨的領導,並追求適當的政治多元。但是,一種適合當代的 政治和社會狀況的抗爭模式已經誕生,這就是透過有組織的佔領行動,去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作,並視之為一種權利。
人們不容易從習性中走出來,特別是當那變成一種職業,就像我們的「泛民」議員一樣,他們要遵守選舉的邏輯,他們要等到社會中大部分人支持時,才能有安全 感。所以,佔領中環運動的實驗者,是充滿社會改革熱情的青年人;佔領中環運動的倡導者,是冷靜觀察形勢的學者,在這個意義上,戴耀庭先生做出了他的貢獻。 在學者、民意領袖、主流媒體默認或者支持佔領是爭取民主的抗爭模式時,「泛民」政黨和領袖感到安全了,他們也紛紛表示支持。諷刺地是,幾十年的民主光環, 並沒有令他們突破框框。
戴耀庭先生的叩問:對勞工運動的意義
當公眾輿論慢慢地發生了轉變,當越來越多的學者、議員、律師、評論家都認同作為一種公民抗命,佔領是向不公義挑戰的合理手段時,工人鬥爭的新的可能性也拓 開了。今天,假如工人們發起佔領中環、佔領碼頭的行動,霍建寧等人肯定會站出來譴責工人的「文革化」和「六七化」(即使工人們僅僅是在抗議場所貼幾張「大 頭像」 ,他也已經這樣說)。然而,工人的合理行為,肯定能受到1967年以來沒有過的社會支持, 因為合理的並不一定要合法這一概念已經隨著戴耀庭先生所倡導的佔領運動,得到社會主流的肯定和支持。不同的僅僅是,戴耀庭先生所倡導的佔領運動,是追求一 人一票的政治改革;工人的佔領運動追求的可能是的社會改革。兩者都是目前香港迫切需要的。
李嘉誠及其集團已經向工人和工會發起新的進攻。他們可以單方面宣布給予公司工加班津貼,卻不願意和立場十分溫和的勞聯屬會協商;他們已經連續兩天登報打擊 工潮;他們選擇在北京發起對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先生的個人攻擊,並以「文革化」去形容工潮,說明了他們將不惜一切手段和成本,要令職工盟和支持工人的進步 力量跪下。
戴耀廷先生及其戰友,提早一年半進行政治教育,慢慢地改變人們的看法。人們的看法改變本身,就可能帶來一些力量,一些社會變革的可能。和「泛民」議員不 同,戴先生先有鮮明的立場,再爭取其他人的支持,點點滴滴,慢慢地成為民主運動的主流。戴不斷的叩問,參與佔領運動者,做了最後的打算了嗎?在最差的情況 下,運動被鎮壓,我們要去坐牢,我們能承擔這個後果嗎?這種叩問能將堅強者篩留下來,成為運動的主力。這個策略對工人和左翼學生運動同樣有借鑒作用。這些 問題都是工人運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需要互相叩問和自我叩問的,假如不願意在惡劣的環境下跪下求饒。假如越來越多的人給以肯定的回答,力量就形成了。這個 叩問,現在正是一個好的時機開始,當數以千計的罷工者和支持者在摸索中前進時。
2013年4月19日,過千碼頭工人和支持者在風雨中包圍長江中心。應社工學聯的邀請,筆者在理工大學與幾十位學生分享對新社運和青年運動的看法。其中我 分析了六七暴動對香港的長期深遠影響。一方面是,社會的全面改良,至今仍然作為工人權益基本保障的《僱傭條例》在1968年生效。 9年免費教育,社會福利政策,大規模的公營房屋計劃,沒有一樣不是六七暴動之後推出的。另一方面是,工聯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不再用支持工人騷動的手法去推 動社會變革, 「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抗爭手法和「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抗爭目標一樣,成為香港主流價值的核心部分。在抹黑六七暴動時,民主派和資本家的態度 異常地一致。
