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內地客紛組團掃平貨

2013年03月01日
【尋覓機會】
國內近年資金過剩,不少有錢人紛紛「走出去」,四出尋覓投資機 會,適逢美國近年樓市陷低谷,不少國內人士都選擇在美國置業,順勢托起美國樓市。
《中國日報》美國版早前曾報道,國內著名房地產資訊網搜房國際,近期經常組織一些美國「睇樓團」,鎖定美國波士頓、紐約、拉斯維加斯及阿特蘭大等主要城 市,以及部份加州及佛羅里達州社區,大舉前往掃平樓。
搜房國際海外市場總監Rachel Wen表示,該公司於2009年起已經舉辦類似活動,她指現時中國不太可能撤回對購買多套房的限制,令更多國內投資者將目標轉移至海外物業。她續指,這類 「睇樓團」會在今年內不斷舉行,因為國內買家對美國房屋十分渴求,特別是很多國內人士將子女送往美國讀書,有實際住屋需要。
據美國全國房地產協會數據指,截至2012年3月的12個月內,海外投資者於當地購買房屋總額達825億美元,其中中國及香港買家佔超過70億美元,佔海外房地產投資總額的11%,成為美國房地產第二大買家,僅次於加拿大。

大部份毋須按揭

蘇富比國際市場投資副總監伍家寶表示,投資美國房地產的國內人士多數為企業家,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和深圳。他們大部份都不需按揭,以現金一次性付款。除個 別投資外,亦有團體買家對一整個投資項目有興趣,特別是一次性的商業投資項目。

香港公屋呎價買美國豪宅

2013年03月01日
【本報綜合報道】最近美國樓市數據極亮麗,顯示房地產自07年次按爆破後已化身火鳳凰,浴火重生。樓市升溫,但價格仍於低位,除吸引中國組團搶貨外,「籃 球之神」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更剛以280萬美元(約2,184萬港元),購入北卡羅萊納州1.2萬呎超豪豪宅銀主盤,呎價不用1,800港元,比本地部份綠表公屋 3,000多元的呎價還低,令香港無法上車的人望門輕嘆。
資料顯示,剛慶祝50歲生日的MJ,其家族基金上周以280萬美元購入逾萬呎盡享湖光山色新居,別墅樓高3層,位於MJ成名之地北卡羅萊納州的夏諾特諾曼 湖邊。MJ近年在樓市非常活躍,去年以1,280萬美元買入佛羅里達州2.8萬呎豪宅,十分看好當地樓市。

銀主盤成交創五年低

事實上,近月美國樓市數據非常漂亮,每每公佈後均帶動美股升勢。類似香港中原樓價指數的標普Case Shiller20大城市樓價指數,12月時的按年升幅達6.8%,是七年以來最勁,在20個城市之中,有19個均錄得升幅,可見美國樓市正全面性復蘇。
另房地產數據公司RealtyTrac昨公佈,去年有95萬間銀主盤賣出,按年下跌6%,數字創五年新低,反映銀主盤在市場上買少見少,對樓市而言是好事,因為不會再拖低樓價出現惡性循環。
受 惠美國息口處於超低水平,供樓對在職人士可謂無難度,買樓人數俱增,刺激樓價上升。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今年1月的新屋銷售按月及按年分別上升15%及近 30%,而新屋庫存在市場上僅剩下約4.1個月,即市場用約4個月時間,就可吸納現時仍然空置的新屋,供應是自2005年以來最少。

巴克萊料樓價再升7%

英國巴克萊銀行的美國經濟師Cooper Howes預測,美國樓價今年可再攀升6%至7%,而明年則有5%至6%。樓價上升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有助激活經濟。業主可透過加按,令流動資金增加。德 銀駐美國首席經濟師Joseph LaVorgna估計,由樓價帶起的財富效應,將成為今年消費力的支柱,消費佔着美國經濟活動七成。
根據樓價指 數,現時美國樓價仍較06年樓市泡沫爆破前的歷史高位低水約30%,但樓價能否保持此升幅,則屬未知之數。標普道瓊斯指數委員會主席布利策(David Blitzer)坦言:「最近樓價上升的幅度,連同其他樓市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正穩步上揚,不過這些或許已經是最漂亮的數字。」

