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美容院打透明質酸出事遭入稟

2012年12月30日

美容院打透明質酸出事遭入稟

4,839
【本報訊】醫學美容事故頻生,一名美容用品售貨員因失戀導致臉容消廋,為了令臉容回復飽滿,遂以團購方式幫襯尖沙嘴一間美容中心的透明質酸注射療程,怎料 事後左邊臉及嘴唇麻痹,要向神經科求診,方知神經線受損。售貨員為此於日前入稟區院,向涉及的美容中心及負責注射的醫生索償。

事主神經線受損

「佢哋一句道歉,竟然係由一個冇專科資格嘅普通科家庭醫生負責!」原告Yau Kinna Charlene跟記者提及事件時,仍表現氣忿。
她表示,早前失戀瘦了廿磅,故經團購以1,300元支付一支透明質酸填充劑,並於今年8月17日,到尖沙嘴彌敦道180號寶華大廈5樓的亞太優研醫學中心,接受有關療程,希望注射後臉容回復飽滿。
當日負責的是註冊醫生鍾兆崑,原告指,她經鍾游說下,以每支4,000元大概6折的優惠價買多3支。她接受注射後不久,左邊臉和嘴唇即感到麻痹,鍾安撫她,一至兩小時後會回復正常。但當晚她的情況沒好轉,致電熱線查問,美容顧問說幾小時後會康復。
過了幾天,情況依舊,「好似敷咗mask(面膜)但塊mask乾晒嗰種繃緊感覺」。她指美容中心曾提議以不承認責任下,賠償一萬元,但她拒絕接受,自行向皮膚科求診,再轉介神經科,證實神經線受損,可能跟劑量和注射方法有關。
原告說,她當時很擔心會毀容,幸現已大致康復過來,可是之前因事件導致失眠,並花了兩萬元看醫生,美容中心和鍾卻沒認真跟進。她現向被告亞太優研醫學中心有限公司及鍾兆崑索償,但沒說明金額。
案件編號:DCPI2779/12

DR老闆早知打針療程有問題

2012年12月30日
【記者陳沛冰報道】DR醫學美容集團的毒針事件發生接近三個月,調查有重要進展。據了解,當局在負責培植血液的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收集的樣本,發現導致病 人死亡的膿腫分枝桿菌。警方曾聯絡科研中心的女負責人,獲悉事發前有人曾通知幕後老闆血液培植出問題,但無人停止療程,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樣本證實有膿腫分枝桿菌

DR創辦人周向榮有份投資位於大埔科學園的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於毒針療程中負責將病人的血液培植成幹細胞,交由醫生注入病人體內,一直疑是毒針事件的禍源。
港 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獲邀,在警方陪同下,到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作地氈式搜索,檢視化驗流程有否出錯,及收集樣本化驗。據了解,經化驗後證實部 份樣本含有病人感染的膿腫分枝桿菌,有助證實血液培植過程是引致毒針事件的源頭。

或可控幕後老闆嚴重疏忽

據了解,警方曾聯絡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的女負責人了解事件,她來自台灣或內地。有人於出事前已知悉血液培植出問題,並通知幕後老闆,但無人停止療程,繼續將血液交由醫生為顧客注射。
知情人士指,若有文件或紀錄證明幕後老闆,早已知悉血液培植出問題,但沒有阻止,而且在科研中心的關鍵樣本,找到導致病人死亡的膿腫分枝桿菌,顯示培植流程有問題,有較大機會指控幕後黑手嚴重疏忽,將有關人士繩之於法。
警方已將搜集到的證據及專家證人的意見,交予律政司研究是否有足夠證據提出檢控,及提出檢控的罪名,研究已進入最後階段。周向榮已有龐大的法律團隊應戰,當局派人到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巡查及收集樣本時,律師寸步不離調查人員,了解對方可能掌握的證據。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的董事是生命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生命科技的董事包括周向榮、周鳳仙、朱美沁及周綺華。周向榮以生命科技董事的身份,於科研中心的周年申報表簽名。
DR致命毒針事件導致4人入院,當中46歲陳宛琳死亡。需切除一雙小腿及右手部份手指的60歲王靜波,由聯合醫院轉往九龍醫院繼續復康療程,料她需安裝義肢。

毒針死者家屬:DR無關心我哋

毒針死者家屬:DR無關心我哋

10,035
【本報訊】「我失去太太,佢哋冇咗阿媽,成個家庭散晒。」DR毒針死者陳宛琳丈夫楊先生和女兒楊小姐首次會見傳媒,控訴DR醫學美容集團進行高風險的靜脈 注射,令太太猶如白老鼠般枉死。他批評集團在事發後未有接觸家屬,解釋事件來龍去脈。他直言:「相當氣憤,人死咗,佢冇接觸我哋、冇關心我哋。」楊先生指 太太死得不明不白,誓要討回公道。
楊先生與亡妻陳宛琳結婚逾20年,夫妻關係良好,育有一對子女。楊生指太太節儉勤勞,大部份時間在自資茶餐廳工 作,從未聽過太太熱衷美容療程,「佢唔鍾意打扮,唔係好貪靚,好少機會化妝」。他指太太在事發前身體健康,從未向他提起接受靜脈注射,對太太莫名其妙接受 昂貴療程仍難以置信。他表示:「我都想知點解會咁樣……如果早知就唔會畀佢去。」