2001年,特區政府向曾為1967年「鬥委會」主任的前工聯會領袖楊光頒發大紫荊勳章,受到很多民主派中人的非議,人們都重提舊事,當年暴動街頭放炸 彈,令無辜者喪生。有趣的是,同年大紫荊勳章的另一得主,還包括李嘉誠,對後者卻沒有人有非議。 4月20日,和黃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在北京首次開腔回應工潮,他用「文革方式」去形容工人和支持者向李嘉誠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的總經理的「大頭像」抗 議的行為。如此溫和的行為,都被抹黑為「文革」,霍言外有音,他警告「不要像六七年那樣」。
不理清歷史,我們就無法前進
所謂六七暴動,因新蒲崗人造花廠的勞資糾紛受到警方鎮壓,工人反抗,工會發動萬人上街,並罷工罷市,最後更以炸彈(有真有假)襲擊警方。假如我們客觀的觀 察歷史,在街頭放炸彈當然不會有人支持和同情,但是發動數以萬計的群眾上街,進而罷工、罷市,向明顯偏袒資方的港英政府進行政治鬥爭這一點上,工聯會承擔 了歷史的責任。事實上,也為香港的社會改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60年代的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在爆發的邊緣,工人的罷工浪潮和學生的活躍主義相互交錯,香港也沒有例外,民情洶湧,誰能抵擋?但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轉 變並不一定會帶來政府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是群眾的行動,自下而上的壓力,迫使統治階級讓步。當年的另一集團工會,親國民黨的工團總會,被港英政府統合到 建制之中,就沒有表現出強大的戰鬥性。
2007年,作為扎鐵工潮的支持者,筆者在《明報》撰文《天光道的光芒》,文中有這些的闡述:
今年是六七暴動40週年。工聯會領袖們已經融入統治當局,和官商通力合作,他們迴避了歷史、欺騙了工人,六七暴動卻還是像鬼魂一樣困擾著香港。不理清歷 史,我們就無法前進。暴動一方面導致了主流社會對社會動蕩的恐懼和對工人激進行動的竭斯底里;另一方面提醒了殖民地當局階級矛盾和社會衝突的潛在危機。 70年代之後,相對來說,香港進入了社會改良的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如果說1998年是一個新起點,標誌著剝削加強了,資本累積策略轉變了,那麼 2007年8月10日八號風球那一天,彌敦道邊的混亂就在說明基層工人無法忍耐下去了,他們要反抗了。有事件的目擊者告訴我,如果不是長毛在場,一場自發 的騷動已經發生了。同樣地,如果不是職工盟的組織者們一再的呼籲和約束,更多的衝突已經發生了。碼頭工潮與扎鐵工潮又何其的相似。罷工的第一天,工人憤怒了,衝突發生了,電視畫面播出了有保安人員倒地的片斷。這個衝突的片斷,在第二天吸引了很多人的 注意。第三天開始,數以百計的青年學生自發地到碼頭留守支援,他們不惜衝擊保安的防線,和工人們一起和平佔領了碼頭內的幾條行車道。 4月1日,超過1000位以青年學生為主的支持者參與了遊行到碼頭,氣氛也到達了高潮。當天晚上,臨時禁制令生效,工會宣佈在碼頭和平撤出,學聯的同學在 碼頭內討論,他們的決定是:只要有一個人留在碼頭,他們都會陪工人留下來。情節令人感動。和霍的描述不同,從扎鐵到碼頭工潮,工人的抗爭都是從衝動, 「暴力」開始,被引導到守法和「理性」 的軌道中。
佔領有藐視現行秩序的進步含義
雖然六七的歷史並沒有被「理清」,但是和2007年相比,香港和世界的社會狀況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激進運動有了新的表達方式:佔領!佔領這個名稱雖然可以 被扭曲使用,但是它還是有一種藐視現行秩序、拒絕承認法律規則的進步含義。佔領作為一種運動不是什麼新鮮事,1989年學生佔領天安門,巴西無地農民佔領 土地, 阿根廷的失業工人佔領工廠,但是它最近引起人們的關注,應該是美國青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這場運動,幾乎是和英國學生抗議教育商品化的校園佔領運動,香港 「八十後」青年的空間佔領運動同步發展的。