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何潔泓:上一堂公民教育課

2013年06月30日

【我要上街】何潔泓:上一堂公民教育課

6,320
建立時間: 0630 13:00
王子俊攝(蘋果日報)
學聯副秘書長何潔泓已經參加7.1遊行四年,她認為上街是一堂公民教育課,「可以聽到好多非主流嘅聲音,令你可以了解多啲發生咩事,希望大家都唔好放棄呢個機會」。

何潔泓認為,學生作為社會的進步力量,對政改議題不能視而不見,也可以扮演向公眾講解的角色,「等巿民知道有普選制度,個社會會點改變,例如買嘢可以平啲,搭車可以平啲。」

遊行及集會流程





遊行及集會流程
日期: 2013年7月1日
遊行時間: 2:30pm
遊行路線: 維園足球場 --> 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
終點集會時間: 6:00-9:00pm
終點集會地點: A區: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
B區:德輔道中(畢打街至昃臣道)
C區:皇后像廣場
D區:遮打花園
衣著主題: 請穿白色衣服(請備雨衣或防水物料)
民陣譴責七一前出現連番暴力事件
明天將是一年一度的七一遊行,但近日的暴力事件卻不斷升級,民陣對此感到十分憤怒並強烈譴責這些暴力行為!
自今年元旦遊行中,有暴徒毆打記者罪成後,近月又有市民在參與李旺陽的悼念集會後被襲擊、有傳媒 機構負責人的住所被破壞。四天前,再有暴徒於凌晨在紅磡火燒傳媒運報貨車。昨天,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又被人以電話恐嚇,以圖阻止他出席七一遊行;同日凌晨, 一輛的士快速經過將軍澳壹傳媒有限公司大樓時,暴力份子竟拋出一把菜刀在
其大門予以恐嚇,今早再有暴徒火燒報紙,實在令人髮指!暴力事件一件接一件,而且有惡化跡象,不禁令人懷疑是否針對支持七一遊行的人士加以暴力阻嚇。行兇者不應得到執政者或其背後團體的支持和容忍,否則,香港這個地方的安全和自由亦變岌岌可危。
民陣強烈譴責此等使用暴力以圖打壓言論及集會自由的行為!我們清楚見到自梁振英成為行政長官後, 不少以「愛」為名的團體,在過去一年經常以暴力方式衝撃民間團體舉辦的活動,加上早前「香港關愛青年協會」在街頭對法輪功成員進行長時間的滋擾行為,早已 令不少市民反感。我們擔心此等行為再繼續助長的話,不單破壞香港的國際形象,更會把香港市民一直以來努力捍衛的言論自由毀之一旦!
民間人權陣線相信,明天七一大遊行和集會的過程中亦會有人作出挑釁的行為和言論,以圖製造混亂和 引起警察干預遊行集會的進行。民陣呼籲香港市民,明天上街,以腳步去捍衛這個社會的民主和自由!我們懇請所有參與遊行及集會的市民保持刻制,不要被別有用 心者成功挑釁和分化。我們肯定,面對這些暴力恐嚇和打壓,香港民間的活動不會因而停止,反會比以前更積極和活躍。民間社會定會竭盡所能,團結捍衛我城的民 主和自由。
我們絕不容忍一個以暴力去滅聲的社會存在!我們要求香港政府及警方切勿「待己以寬,律人以嚴」,要嚴肅處理一連串的暴力事件。我們擔心,執政者如「冷處理」問題,即是縱容行兇者肆無忌憚,繼續攻擊不同意見人士。
明天七月一日,香港人齊上街,踼走大話精梁振英!引用六四時天安門學生絕食宣言的幾句:「人民是我們的人民,政府是我們的政府,我們不喊,誰喊?我們不幹,誰幹?」 香港是我們的家,七一遊行亦是香港人的遊行,我們有責任去捍衛這一切,絕不輕易放棄!
2013年6月30日
在極端天氣影響下2013「七一大遊行」的安排
  1. 民間人權陣線自2003年舉辦每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均以確保最多市民能參與遊行為出發點。因此,如在遊行前兩小時 (12:30pm),香港天文台仍然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民陣會就遊行安排作出應變。

  2. 民陣一直留意這幾天有關本星期至七月一日的天氣預報。雖然從現時天文台預測,熱帶氣旋可能在七月一日下午最接近本港,唯其可能會在經過菲律賓後風向受到改變。但以防萬一,民陣在此公布有關遊行的應變安排。

  3. [無八號風球及黑雨] 假設七月一日當日,天文台並無懸掛
    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民陣將繼續舉辦七一大遊行。在此情況下,即使仍有狂風驟雨,如天文台正懸掛三號及一號風球或紅色及黃色暴雨警告,民陣亦會與市民風雨同路,由維園遊行到中環集會。

  4. [下午12:30分前除下] 假如香港天文台在七月一日上午懸掛上述訊號,而在下午十二時三十分或以前除下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民陣會如期在下午二時三十分舉行七一大 遊行。由於大會需在訊號除下後即時準備在維園場內的音響裝置,音響啟動可能需時,故懇請參與遊行的市民到達維園後,聽從大會糾察的指示參與遊行,免生混 亂。

  5. [下午12:30分仍然懸掛] 然而,假若天文台今年七月一日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並無在下午十二時三十分或以前除下,則民陣會將大遊行延期至下星期的七月七日舉 行。不過,民陣的成員團體代表會繼續在當日二時三十分,風雨不改,從維園出發到中環,要求立即普選及梁振英政府下台。民陣呼籲請所有成員團體的代表必需衡 量自身安全,以決定是否參與該遊行。民陣基於安全,不會特別呼籲市民在懸掛極端天氣訊號的日子參與遊行,但如市民仍欲參加,敬請自行衡量安全及準備好充足 措施保護自己。