盼政府打擊無良集團

事發後楊氏一家飽受打擊,兩個讀中學子女已向學校請假,楊生則要獨力挑起管理茶餐廳責任,茶餐廳熟客對老闆娘去世十分悲痛。楊先生指現階段未考慮索償問 題,只想處理好亡妻身後事和追究責任,他表示:「政府要盡快有具體行動,打擊無良集團和商人,避免悲劇再發生。」
女死者陳宛琳是工聯會屬會會員,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昨日陪同家屬會見傳媒。她指事件中間有很多謎團,希望集團能主動接觸死者家屬,詳細交代事件。麥美娟要求政府日後清楚界定醫學和美容定 義,對美容業界設發牌制度,並為相關美容療程設立冷靜期制度,保障消費者權益。她又認為政府在短期內應發出指引,停止高風險靜脈注射療程。

怪獸家長監控行蹤 女生申禁制令 父母不可於154米範圍出現

2012年12月29日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為人父母希望鋪好一條康莊大道,讓子女平步青雲,但過份着緊隨時適得其反。美國一名21歲音樂學院女生學業名列前茅,但她的「怪 獸家長」仍未放心,在她的手機和電腦安裝監控軟件,監視她的行蹤,「確保她踏上成功之路」。她不勝其煩申請禁制令,日前終獲判勝訴,禁止父母在她154米 (500呎)範圍出現。
「我自覺像一頭戴着頸圈的狗狗。」21歲的奧布里(Aubrey)9月向民事法庭申請禁令,禁止父母纏擾她。她在庭上指,父母無窮無盡的監控實在是纏擾, 「令我非常尷尬和不安,我是個已長大的成人,他們來到大學根本只是誹謗我,又不時跟蹤我」。

指女兒有精神病 強制治療

奧布里是愛爾蘭夫婦(David& Julie Ireland)的獨生女,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主修音樂劇,因造詣非凡和演技精湛,不時成為音樂劇的女主角,原本與父母相處融洽。但去年愛爾 蘭夫婦忽然大鬧學校,指摘女兒濫交、濫藥,奧布里才恍然父母不知何時從堪薩斯州老家駕駛逾966公里遠道而來偷偷跟蹤她,還在電話、電腦安裝監控軟件。
愛爾蘭夫婦更驚動學院院長,指女兒有精神病,準備強制帶她治療,雙方關係因此決裂,奧布里一度報警指媽媽在宿舍襲擊她,學校更要特別聘請保安員,確保奧布里演出時,她的父母不會到場搞事。
愛爾蘭夫婦辯稱,只是為女兒設想,確保她不會錯過成功的機會。愛爾蘭太太說:「她是一個由父母無微不至照顧的獨生女。我們不是煩擾她,我們不是一個問題。」但大學臨床法學教授作證時則認為,愛爾蘭夫婦控制慾太強。
當 奧布里與父母斷絕來往後,他們隨即停止幫她交學費,更要求她歸還先前幫她支付的6.6萬美元(51.8萬港元)學費。但經三個月聆訊,法官駁回愛爾蘭夫婦 要女兒還款的申請,裁定他們不得走近奧布里154米範圍或接觸她,直至明年9月。校方亦給予奧布里全額獎學金,讓她安心完成學業。
英國《每日郵報》

東北村民代母親高呼:我哋唔係蟻民任踩

2012年12月29日

東北村民代母親高呼:我哋唔係蟻民任踩

10,611
■陳美儀每談東北發展,想起母親菜田被毀都泣不成聲。黃賢創攝
【元旦我上街】
【記者王家文報道】陳美儀一哭,鼻子就會紅起來,當談到新界 東北發展,她沒法忘記三個月前媽媽在傳媒鏡頭前聲淚俱下哭訴,「我哋呢啲種菜嘅人,仲衰過地底蟻,任人踩,一踩就踩死」。她每想一次,就掉一泡淚。元旦 日,她會代母上街,首次由維園遊行到政府總部,告訴梁振英,他們不是蟻民,「我哋唔要割地賣港」。

語言偽術聽完背脊骨落

陳美儀住在打鼓嶺坪輋元下村,新界人最怕出港島區,要先搭小巴到粉嶺,後轉乘東鐵到紅磡,再轉車過海,來回要近三小時,但近月她已去了港島好幾趟;9月2 日參加反新界東北規劃集會,接着支持反國教的佔領行動。本月15日,她首次出席立法會聽證會,說了兩句就泣不成聲,喊到最後仍疾呼:「不遷不拆,撤回爛計 劃!」
從小到大,陳美儀很少關心社會議題,從沒上街示威。她說一切都是被迫出來,「要話畀政府聽,我哋唔想離開」。她今年30歲,雖屬非原居民, 但一出世便住在元下村,父母務農40年,養大四子女,她小時候也常要落田,幫手淋水、除草、收割。後來母親轉種有機菜,開了「珍記農場」,港九市民也慕名 而來。8月中,關注組召開居民大會,一家才知要被收地。
「政府一下子要收地,好似同你講,家種菜冇用喇,起樓啦,第時就上公屋,攞綜援,否定我 阿媽幾十年做嘅嘢,好心酸。」陳美儀花了不少唇舌跟同事解釋,東北發展如何不公不義,但轉頭政府偷步賣廣告,包裝成「香港人的新市鎮」,掩飾賣港大計。他 們守護家園的堅持,被打成「阻住地球轉」的罪人。
事實是,坪輋和打鼓嶺用作特殊工業發展,公屋比例是零;但政府不斷打基層牌,聲稱支持發展就會有 屋住。陳美儀在九龍灣上班,每日來回車程要兩個多小時,「由呢度去深圳仲近過出中環,點會唔係為深港融合?」她曾經支持梁振英,「唉,佢上場後,一個大話 冚一個大話,佢啲語言偽術,聽完背脊骨落」。