不同的是,在2011年9月香港響應佔領華爾街發起者的全球佔領運動之前,我們稱為「留守」(如2011年3月 數百人為爭取合理的財政分配政策佔領中環;2012年1月1日數以千計的人再次佔領中環)。留守是青年人對舊的已經建制化了的也僵硬了的「泛民」領袖們的 一種拒絕和抗議。是的,你們有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組織資源和社會資本,有名氣吸引主流媒體的報導發揮動員效應,可是他們有他們的熱情、鬥志、抱負,還要智慧 去改變一個世界。要改變這個世界,就必然要藐視現行秩序和拒絕承認他們的法律規則。在「泛民」們的領導下,在他們所堅守的「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的指導 下,從80年代至今,香港的民主和民生都沒有大的進步。這不是工聯會1967年的「暴力」抗爭所帶來的社會改良可以比擬的。然而,我們不是要回到過去,我 們不是追求另一個工聯會式的社會動員,從工聯會的歷史角色的轉變中,我們更加要吸取教訓,去擯棄一黨的領導,並追求適當的政治多元。但是,一種適合當代的 政治和社會狀況的抗爭模式已經誕生,這就是透過有組織的佔領行動,去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作,並視之為一種權利。
人們不容易從習性中走出來,特別是當那變成一種職業,就像我們的「泛民」議員一樣,他們要遵守選舉的邏輯,他們要等到社會中大部分人支持時,才能有安全 感。所以,佔領中環運動的實驗者,是充滿社會改革熱情的青年人;佔領中環運動的倡導者,是冷靜觀察形勢的學者,在這個意義上,戴耀庭先生做出了他的貢獻。 在學者、民意領袖、主流媒體默認或者支持佔領是爭取民主的抗爭模式時,「泛民」政黨和領袖感到安全了,他們也紛紛表示支持。諷刺地是,幾十年的民主光環, 並沒有令他們突破框框。
戴耀庭先生的叩問:對勞工運動的意義
當公眾輿論慢慢地發生了轉變,當越來越多的學者、議員、律師、評論家都認同作為一種公民抗命,佔領是向不公義挑戰的合理手段時,工人鬥爭的新的可能性也拓 開了。今天,假如工人們發起佔領中環、佔領碼頭的行動,霍建寧等人肯定會站出來譴責工人的「文革化」和「六七化」(即使工人們僅僅是在抗議場所貼幾張「大 頭像」 ,他也已經這樣說)。然而,工人的合理行為,肯定能受到1967年以來沒有過的社會支持, 因為合理的並不一定要合法這一概念已經隨著戴耀庭先生所倡導的佔領運動,得到社會主流的肯定和支持。不同的僅僅是,戴耀庭先生所倡導的佔領運動,是追求一 人一票的政治改革;工人的佔領運動追求的可能是的社會改革。兩者都是目前香港迫切需要的。
李嘉誠及其集團已經向工人和工會發起新的進攻。他們可以單方面宣布給予公司工加班津貼,卻不願意和立場十分溫和的勞聯屬會協商;他們已經連續兩天登報打擊 工潮;他們選擇在北京發起對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先生的個人攻擊,並以「文革化」去形容工潮,說明了他們將不惜一切手段和成本,要令職工盟和支持工人的進步 力量跪下。
戴耀廷先生及其戰友,提早一年半進行政治教育,慢慢地改變人們的看法。人們的看法改變本身,就可能帶來一些力量,一些社會變革的可能。和「泛民」議員不 同,戴先生先有鮮明的立場,再爭取其他人的支持,點點滴滴,慢慢地成為民主運動的主流。戴不斷的叩問,參與佔領運動者,做了最後的打算了嗎?在最差的情況 下,運動被鎮壓,我們要去坐牢,我們能承擔這個後果嗎?這種叩問能將堅強者篩留下來,成為運動的主力。這個策略對工人和左翼學生運動同樣有借鑒作用。這些 問題都是工人運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需要互相叩問和自我叩問的,假如不願意在惡劣的環境下跪下求饒。假如越來越多的人給以肯定的回答,力量就形成了。這個 叩問,現在正是一個好的時機開始,當數以千計的罷工者和支持者在摸索中前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