香港地產霸權 全球「最惡」

2013年03月01日

胡潤:香港地產霸權 全球「最惡」

12,530
■李嘉誠、李兆基、郭氏兄弟(郭炳江)、郭鶴年及鄭裕彤
【本報訊】香港地產霸權,全球「最惡」!昨日出版《2013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目前全球十大房地產商中,頭五位都在香港,數目超過其他所有國家或地區 的總和,而大中華地區頭五名富豪位置亦由本地五位「大孖沙」佔據,顯示「磚頭」在華人經濟的絕對份量。

李嘉誠身家暴升逾三成

由編製內地富豪排行榜而出名的英國會計師胡潤,去年起開始發佈全球富豪榜,而「全球十大房地產商」更為今年新增項目。按照胡潤統計,今年本港地產富豪身家 全線暴漲,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江及郭炳聯家族、郭鶴年(因嘉里集團被列為香港地產富豪)、鄭裕彤五位香港地產富豪,分別雄據全球房地產商第一至第五位 置,其中李嘉誠身家更暴升33%至320億美元(約2,500億港元),首度打入全球十大富豪榜,佔據第七位。
香港以約一千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超過七百萬的人口,卻擁有一半的全球十大房地產商,其他地區則包括一位在美國,兩位在英國,另有兩位居於內地,分別為居於北京萬達的王健林和廣州恒大的許家印。
對 於香港地產發展商規模及利潤,遠較其他城市為高,浸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麥萃才解釋,這是香港地產發展形式與海外不同所致。以美國為例,發展商多數 以合約形式推出獨立屋的項目,但香港則習慣興建大型屋苑,一次過建幾千個單位,毛利當然特別高。

張一鳴:不應壓地產業

Neutron Inv Partners創辦人張一鳴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其優勢的產業,故政府於自由市場原則下,不應刻意打壓地產行業。他續指,最近有內地地產商如萬科,進入香 港地產市場,是一件好事,但政府同時亦需要增加供應,否則更多競爭者進入只會搶貴地價。
今年的全球首富地位,就繼續由墨西哥富豪斯利姆 (Carlos Slim)保持,「股神」畢菲特和Zara西班牙創始人奧特加則分別排名第二、第三位。以十億美金身家為上榜門檻,大中華地區富豪共357位,其中262 位住在內地,54位住在香港,32位住在台灣。內地首富則為娃哈哈集團掌門人的宗慶後。

禮頓道地舖撻定 蝕768萬

2013年03月01日
【本報訊】政府出招對付工商舖後,商舖市場出現零星撻定個案,去年獲余姓投資者斥7,680萬元購入的銅鑼灣禮頓道地舖,剛落實取消成交,料損失768萬 元定金,暫成出招後最大宗撻定個案。

駱克道舊樓索價1,680萬

據了解,余姓投資者去年10月以7,680萬元購入銅鑼灣禮頓道95至97號地下B及C舖,面積1,000方呎,呎價約7.68萬元。舖位於購入後,一度 以8,800萬元放售,較入市價高近15%,惟舖位已交吉,在沒有租金回報下故一直摩不出。
上址於近日須完成交易,適逢政府出招,舖市交投大跌,故余姓投資者寧願放棄成交,損失樓價約一成的定金,即約768萬元。
炒 家黃海明在出招後減價出貨,以4,900萬元摩出灣仔柯布連道2號地下4號舖,現時租客為台式飲品店,月租7.3萬元,建築約900方呎,較上周減價逾一 成,呎價5.44萬元。不過,持貨近半年仍獲利200萬元。甲級商廈錄得出招後首宗成交,金鐘力寶中心2座38樓10至11室,1,889方呎,以 4,156萬元易手,呎價2.2萬元。另外,銅鑼灣駱克道539號4樓將於下周公開拍賣,單位實用面積581方呎,開價1,680萬元,呎價約2.89萬 元。物業於早前結業的利苑粥麵樓上,業主在85年以35萬元購入。

v 患有神經疾病的狗深得疼愛

2013年03月01日
住在北愛爾蘭的「洛卡」,看來是頭普通的笨笨八哥犬,誰知牠跑起來更笨更惹笑,步履蹣跚,與其說是跑,不如說是紮紮跳,跟其他狗狗追追逐逐時,更會變滾地 葫蘆。但「不能跑的狗」深得網民疼愛,短片發佈9個月,獲逾336萬次點擊。