今若棄東北明將失全港

許多人會問,東北發展與我何干?陳美儀說,三年前高鐵收地、菜園村被滅,她也沒想過自己今天也要上街保家園,「難保第時屯門、元朗都要收地,成個香港變成 大陸」;也有人會問,為何要上街倒梁,她搖搖頭說,「有時我都會諗,如果好哋哋一個政府,點解要搞到咁多人不滿?」

擁私家路 發展商為所欲為 無法成立法團 居民任魚肉 黃埔居民被屈260萬幫和黃修渠小業主促管理公司交權 否則上街抗爭

黃埔居民被屈260萬幫和黃修渠小業主促管理公司交權 否則上街抗爭

33,259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本報訊】紅磡黃埔花園一條私家路的污水渠上月爆裂,經居民偵查後發現同屬和黃發展的三組建築海名軒、海濱廣場和九龍海逸君綽酒店的污水渠,都被接駁到該 屋苑,小業主多年來懵然不知,付出至少過百萬爆渠維修費。事件被踢爆後,發展商才主動支付今次及賠償過往的維修費用合共近260萬。居民極度不滿,談判小 組今開會,若下周無法與管理公司達成協議,下月初將上街抗爭。
記者:張嘉雯
位於黃埔花園德豐街與船景街的地下污水渠早前爆裂,維修費連管理公司酬金高達132萬元,有「醒目」居民覺事有蹺蹊,向管理公司查問下發現附近海名軒、海 濱廣場和九龍海逸君綽酒店,三個建築群的污水渠全駁到該屋苑,多年來維修費全由小業主支付,過往兩年至少三次爆渠,合共從屋苑開支總賬中支走逾126萬。

未經同意駁污水渠到黃埔

事件揭發後,小業主氣憤難平,一直關注事件的業主林先生說,管理公司得悉居民欲採取行動後「知驚」,主動提出支付整筆維修費並免去經理人酬金,「如果我哋 今次唔發現,佢已經攞走咗我哋呢筆錢;佢哋唔係自願畀,係因為揭發咗先無辦法。」
業主代表其後與管理公司總物業經理開會,對方承認三組建築均把污 水渠駁到黃埔花園,又指屋苑原來的總體規劃渠務圖無接駁外來渠管,「我哋最不滿佢未經法定程序,未經我哋同意就將條渠駁過嚟,(爆渠)之後又當乜事都冇發 生過攞我哋錢,喺屋苑總賬出數。」管理公司未有回應本報查詢。
林先生指,屋苑與另外三個建築群均屬同一管理公司,「佢哋以為呢啲係佢哋公司內部事務,唔使交代,下意識覺得:『駁咪駁囉,條渠我嘅。』唔覺得我哋有持份,唔記得條渠有咩頭暈身㷫,都係我哋付賬,點解佢哋(三組建築物)唔使分擔維修保養費?」
「喺 呢種關係下,商舖、大業主全部係同系公司、同一集團,點可能公正咁執行呢張公契呢?」林先生指由於無法成立法團,小業主已成立聯盟,截至周四已有逾半代表 支持下月初上街,要求管理公司無條件交出百分百權力,「管理公司唔係公契嘅守護人,唔係顧住所有業主整體利益,我哋要利用呢次咁惡劣嘅例子,要佢交番權力 出嚟。」

「唔好等到居民抗爭先傾」

該區區議員梁美芬指,管理公司一直用對抗方式處理問題,「搞到關係好惡劣先肯退一步,真係唔好等到居民要抗爭、用真係激烈嘅方式表達,先至嚟傾;居民本身 好忙,加百幾蚊管理費,大部份家庭唔覺得係咩,佢哋希望畀咗錢,可以有一個有質素嘅服務。」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表示,三組建築是否要支付污水渠維 修費,視乎公契條文,「條渠嘅上游業主係咪要出錢,要法庭先判到,唔同政府渠,可以用納稅人錢。」

無法成立法團 居民任魚肉

18,045
■居民林先生對管理公司完全向發展商傾斜感到極度不滿。
【有血有淚】
黃埔居民苦水滿腹,2期懷疑冷氣僭建、5期地磚貨不對辦、7期 電梯不經G層……,小業主多年來與管理公司周旋,一次又一次接管理公司律師信,成立法團又不成功,代表個個氣憤難平,希望藉今次爆渠契機團結居民,討回權 利。區議員批評管理公司手持公契「以為自己大晒」,權力用到盡。
「問題核心係我哋根本冇制衡權,佢要我哋點就點。」居民林先生指,種種管理問題皆因屋苑無法成立法團,「只要有超過兩成業權人反對,我哋就搞唔成,淨係商 場個業權都過兩成啦!就好似打Snooker咁,set死咗,真係好荒謬。」
林指現階段只能成立業主委員會,「咁樣令我哋處於極不利位置,因為呢 個只係純粹諮詢組織」。該區區議員梁美芬批評管理公司不尊重居民,「好似揀清潔公司咁,居民示意佢揀A公司,點知佢最後又係揀番居民唔鍾意嗰間B公司。」 她又指管理公司經常「告居民」,「管理費係邊個交㗎?居民吖嘛,咁大嘅集團有啲社會企業責任係好應該,唔好揸住份公契就以為自己大晒,權力唔好用到盡,要 自我制約。」
《蘋果》記者