  6. 承上點,假如上述訊號延續,民陣呼籲所有欲參加一年一度七一大遊行的市民,於七月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維園足球場出發 (可能會有修改,將另外舉行記招作最終確定),遊行到中環集會,本年度的遊行主題「人民自主 立即普選 佔領中環 蓄勢待發」亦會維持不變。民陣堅持舉辦大遊行,旨在向梁振英政府及中央政府宣示,絕不會放棄爭取真正普選以及要求梁振英下台的決心。

  7. [下午2:30後,天文台預告將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 如遊行隊伍在下午二時三十分於維園正式出發後,天文台預告將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遊行亦會繼續進行,但終點集會取消,改用潮水式遊行 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及打手印,並盡快於正式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前完結,呼籲遊行市民離開及盡快到安全地方。一旦天文台正式懸掛八號風 球或以上的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遊行及集會會正式完結,但民陣的成員團體仍會繼續遊行至終點中環為止。

  8. 以上有關七一大遊行遇上極端天氣安排,在一般情況皆適用。然而,遊行安排的最終決定,概以民陣在七月一日當日向各傳媒發佈的通告為準。
2013年6月29日
2013「七一大遊行」宣言
人民自主 立即普選
佔領中環 蓄勢待發
梁振英下台
反外判 反剝削 反專政 反洗腦 反歧視 反分化 反壟斷 反勾結
2003年7月1日,超過50萬市民在炎熱天氣下走上街頭,高呼「反對廿三 還政於民」。
過去十年,香港的公民社會越來越活躍;但在政治層面上,今天香港人仍然未能當家作主。十年前的小圈子選舉,選出一個強推廿三條的董建華;去年的小圈子選舉,選出一個只會製造醜聞和用人唯親的梁振英。
        
2003年,立法會內有一半議席由功能組別控制,行政長官由四百人的小圈子選舉產生。2012年的選委會人數只有1200人,而當中梁振英亦只取得689 票。和十年前一樣,在功能組別議員的護航下,不少有利民生的議案不能通過,立法會淪為橡皮圖章。
政府說「家是香港」,可是這個家已是滿目瘡痍:這十年的經濟民生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今天已經位居世界榜首。官商勾結、地產霸權的情況已令人感到厭惡。
貪曾之後,在梁振英上任第一天,已經有四十萬市民上街要求他下台;「大話精 梁振英」這句口號已深入民心。因騙取政府租津而被判罪成的麥齊光、偷步買樓的林奮強經營劏房的陳茂波、及遭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的張震遠,造就了梁振英的爛班子。
梁振英倒行逆施,企圖強推國教以染紅孩子的腦袋;安插「梁粉」為校長以控制大學;委任敗選的劉江 華為政制事務局副局長;利用警察打壓和檢控請願人士、縱容警方非禮示威者。大話精的競選承諾沒兌現:長者生活津貼要資產審查、房屋問題沒改善,全民退保沒 實施、新界東北被強行規劃、地產霸權繼續橫行。

0371遊行的大會宣言有這段說話:「在不民主的政治制度下,我們當前的工作,是緊守崗位,凝聚力量,壯大民間社會,繼續抗衡專制橫蠻的政權!」今日,我們延續這份精神,一起走上七一民主大道,一人一腳踢走梁振英。
       
如果中共仍然一意孤行,拒絕還政於民,讓香港落實雙普選,明年,就讓我們在中環相見!
民間人權陣線
2013年6月23日


大會主題T-恤,$60/件,三個款式,備有XS, S, M, L, XL:
A款:人民自主 立即普選 佔領中環 蓄勢待發(白色)
B款: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白色)
C款:Occupy Central(黑、白兩色)

碧樺依:We're watching you

2013年07月01日

【香港人的聲音】
碧樺依:We're watching you

7,096
■碧樺依
"We're watching you!"曾獲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但拒絕出席頒獎禮的年輕學者碧樺依,對新政府漠視民意最為不滿,她指過去一年民間舉辦多次大型遊行,但特首事後鮮有 回應巿民訴求,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空間亦越來越窄,今年7.1決定再度走上街頭,向官員展示民間監察力量。

04年首次參與7.1遊行,其後擔任過民陣人權組織召集人的碧樺依,過去曾 多次代表人權監察當觀察員,談起新政府就「勞氣」,「(特首)成日去酒會之後by pass晒啲記者、傳媒,政府嘅duty唔係serve社會上嘅人咩?」她認為7.1遊行意義重大,「畀政府知道仲有好多人關心社會,大熱天時你估真係好 易咩,唔係同政府鬥大,鬥個number(人數),而係唔好畀佢以為香港人唔關心社會,想畀佢知道We're watching you」。
她認為遊行是教育的一部份,「係對唔出嚟嘅巿民一個教育過程,畀大家諗吓點解有人會出嚟」。

社運女:喚醒工人爭公義

2013年07月01日

【香港人的聲音】
社運女:喚醒工人爭公義

5,169
■港大生陳璟茵
早前的碼頭工潮,獲社運界瞓身聲援,外界卻批評工運社運化影響勞資談判。由工潮首日已參與其中的港大生陳璟茵認為,工運結合社運,才可喚起公眾對事件的關 注,更可造成極大政治醒覺,舉例指從前搵食大過天的碼頭工人,今年便相約她於7.1到維園爭公義。

陳璟茵是港大政治及法學系一年級學生,在碼頭工潮醞釀初期已任義工,「咁大 個女係第一次擺街站、籌款、叫咪……到後來苦行,你會發現,基層工人原來連基本生活都搞唔掂」。長達40天的工潮,令她與一班「麻甩佬」建立起深厚友情。 她笑言自己像個輔導員,閒時與工友談心事,低潮時為他們打氣。工運社運化,可喚起社會更廣泛關注事件:「(大家)會睇到個社會有幾唔公義,有高牆同雞蛋之 分,我哋永遠要企喺雞蛋嗰邊。」
碼頭工人過往幾乎與社會事務絕緣,但剛過去的六四絕食,他們也罕有聯袂支持,並承諾若遇上不公義及大是大非議題,願站出來抗爭。今站,就是維園。