洛卡患有神經疾病「共濟失調」,意味牠的腦,不能調整身體的姿勢和四肢活動的力量、方向,因而步態不穩、行動搖擺。這病不會令洛卡痛苦,反而做手術卻有風險,因此主人決定不讓牠接受治療。

v 素食搖滾歌手 腦生絛蟲

2013年03月01日
大腦生絛(音滔)蟲,已相當驚嚇;對一個素食主義者而言,更是匪夷所思!這恐怖經歷發生在澳洲搖滾樂隊Frenzal Rhomb主音歌手惠利(Jay Whalley)身上,一直茹素的他,今年1月突然兩度癲癇發生,初時以為患了腦癌,動手術切除腫瘤後,卻發現原來是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蟲卵累事。不吃葷的他,相信是在中美洲吃過受污染的玉米煎餅而感染。
惠利在社交網站facebook詳述這次奇怪經歷。他在1月25日開始覺得不妥,先是視力模糊,連手上的硬幣也看不清,在準備往演出期間更突然兩度癲癇發 作,朋友勸他即時入院,結果腦掃描發現一個直徑約一厘米的腫瘤。醫生初時還一度擔心是腦癌,他憶述說:「最壞的情況是惡性黑色素瘤,最好是一個良性腫瘤或 只是受到感染。」

豬肉絛蟲蟲卵變腦瘤

忐忑三周後,惠利在情人節當天動了開腦手術,切除腫瘤。經化驗後證實那是豬肉絛蟲蟲卵,因為身體自動排斥蟲卵,所以形成外觀像腫瘤的「囊腫」,估計寄生了 逾四年。由於豬肉絛蟲一般只寄居在豬肉或人類身上,醫生都驚訝不已,想不通素食者如何感染這寄生蟲。
思前想後,惠利和醫生終於將謎團解開,相信是 四年前他訪問中美洲國家時,為他烹調玉米煎餅的廚師如廁後沒洗手,令他受到感染。他講述感染經過:「豬肉絛蟲一般寄生在豬身上,一頭受感染的豬被屠宰後, 一位老人未煮熟就吃下受污染的豬肉。那個老人的小腸長了寄生蟲,並生下蟲卵,他如廁後沒洗乾淨雙手,就急忙為我煮玉米煎餅。實在惡心!」
豬肉絛蟲最長可達7米,可長期寄居在小腸而不被發現,但當蟲透過循環系統擴散到肌肉並誕下蟲卵,免疫系統會出現囊腫將蟲卵隔離,這些囊腫就會造成痛楚,若寄生在眼可致失明,寄生在腦更會令人癲癇,甚至死亡。

v 自認中產財爺越解釋 市民越㷫

2013年03月01日

「係lifestyle,飲咖啡睇法國戲,唔係計人工」
自認中產財爺越解釋 市民越㷫

89,009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無風無浪的預算案,卻因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年薪逾400萬仍自稱「中產」,辣㷫不少港人。他昨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時補鑊稱,中產不一定以薪金設限,而是一種生 活態度,「有文章話飲咖啡嘅人係中產,或者鍾意睇法國電影嘅人係中產」。但此話一出,令市民越聽越㷫,紛紛打上電台反駁,「你幾百萬年薪都係中產,全香港 幾百萬人要你扶貧喇!」記者:陳雪玲譚靜雯
財爺曾俊華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被指協助中產的稅務措施不足,他日前理直氣壯否認,自言本身是「中產」,所以明白中產壓力。他昨日出席電台聯播「財政司 司長熱線」節目,重申自己在中產家庭長大,大學畢業後與太太都是專業人士,由「美國中產」做到「香港中產」。他說:「我嘅生活,lifestyle(生活 態度)都係中產,(中產)未必只係人工設限,其實係一個lifestyle……我睇過有啲文章話飲咖啡嘅人係中產,或者鍾意睇法國電影嘅人係中產,我喜歡 睇吓戲、飲茶,同一般中產生活上冇大分別。」