擁私家路 發展商為所欲為

14,860
■黃埔花園第7期電梯年前起不停地下層,對居民造成不便。
【豈有此理】
「偷雞駁渠」問題癥結在於私家路。居民和區議員指出,黃埔入伙 超過20年,管理公司一直以仍有土地未發展為由,拒絕把私家路交給政府,小業主承擔近八成保養費用,發展商則「坐享其成」在路上「為所欲為」,「成條街啲 舖頭都係佢嘅,可以揀擺咩廣告牌,選舉嘅時候畀唔畀邊啲政黨入嚟,都可以保持個主導權。」
居民林先生指,該屋苑自87年開始發展至今,私家路一直未取滿意紙,「管理公司解釋唔到,點解一直攞唔到(滿意紙),條私家路嘅保養、雜費都係由我哋(小 業主)支付,好唔公平。」他和其他業主擔心,日後港鐵站建成後,小業主要承擔的維修費變成無底深潭。
林批評管理公司只顧大業主和商戶利益,其中7 期的電梯原本可停靠停車場、地面及平台三層,三年前因商場租戶要求,突然封了地面出口,居民無論殘疾、老弱抑或推着嬰兒車,要由停車場到地面,均要經車輛 出入閘口斜路步行;住客從地面層到平台,要走十多級樓梯,曾有長者體力不支暈倒,受傷送院,但管理公司一直未有積極處理。
《蘋果》記者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17歲男生偷匙爆竊同窗 突肚痛如廁被撞破

17歲男生偷匙爆竊同窗 突肚痛如廁被撞破

【明報專訊】中五男生偷去同學家匙,再佈下「完美」計劃,趁同學踢波時致電對方家中,確認無人後,登門入屋掠去現金1.6萬元。惟爆竊中途突然肚痛,順道借用同學家中洗手間解「燃眉之急」期間,遇上同學母親回家揭發事件。男生昨承認一項入屋犯法罪候懲。
趁同學踢波 致電確認屋內無人
身形高大肥胖的被告李俊杰(19歲),昨在犯人欄內應訊時一直低頭,他承認2010年11月17日,進入旺角西洋菜北街恒安樓一單位偷竊。男事主姚剛權與家人居於上址,與被告是同級同學,兩人更是「波友」,不時切磋球技。
曾到訪姚家的被告,案發前一個月與事主同往遊戲機中心打機,其間事主丟失鑰匙,被告尋得後一聲不響將之拾起藏好。
直至同年11月17日,被告與姚相約到球場踢足球,其間被告乘機致電姚家,確認無人後,即趁姚更衣時提早離開球場,登門「拜訪」姚家,將姚父用作存放現金的抽屜搜掠一空,偷去1.6萬元。
被撞破後贓款藏坐廁
被告欲撤退時突感肚痛,遂借用姚家洗手間,詎料途中姚母購物後回家,在洗手間發現被告,被告謊稱隨事主到訪,但事主剛巧外出購物,語畢即「急急腳」離開。姚母起初深信不疑,但其後發現抽屜金錢不翼而飛,方對被告起疑。
事主當日傍晚致電被告,着他到其家中協助警方調查。被告到場後亦乖乖將事件和盤托出,並透露因大解「斷正」後,將1.6萬元藏於事主家中神枱及坐廁後方,又將偷來的鑰匙棄於附近大廈的走廊。
辯方昨透露,事主現正於英國讀書,已原諒被告,兩人事後仍屬朋友,亦有一起踢足球。法官聞言不禁揶揄「被告十分幸運,事主就唔係咁幸運了」。辯方又 說,被告事後亦坦白「招供」與警方合作。由於案發時被告年僅17歲,故法官將索閱勞教中心、教導所及更生中心報告,案件押後至本月17日提訊,直至12月 28日才判刑,其間被告還押看管。
【案件編號:DCCC862/12】

16歲青年販毒 判入教導所


16歲青年販毒判入教導所


2012年12月28日

一名16歲少年在高等法院承認販毒罪,被判入教導所。

法官判刑時表示,被告犯案時未夠16歲,如果判監,在監獄內行為良好,約要服刑最多3年,至於判入教導所,則服刑2年,之後要接受監管3年。考慮到被告及社會利益,故將被告判入教導所。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來自破碎家庭,中三輟學後開始吸毒。今年3月,當時未滿16歲的被告,在屯門販運20克冰毒時,因形迹可疑而被揭發。

21-year-old student wins order against helicopter parents

21-year-old Ohio honor student wins stalking order against helicopter parents who monitored her Internet use and phone calls 

David and Julie Ireland must stay at least 500 feet away from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student Aubrey Ireland until next September.

Comments (120)










After Aubrey Ireland began to assert her independence, her parents threatened to stop paying for her college education. They even demanded reimbursement for $66,000 in cour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offered to pay the bill for the beleaguered young woman.

Aubrey Ireland via Facebook

After Aubrey Ireland began to assert her independence, her parents threatened to stop paying for her college education. They even demanded reimbursement for $66,000 in cour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offered to pay the bill for the beleaguered young woman.