電台DJ:擺街站為聽反應

2013年07月01日

【香港人的聲音】
電台DJ:擺街站為聽反應

6,295
■電台DJ梁兆輝
歌手變小販,皆因施政火燒心。爭取同志平權的團體「大愛同盟」,今年組隊參與7.1遊行,成員黃耀明、何韻詩及趙式芝更會處女下海,在街站嗌咪,同盟發言 人梁兆輝直言是挑戰,「巿民嚟自all walks of life,唔排除有人挑戰你,有維園阿伯同你理論,宗教人士同你講道德」。同志無畏無懼,除宣傳平權意識,也爭取落實普選,保障小眾權益。

本身是電台DJ的梁兆輝,自言並非街頭勇士,今次擺街站是摸着石頭過河,先 在淘寶淘了一張可摺式的金屬桌,再請義工到時收集巿民簽名,支持反性傾向歧視立法,「擺街站係要同人鬥大聲,現場啲人會有即時反應,同同志遊行唔同,巿民 嚟自all walks of life,唔排除有人挑戰你」。
他又指,同志追求真普選,「最重要係一個代表到我哋嘅議會,公平公正嘅選舉制度,然後先可以搵到議員為我哋請命,如果唔係,唔單止同志會被滅聲,所有小眾都會被滅聲」。

蘋論:爭普選 再現03年大遊行的輝煌

2013年07月01日
50萬港人不會忘記這一天:2003年7月1日,他們走上街頭,高呼「反對廿三,還政於民」。50萬港人不會忘記他們打贏了這一仗:港府終於撤回23條立 法。50萬人不會忘記他們毋須啞忍北京扶持的顢頇特首:董建華終於宣佈腳痛辭職。03年7.1大遊行的輝煌,印證只要港人展現充份的勇氣、熱情和力量,可 以改變特首人選,可以改變北京領導人既定的香港政策,可以改變香港命運。
十年過後,歷史走到了驚人的相似一刻,香港又走到了一個守護核心價值的關鍵一刻。十年前,港府悍然推出23條立法,嚴重威脅到民主、法治、人權的香港核心價值;十年後,北京悍然宣佈普選諮詢必須以「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為前提,意圖把普選演變成傀儡戲。
能否改變北京某些領導人的想法,能否打動他們放棄為保梁振英而歪曲普選定義,端看港人能否再現03年7.1大遊行的氣勢,端看今日遊行的人數能否多過去年的40萬、能否達到03年的50萬,甚至創出新高,端看每個港人守護核心價值的決心與勇氣。
回 顧十年來的7.1遊行,還有一點必須指出:自03、04年的大遊行把董建華轟下台後,歷年遊行的訴求都未被港府、北京正視,不論九次明列遊行主題的「普 選」、「還政於民」,還是要求曾蔭權下台、梁振英下台,遊行的效應已弱化。出現這種局面,一是遊行人數未再突破北京的警戒線,二是如一些論者所指是港人 「行完就算」,港府只要捱過遊行前後的三五日就萬事大吉。
不過,今年7.1大有機會扭轉遊行效應弱化的趨勢:一是無德無能的梁振英上台一年,民怨 沸騰之際,遊行人數可望超過去年;二是佔領中環運動的聲勢已起,親北京輿論越抹黑佔中,願意參與佔中的人越多;三是「民主倒梁力量」計劃遊行後絕食抗議, 泛民及支持者在立法會內外狙擊梁振英的行動也不會停止;四是北京新領導人習近平已掌控黨政軍大權,毋須再等幾年才決定梁振英去留,新華社報道今年元旦香港 遊行時首提港人要求梁下台,已是對梁的嚴重警告。
對北京來說,如果2017年普選特首,時任特首將是代表建制派參選的最佳人選。但如今梁振英民望 一蹶不振,施政步步維艱,顯然不靠譜。北京也難以承受為他度身訂做普選方案、與香港民意為敵的後果,因此,只要7.1遊行人數創出新高,北京大有可能中途 換馬,扶植有民望、有競爭力人士,備戰特首普選。
令人振奮的是,十年前參與7.1遊行的眾多市民,未曾忘記自己的使命和驕傲,將再度加入遊行隊 伍。令人欣喜的是,在經歷十年風雨後,香港新生一代已站出來,反對國民教育科、反對大學赤化的學生將是今日遊行的主角。令人悲喜交集的是,參與遊行的工 人、公務員在增加,他們的怨氣被谷爆是不幸,他們能挺身而出是好事。
不論參與遊行的市民,是響應民主派政團、學生或工人組織、本土派或城邦派的號 召而上街,還是響應報章、網站的號召而上街,那份守護香港核心價值、爭取普選、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心願是一致的。或者,再過十年,我們都可以問心無愧地說: 為打贏普選這一仗,我們盡過力!為打贏讓梁振英下台這一仗,我們盡過力!

v 上街爭普選 維園見!

2013年07月01日
1997年6月30日,香港在滂沱大雨下回歸中國。那時候,香港人以為可以真正脫離殖民統治,高度自治。16年後的回歸紀念日,風暴溫比亞逼近香港,預測 又會遇上狂風驟雨。如果可重新開始,香港人會怎樣迎接北京管治?民間人權陣線今日發起7.1大遊行,以「人民自主,立即普選;佔領中環,蓄勢待發。梁振英 下台!」為主題,爭取民主。風多狂雨多大,才會阻止香港人上街表態的決心?
記者:蔡元貴 林俊謙
「過去十年,香港的公民社會越來越活躍;但在政治層面上,今天香港人仍然未能當家作主。十年前的小圈子選舉,選出一個強推23條的董建華;去年的小圈子選 舉,選出一個只會製造醜聞和用人唯親的梁振英」。民陣的遊行宣言說。