「幾百萬人要你扶貧」

聽眾林太聽完曾俊華為中產定義後,即打上電台怒斥:「曾生,我唔忿氣叫你財政司(司長),因為你唔夠班。你幾百萬年薪都係中產,全香港幾百萬人要你扶貧喇!」
另一聽眾陳生則訴說中產悲歌,自言月入近20,000元,但租金已用了7,000元,其餘水、電、交通費,生活十分艱難。他說:「高高在上嘅司長竟然當自己係中產,唔怪得將中產好似你閣下咁對待啦﹗」
中產之聲主席李子榮也批評,曾俊華的「中產論」荒謬、涼薄。他認為,本港中產人士每月入息應介乎2萬至10萬,並同時需考慮樓宇負擔、是否專業人士等因素,「唔係飲吓咖啡、睇吓法國電影咁簡單」。

「佢當我哋係提款機」

李子榮指,中產一族面對高樓價、高租金壓力,「財爺似乎覺得我哋掂㗎啦,都係提款機嚟」。他稱,曾俊華基於社會環境及政治壓力,犧牲中產,「我哋交稅都希望有一定回報,由我地自生自滅,條氣唔順!」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中產一直有怨氣,中產論只是導火線,「最大問題係中產享受唔到房屋福利,供樓或交租佔佢哋收入四至五成,其實中產生活未必比低下階層好好多」。
市 民對預算案彈多讚少,有「N無人士」希望輪候上公屋期間,政府可提供租金津貼,但曾俊華認為此舉會扭曲市場,反令租金上升,或令輪候冊人數大增。有市民建 議聯繫滙率脫鈎,以減低本地通脹,曾俊華直言無意作任何改動,因為鄰近香港的經濟體,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但通脹不低於香港。

v 內地人業主突加租至18萬莎厘娜復店無期

2013年03月01日
【處處碰壁】
莎厘娜餐廳租約至昨日期滿,王殿華三父子去年約11月已不斷尋找店舖復業,但處處碰壁,復店無期。
王殿華表示曾經分別看中兩個新舖,租約「傾到七七八八」,月租約7萬:「但上到去傾,突然加到18萬,咁點傾?」
王殿華表示,計劃承租一個約1,000呎舖位復業,過去數月已看了10多個,但未能成功租舖。曾找到一個舖位在般含道附近,業主是內地人,雙方談攏以月租7萬元成交,但業主經常返回內地,等他一個月後回來簽約,豈料他突然反口將月租加至18萬元,「貴到咁點租」。
王 殿華氣憤地說,另一個舖位在西環電車站,與業主「傾到七七八八,都係月租7萬蚊」。他說對方答應後,他在一星期內火速上門洽談,「點知個業主突然加到18 萬。𠵱家啲樓價、租盤癲晒。好難租到舖,𠵱家交晒畀大仔王宗豪搞」。王宗豪有點氣餒說,樓巿瘋癲,現在很難租到舖位做餐廳,「𠵱家只有見步行步,唔 知幾時可以重開」。


2013年03月01日
【本報訊】坐落港島半山般含道48年的「港大飯堂」莎厘娜餐廳(Czarina),昨最後一夜經營;83歲餐廳創辦人王殿華免費招呼老街坊、老夥記及港大 師生,享受餐廳招牌俄菜。眾人捨不得濃得化不開的羅宋湯,捨不得王老伯暖得窩心的人情味。復店無期,前來的港大教務長韋永庚引用電影《一代宗師》金句「世 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語帶傷感說總有相遇的一天。
記者:蔡朗清 歐陽子瑩
莎厘娜餐廳於1964年開業,昨日是最後一夜,人稱王叔的王殿華老早回到餐廳等候客人。最後一天,他穿得依然整潔,藍色外套配上西褲,頸繫絲巾,配合俄羅 斯餐廳的格調。傍晚六時,王殿華聯同兩名兒子王宗豪及王宗俠,打開餐廳大門招呼客人,餐廳內放滿招牌菜如薯仔沙律、雞扒、德國鹹豬手,當然少不了客人必喝 的羅宋湯。

與客共享香檳期望再會

王叔見到一批批熟客來餞行,即拿出港大校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送出的香檳給客人品嚐;大家舉杯祝酒,冀盼後會有期。飽經風霜的王叔說,捨不得 這樣的熟客、捨不得餐廳的一枱一木,更捨不得這裏滿載的人情味。兒子王宗豪說,看着這裏的客人拍拖、結婚、有兒有孫,「間舖執咗,又唔知幾時搵到新舖,好 難過」。
港大教務處顧問陳鈞潤昨晚專程到來,他說中學就讀英皇時在莎厘娜吃飯,由當年幾蚊餐吃到現在,「生意唔好固然執,好生意嘅,加租加到執, 冇咗呢個地標,好可惜」。港大教務長韋永庚更引用電影《一代宗師》的名句「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來釋懷,語帶傷感說總有相遇的一天。