Aubrey Ireland’s parents wanted to keep their daughter close – so close that they installed tracking software on the 21-year-old’s phone and computer so that they could monitor every site she visited and every person she talked to.
It was “like I was a dog with a collar on,” said Ireland, a music theater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After three years, the college senior had enough. A judge granted her a stalking order against her parents, the Cincinnati Enquirer reports. David and Julie Ireland have to stay 500 feet away from their daughter at all times and can’t get back in touch with her for a year.
At first, her parents were supportive. Even though Aubrey was offered full scholarships to other acting schools, they agreed to pay for tuition at their daughter’s school of choice.
Aubrey has been on the dean’s list throughout her time as a student at Cincinnati’s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 often won leading roles in the school’s musicals.
But despite her success, the Irelands’ behavior became more erratic. The helicopter parents would often show up at their daughter’s college unannounced, even though it was a 600 mile drive from their hometown in Leawood, Kan. David and Julie Ireland told the musical theater department head that their daughter had mental issues and needed to be treated. They accused her of being promiscuous and taking illegal drugs.
“It’s just been really embarrassing and upsetting to have my parents come to my university when I’m a grown adult and just basically slander my name and follow me around,” Aubrey said during a court hearing.
Although Aubrey said their accusations were false, the parents had another card up their sleeves. They admitted that they were electronically tracking their daughter’s Internet use and monitoring her phone calls.
Aubrey Ireland

@aubrey_ireland via Twitter

Despite the 600-mile drive, Aubrey Ireland used to receive unannounced visits from her parents,who accused her of promiscuity and drug use. She says her mother assaulted her.

Last year, the student told police that her mother had assaulted her after showing up at her apartment in Cincinnati, according to the Daily Mail. Her mother countered that accusation with one of her own – she said that her daughter was the one who had assaulted her.
Aubrey eventually cut off all contact with her parents. But that didn’t keep them away. The school hired security guards to keep the Irelands out of their daughter’s shows. When they stopped paying her tuition, the school offered to pay for her senior year of college.
When her parents told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that they were going to take her away for mental evaluations, Aubrey decided to take action.
On Sept. 24, she filed a civil stalking order against her parents. At a Dec. 10 court hearing, Julie demanded that her daughter pay back the $66,000 her parents had spent on her three years of college. When mediators suggested that the parents, not the daughter, were the problem, the Irelands said that Aubrey was “a good actor and lying.”
“She's an only child who was catered to all her life by loving parents,”' Julie said in court. “We’re not bothering her. We're not a problem.”
Judge Jody Luebbers ruled that, as an adult, Aubrey is allowed to live her life according to her own wishes. The stalking order remains in effect until at least next Sept. 23.

Read more: http://www.nydailynews.com/news/national/21-year-old-stalker-parents-tracked-calls-web-article-1.1228274#ixzz2GMaa1h9k

父母管教太嚴太黐身 女兒申請保護令

2012年12月28日

父母管教太嚴太黐身女兒申請保護令

953
2012年12月28日 (04:15 pm)
申請保護令的Aubrey Ireland(互聯網)
一名音樂學院大學生、21歲美國少女Aubrey Ireland,日前向法院控訴父母管教太嚴,申請保護令,法院本月初要求她的父母,須遠離愛女150公尺以上,並在明年9月前,不准和她有任何聯絡。

據 悉,該少女向法院表示,她的生活就像被繫上狗鍊一樣,因她父母管教得太嚴太緊。自從她被大學音樂系錄取後,父母常常從堪薩斯州開9小時車來看她,令她不堪 其擾。她的父母又會無故闖入校園或宿舍,甚至不斷騷擾學校,謂要強制帶她去看醫生。她的父母亦承認,於她的手提電腦和手機安裝了監控軟件,讓她飽受滋擾。 她只好告上法院,最後法院通過她的保護令。

英國《每日郵報》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疑不堪失業 發死亡短訊 21歲仔墮樓亡

2012年12月26日

發死亡短訊 21歲仔墮樓亡

6,045
【葵涌】
【本報訊】一名年僅21歲的青年,疑不堪失業終日無所事事,昨聖誕節在葵涌石籬邨家中疑一時感觸,首先以手機短訊給同居女友透露不開心,然後跳樓自殺身亡。死者父親哭說:「養到你咁大都仲咁唔生性。」
死者姓郭,與父親、兄長同住石籬邨石俊樓高座11樓一單位。據知,郭在單親家庭成長,出生不久父母便告離異,他中三輟學,在連鎖快餐店做過廚工,因貪玩在身體紋身,後來認識一名任售貨員的女友,一年多前女友更搬來郭家與郭同居,兩人感情要好。
郭 父在公立醫院任雜工,另有兼職幫補家計,日捱夜捱才把兩兄弟撫養成人。最近兩個月郭失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經常躲在家中悶悶不樂。由於父親、兄長和女友這 幾天假期仍要上班,郭獨留在家中,前日平安夜也沒有外出消遣,昨日聖誕節,女友和父兄都要上班不在家,疑他一時感觸而萌輕生之念。
昨下午1時許, 郭傳手機短訊給女友表示生活得不開心,來生再見。女友收到訊息大驚,立即通知郭父趕返石籬邨查看。郭在家人抵埗前將大門反鎖,然後越窗一躍而下,倒卧地下 行人通道,街坊發覺慌忙報警。警方和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郭已氣絕身亡,稍後通知仵工把遺體移送殮房。