踢走庸官讓公民自決

本報連日透過網上互動徵集市民的7.1遊行口號,顯示民望不停尋底的特首梁振英,是號召人民上街的最大能量。「全民上街,FUCY」、「佔中兼滅狼,普選 要啟航」、「689唔肯走,市民要你早抖(唞)」、「狼英政府唔要面,七一上街齊罷免」,蘋民的創意標語,大多針對梁振英。
《蘋果》把眾人的集體 訴求,以「字雲」形式表達出來,成為今天頭版的主題圖像。每年7月1日,香港人最渴求的,並非要看韓星跳舞、聽霆鋒唱歌,也不是85折買二手名牌袋或優惠 價睇樓,而是踢走庸官,讓公民自決。
網上群組「沒有製作」也透過facebook徵集港人的7.1訴求,網民上載手持標語的自拍照,表達願景。「我係香港人──光」寫上「我要全民投票,決定 香港前途」;另一網民潘文嫣則表示「我希望貫徹真正的一國兩制」。
演藝界網上明志,藝人黃秋生的微博近日張貼了7.1遊行必唱的《人民之歌》歌詞:「你可聽到人民唱,唱着憤怒的歌,這是人民唱出永遠不當奴隸的歌。」
藝人杜汶澤的facebook昨晚大罵「689,衰到嘔!」又譏諷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張局長,我亦認為你工作嘅意義超過咗一個數字問題,既然數字對你嚟講係咁冇意義,下個月開始,每個月畀番一蚊人工你好唔好?七一,我買有七十萬!」
過去多年7.1,港人多在艷陽下展步。今年卻可能風雲變色,天文台昨晚9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昨晚9時,熱帶風暴溫比亞集結香港之東南偏南約720公里,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28公里,移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天文台表示今早會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維護國際都市的尊嚴

是雨是晴,香港人總會在7.1上街,維護一個國際都市的尊嚴。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對03年50萬人上街一幕,仍歷歷在目。當日他不惜缺席兒子英國畢業 禮,也要留港反23條惡法,參加7.1遊行。時至今日,李柱銘認為香港面對的危機比03年更大:「阿董(董建華)你只係覺得佢個人冇用,但呢個人(梁振 英)又奸、又鍾意講大話,個(特首)位又係呃番來,又係共產黨員,聽晒共產黨話,香港人點可以接受一個咁嘅特首?」
今日遊行下午二時半在維園起步,以中環遮打道行人專區為終點,遊行後隨即舉行集會,由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向公眾講解佔中理念。
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說,佔中運動跟7.1遊行有別;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可阻止某些事件,如23條立法、推行國教科,但要進擊北京一國兩制的底線,爭取特首真普選,就要將行動升級,作出公民抗命行動。

7.1大遊行安排

大會主題:人民自主,立即普選;佔領中環,蓄勢待發。梁振英下台!

遊行時間:2:30pm起步

遊行路線:維園足球場-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

終點集會時間:6:00pm-9:00pm

終點集會地點:
A區: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
B區:德輔道中(畢打街至昃臣道)
C區:皇后像廣場
D區:遮打花園

衣着主題:白色衣服(請備雨衣)

惡劣天氣應變:
1.如在遊行前兩小時(12:30pm),天文台並無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信號,亦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民陣將繼續舉辦7.1大遊行。
2.如在12:30pm時,八號風球或以上的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民陣會將大遊行延期至下星期的7月7日舉行。不過,民陣的成員團體代表會繼續在2:30pm從維園出發到中環,民陣呼籲請所有成員團體的代表必須衡量自身安全,以決定是否參與該遊行。
3.如天文台在2:30pm後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的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遊行會繼續進行,但終點集會取消,改用潮水式遊行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及打手印。

資料來源:民陣

【香港人的聲音】 Willis:可聽非主流聲音

2013年07月01日
焦灼的軒尼詩道,是沒有牆壁的課室,學聯副秘書長何潔泓參與7.1遊行4年,認為街頭上的攤位是公民教育課不同的章節,一大塊芭蕉葉、狹小的籠屋模型,成 為她後來參與社運的引子,「有啲人會講,你唔係乜嘢都知,做乜嘢要上街,我會話大部份反抗勢力都好弱小,7.1可以聽到好多非主流嘅聲音,令你可以了解多 啲發生乜嘢事,希望大家都唔好放棄呢個機會」。

現時走在社運前線的Willis,09年首次參與7.1遊行,被睡在芭蕉葉 上的菜園村居民和鐵路模型吸引,另一個睡在一個籠屋模型的人,亦令她留下深刻印象,「7.1係一堂好好嘅公民教育課,見到好多不同團體,收到好多 leaflet,講土地、教育制度、法律,好多aspect,係一個好好嘅機會去了解其他嘢」。她認為,學生作為社會的進步力量,對政改議題不能視而不 見,可扮演向公眾講解的角色,「等巿民知道有普選制度個社會會點改變,例如買餸可以平啲,搭車可以平啲」。

【香港人的聲音】 周諾恆:遊行是入門初階

2013年07月01日
四年前以高登巴打身份發起7.1絕食的周諾恆,應該想不到自己出道的平台會被消音,當年因兩度絕食嶄露頭角的他,經歷FM101的行動者歲月、受聘議員辦 事處接觸街坊,今年7.1將未能參與遊行,原因是要擺街站。他直言過往亦有「遊行無用」的想法,如今覺得7.1是巿民參與遊行的「入門初階」,「有人話去 六四冇用、7.1行一行冇用,如果割裂地睇,絕大部份抗議都係冇用㗎,但7.1可凝聚到啲人,畀巿民參與到嘅大型入門活動」。

由個體戶轉營為組織者的Jaco指7.1遊行的好處是門檻低,「唔再係向政府哀求啲乜嘢,而係畀其他香港人睇到,我哋仲有不滿,唔去7.1絕對冇所謂,但其他時候你做啲乜嘢先?淨係批評、乜嘢都唔做係冇用」。
如他自己一樣,社會參與不能永遠停留在「BB班」,最理想的狀況是全民覺醒,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訴求,「希望啲巿民除咗遊行之外,慢慢可以參與組織工作、論述工作,或者法律風險高嘅行動」。

藝術家製道具讓市民進擊  10呎「共人」諷吃人政權

2013年07月01日

藝術家製道具讓市民進擊 10呎「共人」諷吃人政權

7,937
■藝術家黃國才製作「進擊的共人」,諷刺香港在共產黨統治下,充斥暴力和貪腐。 李忠浩攝
今天,兩頭吃人的巨人上街,讓香港人進擊。視覺藝術家黃國才製作了10呎高的「進擊的共人」,諷刺香港回歸16年,自由保壘失守,民主、廉潔圍牆相繼倒 下;在梁振英的傀儡政權下,香港人的獨立自主遭中共這頭巨人吞噬。學民思潮也二次創作「進擊的巨人」,提醒香港人,「巨人隨時入侵」,一同對抗這個吃人政 權。記者:王家文 彭美芳 蕭詠嫻 馬志剛 杜社炳 張文傑
黃國才花了五日時間製作的「進擊的共人」,全身紅色,心口兩顆星,像是國旗;手握兩人,準備放進血盆大口。
他說,創作意念除源自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還有近期上映的外國電影《末日之戰》,講述人類受喪屍病毒入侵,情況跟香港一樣,病毒源頭來自共產黨,「就係貪腐,瘋狂將病毒擴散開去,自以為正常,將價值觀扭曲」。
黃 國才說,回歸後香港赤化,政府強推洗腦國民教育,官員屢爆貪腐醜聞,「制度崩潰,要同內地劣質文化接觸,同中聯辦開會要買茅台,自己跪低」。他製作的「共 人」10呎高,但共產黨巨大得可怕,不斷吃人擴大自己,除了香港,還吃掉全世界,「就好似秦國,你反佢,最後佢滅你國」。

貪腐制度扭曲人性

「共人」背部隱藏了一個渺小人類,「你要生存,就要俾佢食咗」。黃國才說,在共產黨貪腐制度下,人民都被迫自私,「做壞人易過做好人」。香港多年來築起的 圍牆也逐一塌下,傳媒歸邊,警權不斷擴大,「着(六四)T恤都被抬走,又講黑影論大話」,像今年六四他跟兩名友人踏單車悼念,被警方派員全程跟蹤。
「破壞得最犀利係令每個人都恐懼,自我審查,最後變成犬儒,就算不滿都要妥協」。黃國才今天將聯同一班藝術家,下午2時在銅鑼灣東角道集合,再出發遊行,不甘做沉默一群,「乜嘢都唔做肯定冇用,要堅持行動,先有希望」。
學 民思潮昨晚也趕製「進擊的巨人」,約三至四米高,今天將放置在街站。負責設計的林朗彥表示,看該動畫時恍如描述中學生參加社運時所遇到的困難,「想提番香 港人,我哋其實處於被壓迫嘅環境,但為咗自由願付出代價」。他希望這個肉色的「樣衰」巨人,可令香港人反思梁振英、中央政府等皆為壓迫者,時刻警惕,「巨 人會隨時入侵我哋」。

市民誓上街


官員好垃圾

翁先生(中產業主):
「一定會帶埋個仔一起行,自己細個係基層,𠵱家住跑馬地算係中產,有錢交幾多稅都冇問題,問題係睇到呢個政府個班底好多都係垃圾。」

政府唔可靠

馮世權(劇場導師):
「點都會遊行。自從2003年起參加遊行,認為7.1遊行係港人用腳行出自己條路,表態發聲。16年來政改無期,可見現在政府唔可靠。」

特首講大話

羅先生(學生):
「梁振英講大話,選舉承諾唔兌現,逼我哋上街參加7.1遊行。如果打風落雨仲涼爽啲,就算改掛三號風球都會去。」

針對傳媒暴力從未停止  幕後元凶多逍遙法外

2013年07月01日

針對傳媒暴力從未停止 幕後元凶多逍遙法外

9,625
■何俊仁(左)昨強調和平示威是港人優良傳統。
香港回歸過渡期至今,傳媒與政壇遭受的暴力事件從未停止,威脅新聞與言論自由,幕後元凶大多逍遙法外。曾經遇襲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指出,對連串針對傳媒的 暴力恫嚇「早有心理準備」,擔心有人進一步以暴力挑動泛民和遊行群眾。

泛民堅守非暴力底線

何俊仁2006年參加反銷售稅大遊行後遭三兇徒以壘球棍及警棍毆打,打斷鼻樑。他昨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飲早茶後表示,對任何暴力行為予以最嚴肅的譴責,要 求港府及警方全力跟進,「大家政見不同係可以論政、講道理,但係用任何形式嘅暴力對任何人我哋都唔可以接受!」何形容最近連串事件均屬「民間暴力」, 「𠵱家我擔心(有人用)呢種盲目嘅手法,將啲人插喺民主派裏面搞對抗,咁就畀人印象民主派用暴力」。他強調,和平示威是港人優良傳統,泛民一定會堅守非 暴力底線,「2003年到現在7.1,冇燒垃圾、冇打人、冇同警察暴力衝突,我哋一定會貫徹呢個優良傳統」。
1998年商台名嘴鄭經翰遭兇徒追斬,身中六刀,斬斷手筋,警方及商台分別懸紅100萬元及300萬元緝兇無果;1996年時任《凸週刊》社長梁天偉遭兇徒斬斷左前臂,幸手術成功駁回,業內人士發起「每人至少一百元」籌款運動,籌得500萬元懸紅緝兇,但最終成為懸案。