死者親友現場路祭

警方經調查證實死者身份,拍門無人回應後,由消防員破門入屋,警方在屋內撿獲死者的手機,內載有留下的遺書,事後帶走調查。死者的父親、兄長和女友傷心非 常,事後帶同鮮花、香燭在現場路祭。「阿凱,收嘢嘞……」郭父路祭時老淚縱橫說。他又埋怨養到兒子這麼大,還不生性做人。

父母不離棄 未婚媽媽重生返校園 因孩子找到目標 盼開咖啡店報親恩


【明報專訊】當其他同齡少女都在學校學習中英數,16歲已幾乎成為「黑社會大嫂」的樂樂(化名)卻因未婚懷孕被迫選修 了人生另一課,休學1年學餵奶、為嬰兒洗澡,但孩子的到來亦令她覺悟,重返校園。年輕媽媽兼顧返學湊仔返工,一度要48小時不眠不休。這一課雖然「學費」 高昂,她學懂的卻無價,「只有家人對你永遠不離不棄」。今年,19歲的她用兼職收入買了一對鑽石耳環,是首份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感激都寫在卡上﹕「我會 生性,我會改變。」
自言不是讀書材料的樂樂以往只打算做個「洗頭妹」,2009年懷孕被踢出校後沒想過重返校園,「但生(仔)與未生之間發生了很多事」。19歲的她仍一臉稚氣,說起3年前的事卻似歷盡滄桑。
兼職收入買耳環 贈母首份禮物
樂樂中一時,其母意外懷孕,誕下比她小13年的妹妹,自小是掌上明珠的她頓失地位。當時她成績不理想,常與同學「夜蒲」,半夜不回家,一度跟黑社會分子拍拖。
後來樂樂與「大佬」分手另結男友,沒料中四那年意外懷孕,那時妹妹才3歲,因病入院。懷着腹中塊肉,她無法向父母啟齒,只與小男友商量後再自行求助學校社工,父母都是見家長才獲轉告消息。她以為嚴厲的媽媽一定會打她,結果回家後媽媽只說一句﹕「早就話咗你啦。」
妹妹夭折 父母忍痛助湊仔
3歲的妹妹最終因急性肺炎病逝,樂樂父母還強忍喪女之痛,為她照顧新生兒,以前總將父母關心視為嘮叨的樂樂這才明白,「只有屋企人對你永遠不離不棄」。 本已決定輟學的她,臨開學日才急忙核對重讀中四的書單,突然重返學堂﹕「一半是為了3歲個妹……一半是為個仔。」
即將應考文憑試的樂樂,在校內僅中文科及格,堅持升學只想為父母考取一張畢業證書。前年年初產子後她獲准返回原校,兩年來她便一邊上學、一邊兼職累積工作經驗,做過收銀、樓面等。
今年她獲國際連鎖咖啡店聘用,但上班地點偏遠,周六、日上早班的她,凌晨2時便要由屯門家中出發。為免起不了牀,她索性不睡覺,周五放學回家和兒子 玩玩,然後直接上班,翌日下班後,逛逛街再回家照顧兒子,接着再上班,連續48小時不眠不休,維持了兩個多月,「我覺得自己好似鐵人」。
返學湊仔返工 48小時不休
青春就是本錢,經常捱更抵夜的樂樂臉上沒疲態,反而是媽媽擔心女兒熬壞身體、影響學業,要求她辭職。樂樂以往無所事事、無目標,產子後才深明不可只 顧自己,矢志做一個專業咖啡師,將來儲夠錢便開店,保障一家人生活。媽媽要求辭職時她本來不情願,但父母堅持學業為重,她10月決定辭職,待考試後再回咖 啡店。
19歲已要為育兒生計奔波,問樂樂是否後悔,她說﹕「其實挺後悔的,整個人生都不同了,要不然我現在一定會好得多……」沉默一刻她又說﹕「但又不可太後悔,如果不是有了孩子,我想我可能還在街上流連。」
明報記者 余卓善 蕭輝浩

2012七大神奇發明

    2012 年即將成為過去,喺呢一年,香港過咗一個蕩氣迴腸嘅年頭。各大傳媒陸續推出大事回顧,有國際大事、香港大事、財經大事,連動物大事都有,但係爭咁一樣忽略 咗,就係過去一年,香港一班社會賢達愛因斯坦上身,發明咗好多前所未有嘅觀念同事物,等吳爽幫大家一一回顧吓喇。

    吳爽
    ①最核心的核心價值
    唐英年今年初競選特首時爆咗一句世紀金句:「捍衞我哋嘅核心價值,呢個係一個最核心嘅核心價值嚟嘅。」當時大家都笑佢語無倫次,但係睇番佢對手梁振英執政以嚟對香港核心價值嘅殘害,大家開始明白唐唐嘅微言大義嘞。
    ②時有時冇的密室
    梁振英山頂大宅個密室好詭異,入伙時係有嘅,到咗競選時就冇咗,跟住俾人踢爆之後又有番,但係又因為搵牆封咗而突然唔存在,事實上又一直冇消失過,比起哆啦A夢嘅隨意門更神奇。
    ③睇見令人流淚的國旗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上場即刻意圖硬推洗腦國民教育,官方教材同學校課程都好有創意,最強嘅當然係睇到就會感動落淚嘅國旗,呢啲嘢係進步無私嘅政黨先發明到。
    ④溫柔聲波炮
    警隊喺幾年前先後引入咗四部聲波炮,係人都知,呢啲係用來驅趕示威者嘅武器,但係除暴安良嘅警務處今年發明咗個新用途,就係用聲波炮嚟談判,好嘢,禿鷹哥曾偉雄係得嘅。
    ⑤阿婆掌心雷
    立法會選舉期間,民建聯區議員接送長者去投票,仲將寫住候選人陳克勤同劉江華編號嘅字條貼喺長者嘅手心,呢啲招數係真誠為香港嘅政黨先諗得到。
    ⑥冇人睇的電視節目
    亞視今年多個節目零收視,包括《把酒當歌》、《金錢世界》、《微播天下》等等,王征原來自己都唔睇亞視啲節目,咁仲點會有人睇?

    DR集團創辦人周向榮
    ⑦一生一世的毒針
    DR美容集團為客人做靜脈注射,聲稱可以抗癌。有客人信以為真,咁就一世。喺政府嘅長期縱容下,香港嘅美容中心越來越有創意,乜嘢功效嘅療程都發明得出。

    港貧富懸殊情況僅比非洲好  窮孩子免費試食當大餐

    2012年12月25日
    【本報訊】一個聖誕兩種生活,富有家庭小孩湧到玩具店選購數千元的平板電腦,窮小子卻從未收過聖誕禮物,更遑論大餐。社會福利署前署長余志穩昨指出,反映 貧富懸殊情況的堅尼系數,香港排名僅高於部份非洲國家,貧富嚴重兩極化,促政府制訂貧窮線,正視及解決貧窮問題。
    記者:翁煜雄 林偉聰
    張文傑 袁樂婷 馬志剛
    扶貧委員會成員余志穩昨稱,香港堅尼系數排名僅高於部份非洲國家,高收入與低收入人士的入息差距亦越來越遠。本港堅尼系數已見40年新高的0.537,已 成發達地區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系數反映貧富懸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差距「警戒線」,超逾警戒線便顯示貧富兩極化易引起社會動盪。
    身兼樂施會總裁的余志穩又說,樂施會過去研究也發現,本港約每六至七人之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即約有100萬貧窮人口;而目前綜援個案,有一半是長者戶。
    他 說,政府願意制訂貧窮線,顯示承認本港有貧窮問題,這對扶貧工作才會跨出一大步,「貧窮線可量度貧窮情況,仲可以用嚟監察政府扶貧嘅工作」。他建議貧窮線 定於家庭入息中位數的50%。他續稱,當局也應該推行退休保障制度,並向低收入家庭發放補貼,解決在職貧窮問題。

    富家小孩爭購平板電腦

    平安夜,貧富懸殊問題路人皆見。玩具反斗城昨擠滿為子女買聖誕禮物的家長,該店本月延長營業兩小時至晚上11時。發言人說,熱賣產品除公仔和模型,兒童版 平板電腦也受歡迎。「聖誕大餐?有啲學生連兩餐都未搞掂。」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卻說,不少貧窮家庭兒童在聖誕等佳節,見市面消費熱便更難過,幸有心人都 主動伸出援手,如早前港島海逸酒店帶來大廚到校烹調自助餐,與40多名剛來港學生參與聯歡會,「啲學生從未食過聖誕大餐,未收過聖誕禮物」。他說政府不應 再冷眼旁觀,應制訂貧窮線。
    61歲的張先生因腳傷失業多時,與6歲的女兒玲玲住在大角嘴的套房,昨日他就偕女兒到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的會址領取在會 展舉行的冬日美食節門票,預備今日聖誕日帶女兒前往:「睇有乜免費試食!」剛進小一的玲玲的禮物就是來自社區中心安排的聖誕老人,她指收到簡單的禮物已足 以令她快樂,最大的聖誕願望是「希望讀書好啲」。剛閉幕的亞洲遊戲展則邀請數十名病童入場,歡度佳節。

    善心人派飯與基層度佳節

    2012年12月25日
    【本報訊】平安夜普天同慶,有人就選擇在嚴寒下與一班基層市民分享快樂。善心人袁鎮滔昨晚就連同社區組織協會,連續第三年向逾400名基層市民派發飯盒和 薄餅等食物,和他們一同慶祝聖誕;善心廠商早前捐出的一批羽絨褸,昨日亦陸續分發至露宿者的手中。
    袁鎮滔和社區組織協會昨晚連續第三年在深水埗通 州街天橋底,向露宿者和基層市民派發晚飯,社協在兩天前已在避寒中心派出200張飯票,沒有飯票的市民亦可排隊領取。袁鎮滔今年就和開餐廳的朋友合資,合 共準備了400個飯盒、15個24吋的大薄餅、400個橙、還有一些玫瑰花和禮物分發予深水埗區的基層市民。

    廠商捐羽絨分發露宿者

    從事廣告的袁鎮滔昨日全家總動員,連同近20位家人和朋友一同派食物和招呼市民,又即席獻唱聖誕歌。他們並和基層市民享用食物,「你哋食乜,我哋都係食 乜」,希望市民感受到他們是一同慶祝聖誕。居於區內板間房的鄭小姐昨午開始排隊,對於有善心人派飯感十分高興,她指現時消費昂貴,不會安排慶祝活動,「嚟 呢度就係慶祝喇!」《蘋果》上周報道有善心廠商捐出大批僅有小瑕疵的羽絨褸予有需要人士,社協昨收到第一批約200件的羽絨褸,在晚上先在深水埗區天橋向 露宿者派發,餘下的將會派給基層市民。