請你來十五分鐘也好

2013年07月01日

請你來十五分鐘也好

20,312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昨日到中環飲早茶後,稱連串事件將激發更多人上街。
你來十五分鐘也好,真的。也許你花不起幾小時的遊行,也許烈日下你覺得辛苦,也許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你到一到都好,十五分鐘也好:你做了你該 做的份內事,你會安心。
這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我們一起為普選的最後時刻走出來,十五分鐘也好。假如自由是高貴的,那麼,這一刻,維園也是高貴的。我們都為了自由而來了,人潮中 蕩漾着一股清流,一股希望的清流。那是關鍵的一刻,也是歷史的一刻。
我們在爭取,因為我們心中有的是希望。你來了最好,我們一起抱着這份卑微的希 望。我們都是香港人,香港的命運我們既然要面對,難道我們就甘心坐在家裏看着歷史的背影緩緩遠去?為甚麼不給歷史的關鍵時刻傾注多一份希望?給香港的明天 帶來你十五分鐘的鼓勵吧,就十五分鐘。這短短的十五分鐘裏,你和歷史的緊要關頭輕輕擁抱:你來過了,你見證了,你承諾了,你是真正的高貴的香港人!

拒買樓青年: 毋須設特定議題

2013年07月01日
十年前,大批負資產7.1上街,十年後,不少人卻因為超高樓價苦不堪言,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唐耀強是其中之一。「大地產商透過房地產壓制小市民嘅遊戲規 則,十年嚟冇變過,只係十年前冧市,十年後係幻象嘅高峯」。負資產噩夢隨時歷史重演,80後的他堅持上街,但就堅拒上車!「03年嘅7.1,我仲讀緊中 六,乜嘢都唔識,嗰年冇𠵱家咁多網上組織,我記得自己一個人去,反對23條立法,行行吓,先聽到話有50萬人咁多,好震撼。」

03年7.1是重要啟蒙

「六四嗰年百萬人上街,我先至4歲,印象模糊,03年7.1於我而言係好重要嘅啟蒙」。成功阻止23條立法、05年董建華下台讓他看到人民的力量。
過 去十年,唐耀強從不缺席7.1遊行,「最初嗰幾年只係跟吓大隊,到06、07年開始,人大咗,理念越嚟越清晰,雖然唔少人話7.1遊行嘅主題越來越模糊, 但我就認為唔使設定特定議題,只要一日未有真普選、一日社會仍有唔公平唔公義,我覺得仍然需要行出嚟,用腳話畀當權者知,唔好亂嚟」。
像很多積極 參與社運的青年一樣,菜園村令他認識到地產霸權的可怕,「我都叫做見識過沙士期間負資產有幾恐怖,𠵱家嘅90後,可能從未見過冧市,如果我哋呢代,好似 十年前咁,又走進高樓價遊戲,引火自焚,有乜嘢意思?」

v 壹傳媒懸紅100萬緝兇  護公義遭恫嚇 絕不退縮

2013年07月01日
壹傳媒接二連三遭暴力恫嚇,昨凌晨再有惡煞在中環大會堂對開持牛肉刀指嚇工人及縱火,焚燒2.6萬份《蘋果日報》。這是壹傳媒過去11日來,遇到的第四宗 暴力事件。警方把四宗案件合併交由九龍城警區重案組跟進,壹傳媒懸紅100萬元緝兇,主席黎智英說,狂徒惡行只會激發更多市民上街。
記者:張培生 白琳
狂徒繼以汽車撞毀黎智英大宅大閘、在紅磡持刀指嚇送報工人及燒報紙,並於前天清早在壹傳媒大樓外拋下菜刀,昨再次出動,視警方如無物。凌晨12時半,《蘋 果》發行商勤力德將八卡板約2.6萬紙的《蘋果》副刊、娛樂及馬經運送至中環大會堂對開,由兩名姓張(45歲)及姓黃(26歲)工人整理分發至灣仔及柴灣 區。
此時三名年約30歲、身穿黑衫黑褲、戴口罩的男子,駕乘一輛私家車瘋馳駛至並衝落車,其中一人手持牛肉刀指嚇兩工人,另兩人向報紙淋潑易燃液體及點火,得手後登上同一輛私家車逃去。
消 防員趕抵將火救熄,警方調查後相信犯案私家車被人掛上假車牌,其後於附近一帶兜截無果,將案件列作縱火及刑事恐嚇處理,並相信連串恫嚇案件有關連,將案件 合併交由九龍城警區重案組第二隊跟進,暫無人被捕。事後《蘋果》立即重印報紙,凌晨3時前完成,各報攤無受影響。重案組探員昨中午返回現場調查,逗留約一 小時離去。

黎智英:令更多人上街

昨早上約9時,黎智英到中環陸羽茶室飲早茶後,記者問他連串恫嚇會否造成困擾,黎形容事件只是「細路仔嘢」,「有乜困擾啫?好事!惹多啲人去街(7.1遊行)囉!」
壹 傳媒印刷媒體行政總裁葉一堅指恫嚇一而再、再而三發生,促請警方盡快破案,又稱明顯有人欲威嚇7.1上街的市民,「佢哋想嚇擁護民主自由嘅市民,咁樣我哋 就驚嘅話,香港就唔使有言論自由啦……越要嚇我哋,我哋越唔驚,叫佢放馬過嚟啦!如果真係驚,咪畀佢哋達到目的。」他指即使暴力事件沒有發生,市民也應為 爭取民主、普選而上街。
《蘋果》總編輯張劍虹宣佈壹傳媒懸紅100萬元緝兇,給予可提供幕後主腦或行兇動機等重要線索,而直接有助破案的人士。壹傳媒發表聲明譴責狂徒,形容有關罪行是懦夫行為及對新聞自由的恫嚇,《蘋果》絕不畏懼退縮,堅守維護公義和推動民主的方針。
本報昨向特首辦查詢,特首梁振英會否譴責狂徒惡行及擔心影響新聞自由,特首辦回覆稱:「警方現正就事件進行調查,政府會嚴肅處理事件,保障新聞自由。」

v 收恐嚇電話 梁國雄堅持上街

2013年07月01日
社民連主席梁國雄日前收到匿名電話,恐嚇他「7.1唔好搞嘢」,否則他身邊的人及助手要承擔後果。梁國雄昨日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案件暫列作刑事恐嚇處 理,交由中區刑事調查隊跟進調查。

單仲偕指有人想打壓民意

梁國雄稱,過往亦曾收過恐嚇電話,但今次對方言語清晰、具威脅性,亦提及他個人及身邊人的人身安全,顯然不是惡作劇,希望警方跟進。他強調會堅持參與7.1遊行,亦呼籲市民踴躍參與。
民 主黨議員單仲偕昨出席7.1宣傳活動時,透露該黨主席劉慧卿於將軍澳辦公室門前的海報,早前亦被人蓄意劃花的暴力事件,劉已報警。他指泛民議員在7.1前 接二連三遭受恐嚇,是有人想打壓民意,認為上述案件絕非個別事件,但不會動搖市民上街決心,反而會令市民更想上街。單又形容梁振英自上任後「呃盡港人」, 他希望「市民靠對腳叫CY落台」。單在宣傳活動中手持黑色魔術筆,變出象徵民主小花的彩色羽毛,形容香港正處於黑暗時代,希望7.1後「香港嘅普選之花會 茁壯成長」。該黨社區主任張國昌則化身柔道小子「昌七一郎」,在街頭表演柔道,「撻低」象徵梁振英的「呃人man」,呼籲民眾一同上街打倒梁振英政府。
另 外,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昨於觀塘舉辦的《前線.焦點2012》新聞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展,一張攝有梁國雄的照片被人用硬物插穿,部份作品更被撕下。香港攝影記 者協會指目前無法估計兇徒用意,已通知商場保安,要求加強巡邏。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顧問醫生出幾多錢 都唔離棄伊利沙伯醫院

2013年01月14日(一)

出幾多錢 都唔離棄

公立醫院醫生工時長、工作量大,很多醫生意興闌珊,或轉私人執業搵真銀。伊利沙伯醫院麻醉及手術室副顧問醫生霍敬德卻說︰「出幾多錢,我都唔會走。」原來背後有一段情……

伊院出生 服務伊院

現年四十多歲的霍敬德,當年澳洲留學回港後堅持到伊院工作︰「我喺伊院出世,曾因病留醫兒科,最記得嗰陣消毒藥水味,自此總有一種說不 出來的親切感。所以畢業後返港搵工,喺醫務衞生署面試時就話要去伊院。當年麻醉科好吃香,以為實得,點知屯門醫院剛落成,可能派去屯門,好彩最終派去伊 院。」

霍敬德與伊院的緣真是一言難盡,話說入職麻醉科後,竟意外發現當年為霍媽媽接生的醫生是自己上司:「阿媽話麻醉科阿頭個名,同當年 接生醫生個名好似,第二日搽晒面懵膏去問人,點知係真!」上司已退休,其子繼承衣鉢當起麻醉科醫生,現與霍敬德為同事,霍醫生不禁慨嘆:「伊院好似另一個 家咁。」

談到行醫多年的最大危機,自然是○三年沙士疫症,霍醫生說當年眼見醫護人員逐個倒下︰「有閃過退後念頭。」幸而看見病人康復,向醫護人員衷心道謝,他深深感受這一切非金錢物質能相提並論。
本報記者