    警破拐童集團拘355人 救出89名兒童

    2012年12月25日

    警破拐童集團拘355人救出89名兒童

    1,673
    2012年12月25日 (10:40 am) / 最後更新: 2012年12月25日 (10:49 am)
    國內拐賣兒童問題猖獗(資料圖片)(互聯網)
    公安部消息,福建、雲南、四川、安徽、廣東等9省公安機關月中展開聯合行動中,截至昨日(24日),共摧毀9個特大拐賣兒童犯罪集團,拘捕355名疑犯, 救出89名被拐兒童,並將他們交由當地民政部門安置。

    公安部刑偵局發言人表示,當局將採集孩子的DNA,透過「全國打拐DNA信息庫」,以尋找他們的親生父母。

    發言人指,販賣兒童問題猖獗,有犯罪分子為賺取暴利鋌而走險,故「打拐」、「防拐」將是長期戰爭。

    據悉,以發育良好的男嬰為例,在雲南等地的收購價約3萬元人民幣,再經中介轉手買賣,最後售價往往達7至9萬元人民幣。

    新華網

    死前與母話別 青年平安夜墮樓亡

    2012年12月25日

    【短片】死前與母話別青年平安夜墮樓亡

    2,489
    2012年12月25日 (01:24 am) / 最後更新: 2012年12月25日 (10:31 am)
    將軍澳尚德邨尚仁樓,昨晚11時許,一名22歲青年,致電母親話別後,走上大廈天台攀過圍欄,縱身躍下倒地,當場死亡。據稱,死者有情緒病,警方調查後相 信無可疑。

    內地漢誤信假六合彩網站 滙20萬買必勝貼士 來港搵接頭人 始知被騙

    2012年12月25日
    【本報訊】六合彩騙案層出不窮,有內地網站冒認香港賽馬會,訛稱可出售六合彩貼士,及安排買家到香港與馬會接頭人接觸,以索取秘密攪珠結果,兩名內地男子 誤信該網站與香港馬會有關,以接近20萬港元的人民幣代價購買「必勝貼士」,並按指示來港到跑馬地馬會總部找接頭人索取六合彩特碼,這時才發覺受騙報警求 助。
    記者︰簡明恩
    兩受騙事主其中一人姓余(41歲),消息稱,兩事主均沉迷內地六合彩賭博,並深信六合彩是可預先知道開獎號碼,四處找六合彩貼士,且不時瀏覽網上的六合彩 網站,看有否必勝貼士提供。

    網頁印有賽馬會字樣

    今年10月,事主上網發現內地六合彩網站,網頁上印有「賽馬會」字樣,於是與對方聯絡,網站聲稱與香港賽馬會有聯繫,可提供必中貼士,但事主要入會及購買 一張軟件光碟,才能成為會員及分享網站提供的貼士。
    消息稱,事主取得光碟,將光碟放入電腦打開後與網站人士聯絡,有人向事主稱可提供稍後開出的六 合彩3個必中號碼,其中一個為特別號碼,並稱該3個號碼要事主親到香港賽馬會聯絡一名接頭人才取得,但事主要支付15.8萬元人民幣(約兌港幣19.6萬 元),事主信以為真,將該筆巨款滙入對方指定的銀行戶口後,拿着對方給的指示及暗號後,即來港領取六合彩特碼貼士。
    消息稱,事主抵港後即到跑馬地體育路香港賽馬會總部擬找接頭人,但保安員稱並無此人,事主隨即聯絡有關網站負責人,但無法聯絡上,懷疑受騙報警。至昨下午1時許,兩事主再到馬會總部查詢,保安員了解事件後轉介警方,警方調查後列詐騙案處理,由灣仔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馬會發言人稱事件與馬會無關,強調馬會不會出售或提供所謂六合彩特碼或貼士,亦不會授權任何人或機構在香港以外地區刊登廣告、招募會員以接受六合彩的投注,呼籲市民提供警覺。
    過 去也有不少內地網站冒充香港賽馬會進行詐騙,聲稱網民只要交會費或手續費,可獲取六合彩貼士;而內地地下六合彩玩法多變,但主要賭特別號碼(即特碼),猜 中者一賠47,另也有賭單雙及生肖,玩法超過20種,不少內地人都為此沉迷。

    內地漢誤墮六合彩騙案示意圖

    1.內地男子在網上向聲稱可提供六合彩必勝法的網站,購買一張裝有軟件的光碟
    2.事主開啟光碟與網站聯絡,對方稱中大獎要付158,000元人民幣
    3.滙款入賬後,騙徒通知事主到香港賽馬會找接頭人取「特碼」貼士
    4.事主到馬會總部找接頭人不果,始知受騙

    麵包車墜水塘 11學童死亡

    2012年12月25日

    【短片】【麵包車墜水塘】11學童死亡

    1,148
    2012年12月25日 (02:15 pm) / 最後更新: 2012年12月25日 (03:12 pm)
    江西省貴溪市昨日發生一宗造成11名幼童死亡的可怕車禍。事發後,多名熱心市民與救援人員合力將載有15名幼童的肇事麵包車,從水塘中拉起,並打撈墮塘後 失蹤的兒童。有目擊者將感人的救人過程拍下,指幼童被救起時,已全身被凍僵。

    內地傳媒報道指,江西省貴溪市濱江鎮人民政府與死者家屬簽訂交通事故協議,同意以現金形式,一次賠償死亡賠償金等一切費用,共計48萬元人民幣。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