「住住先」揭貧戶生活苦況

12 - 18 00:03
(綜合報道)所謂「在家千日好」,有能力的話,誰希望「住住先」?但香港房屋矜貴,加上物價通脹,普羅大眾百上加斤,租住房、板間房、籠屋的大有 人在,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估計,貧戶人口高達十萬,他們舉辦《「住住先」攝影展》,t展出雷日昇、陳木南、程詩詠的作品,就是希望引起公眾關注,改善情 況。我們都在香港的同一屋簷下,如果房屋問題、貧窮問題沒法解決,或許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攝進鏡頭之中。
「許多人都問我,為何特意要拍攝 這類題材?但香港事實上就是有這些景象,不是你不拍就沒有。」對貧窮實況特別關注的本報首席攝影記者雷日昇,多年來攜同相機穿街過巷,既流連露宿者滿布的 街頭,又到訪房、板間房等簡陋住所,以為早就適應了,但最近為《「住住先」攝影展》拍攝一系列作品,目睹惡劣的居住狀態,一樣印象深刻。「曾到大角嘴一 家以木板間隔的房,看見許多木蝨在跳來跳去!」他坦言有朋友住過這種單位,「覺得很無助,香港樓價又那麼高,大學生畢業後一樣要住房,整個社會都是畸 形的。」有些露宿者告訴他,寧願執紙皮街,都不要住房,「外邊天大地大,而且幾千元租一個單位,對他們來說,也是負擔。」
雷日昇在 《「住住先」攝影展》展出的作品,多以人出發,「凸顯出他們在這種生活環境下的居住狀態。」他為展覽重新找來了約十張作品,包括放大至六呎高的巨型圖像, 帶來震撼效果。「令觀眾猶如置身其境,加強現場感。」他自1999年起拍攝露宿者至今,盼能幫助都市邊緣人,「希望拍出來的東西反映現實,引起更多人關 注,施以援手,改善他們的生活。」拍攝貧苦大眾逾十載,覺得香港的貧窮問題有沒有改善?「露宿者的確少了,但住板間房、房的人數,多年來仍不見減少,許 多人也估不到,在銅鑼灣鬧市中一樣有籠屋,那一千呎的空間就住了二、三十戶人。」他續道,拆掉房也解決不了問題,「那些住客可以住在甚麼地方?」
現 為自由攝影師的陳木南,在《「住住先」攝影展》為觀眾帶來的照片,不少相中人都瞪眼望著鏡頭,他也刻意以Eye Level的水平拍攝,觀眾看後,十分震撼,「有了交流,就有衝擊。」他希望以平實的構圖,讓人欣賞的著眼點,放在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之上,又謙稱 這輯作品只屬蜻蜓點水,「應該要深入這些居住環境中,待上一段日子,跟他們一起生活,才會完整一點。」經常周遊列國攝影的陳木南,多惡劣的居住環境也見識 過,對香港的房、籠屋,感覺未算很強烈,「反而對近年香港經濟增長,完全不能令低下階層受惠,感到極大反感。」
去年年底至今年11月,雷 日昇、陳木南、程詩詠等攝影師,義務為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深水、大角嘴、觀塘、銅鑼灣等地區,拍攝籠屋、板間房、房、天台屋、工廈等居民的生活環 境,除了出版《住住先--Sojourning As Tempura》,他們早於今年3月通過參與《ArtWalk 2012》的Schoeni Art Gallery展場,率先示人,及後移師到位於深水的SoCO 269展出,現在展覽場地則搬到香港文化中心,三位攝影師合共選出四十幅照片,當中不少是重新挑選的。「我們由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帶領、協助,拍攝過程比較 順利,但仍有約三分一的人不願意上鏡。」
「貧窮是一種氣味。」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加入該組織已三十一年的何喜華,多年來跟全港窮人打交 道,經常出入房、籠屋等差劣的居住環境,「那裏的被鋪、板、地板的霉爛味道,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加上空氣不流通,人們坐在屋裏無所事事,那種氣氛叫 人很不舒服。」人在其中,猶如被逼進死角一樣,「只會深化放棄自己的念頭。」他估計全港約有十萬人,一邊捱貴租,一邊忍受惡劣居住環境,數目相當驚人,而 近年加入房行列的,是工廠大廈,「租個位,都要逾千元一個月,呎數價格比某些豪宅還要貴。」他指從前的貧戶,大部分是老人家,近年卻多了二十多歲的年 輕人,「當中不乏隱閉青年,他們的居住單位,日夜都不見有人出入,窗門緊鎖,想接觸也無從入手。」
談到房屋問題的癥結,他指過去政府取消了 長遠房屋政策,沒有房屋供求評估、不去開拓新的土地,所謂的「公屋三年上樓」,也只是花巧承諾。他指出不僅貧富懸殊的情況嚴重,就連社會各個階層都出了問 題,「沒了居屋,私人樓宇供應少、樓價高昂,中產階層也住套房,上層搶下層,租金自然愈來愈貴。」自由行人數急速膨脹,也是問題,「從前的籠屋,現在成了 賓館,專門接待內地遊客,房、板間房等租客僧多粥少。」這次攝影展名為「住住先」,但願相中人真的在這些惡劣居住環境「住住先」,房屋問題、貧窮問題能 夠有朝一日解決,他覺得香港絕對有改善居住問題的經濟條件,開發土地、增建公屋,加快安置居民,「每一個香港家庭,都應該擁有一個有尊嚴、合理的居所。」 他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展覽,「讓這些照片成為歷史,畫上句號。」

香港政府窮得只有錢 只懂量化管理社會 局長張炳良發表諮詢文件 建議定期更新推算數字?!

10年房屋需求 年需建4.47萬伙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出,由於未來數年社會經濟環境或有變化,故長策會計劃發表的諮詢文件,會建議定期更新推算數字。(林宇翔攝)查看相片
【經濟日報專訊】運輸及房屋局完成10年建屋目標推算數字,總數量為44.7萬個,即平均每年要建4.47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特首梁振英上任後的建屋承諾,是在2016年前,每年建3.5萬個公、私房屋,比較運房屋的最新需求量,顯示未來3年,公屋和私樓市場每年仍欠近一萬個單位、3年合共3萬個。
有長策會委員相信數字沒有低估或高估:「否則低估會令樓價急升、高估又會導致負資產。」
張炳良:按社會環境定期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公布每年需要4.47萬個房屋量,是自1997年董建華的「八萬五」需求量後,第二個長遠房屋策略的正式估算數字。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第8次會議,討論本港房屋需求預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會後表示,推算結果顯示,本港由2013/14年度、至22/23年度的10年間,房屋總供應量應為44.7萬個單位,即平均每年4.47萬個,長策會接納有關推算。
張炳良指出,該推算數字已包括人口變化,導致住戶數目的淨增長、重建項目的住戶安置、因居住環境欠佳及劏房戶需改善環境,以及來港留學或工作的人士等需求因素,但未包括投資需求。
他指出,由於未來數年社會經濟環境或有變化,例如政府的房屋政策改變,亦會影響住屋需求,故長策會計劃發表的諮詢文件,會建議定期更新推算數字。事 實上,早於今年一月,政府提出製作房屋需求推算模型時,已有長策會委員要求,每5年檢討推算數字,但昨日開會後,有委員建議應每年一次檢討。
據了解,運房局推算的44.7萬個需求量中,私樓佔19萬個、租置公屋佔22萬個,餘下約3.7萬個為居屋單位。此外,44.7萬個目標總量中,已預計有1.9萬個為空置單位。
按梁振英的建屋承諾由2013年開始,每年應建屋3.5萬個單位,包括1.5萬個公屋、2萬個私樓,至2016年開始,4年內提供1.7萬個新居屋單位。換言之,在新居屋落成之前,整體房屋市場仍然求過於供,與每年需求4.47萬個比較,每年仍欠一萬個供應。
蔡涯棉:按實際推算 沒低估
房屋供應量由2018年開始增加,公屋每年供應量升至兩萬,連同兩萬個私樓和數千個新居屋單位,屆時已足以應付運房屋的推算需求量。長策會委員王坤 批評,今次推算低估公屋供應,認為每年公屋落成量達2.5萬個單位(即10年共25萬個)才足夠。長策會委員蔡涯棉指出,當局已充分根據過去的實際情況作 推算,故相信是次評估數字,沒有低估或高估。
另外,長策會昨亦討論公、私營機構,包括市建局及房協,在房屋供應方面的角色及定位,長策會將於明天再就此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