老顧客為日後午餐發愁

76歲老夥記歐陽江水說,在莎厘娜餐廳工作30多年,10多年前退休,王叔送他一件風褸,昨穿上那件風褸送別莎厘娜,「老闆對員工好好,30幾年前,老闆 用月薪600蚊請我做麵包,養活咗我一家人」。1964年首次在莎厘娜餐廳吃飯的老街坊鄭太說,從第一天開始就愛上莎厘娜;從就讀港大,至今每日光顧莎厘 娜的港大職員蔡小姐說為今日午餐發愁。
餐廳越夜越熱鬧,但總有關門的一刻;王殿華鎖上大門,替48年歷史的莎厘娜餐廳畫上一個問號──未知能否再復業。據了解,姓林的投資者以3,920萬元購 買該舖位,原本以5,300萬元放盤,現時改為以月租20萬放租。

熟客有感


韋永庚
港大教務長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陳鈞潤
港大教務處顧問

「好生意嘅,加租加到執,冇咗呢個地標,好可惜。」

蔡小姐
港大職員

「食埋呢一餐,之後返工唔知去邊度食午餐。」

倖存者庭外怒斥僭建業主: 天台封牆累死人

2013年03月01日
【花園街大火聆訊】
【本報訊】花園街排檔火災續審,再揭發肇事唐樓僭建問題嚴重。除九名死者全部居於劏房外,後樓梯遭木板封着,具逃生用途的天台更被業主僭健劏房、加建牆及鐵閘,令居民逃生時一度受阻。倖存者宋翠霞(圖)更於庭外指摘︰「累死人都係佢哋(業主)!」
記者:鍾焯如
肇事唐樓居民於庭外指在事發前半年,有業主指天台漏水,為進行防水工程,於192及194號天台中間加建圍牆及鐵閘。

鐵閘曾被反鎖

居於天台劏房八年並經歷三次火災的宋翠霞,投訴該加建的鐵閘,曾被人反鎖,事發前她試過要借椅子跨過加建的圍牆,由192號天台到194號天台將鐵閘打開。
她 作供時強調,天台是唯一的逃生路,「如果天台都封,咁成棟樓啲人都冇嘞!」當日她得悉發生火警,立即跑往下層,逐家逐戶拍門通知鄰居逃生。她跑至低層時發 現濃煙,即折返天台,惟192號的天台已被三間劏房佔用大部份面積,空間有限,開始被濃煙籠罩,她便走到194號天台暫避,及後陸續有住客趕往194號天 台等候救援。
除宋外,一家四口居於肇事唐樓的陳浩祥,亦曾與僭建圍牆業主爭執,他投訴︰「大廈有劏房,後樓梯又有木板封咗,天台又俾業主加建牆及 鐵閘,如果火燭燒死人都唔知點!」他憶述慘劇時指,火警後曾考慮用前樓梯逃生,惟已有黑煙噴入屋,後梯亦開始冒煙,故全家決定躲入洗手間等候救援,四小時 後獲救。他認為,消防員救援工作「冇可能咁耐」,離開時,消防員着他們「唔好望地下」,他後來才知有住客已伏屍其家門外。
另一劏房租客蔡慧玲憶述,當時曾聽到彭拍其家門並着她盡快走。她最終與男友留在屋內,及後獲救,後來途經樓梯離開,感到「有人瞓喺度」。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1155--CCDI-1163/11

v 90後YouTube紅人 月賺兩萬


【晴報專訊】不喜歡朝九晚六,動輒抱怨工作枯燥,以個人興趣為先,離開網絡無法生活,90後的年輕人不時被這樣評價。不過,年輕人愛天馬行空及創意無限的個性化特徵,其實也可轉化為優勢,甚至另闢途徑打造屬於新世代的「創富之路」。
把生活見聞上載互聯網,或有機會成為網絡紅人,甚至憑影片賺取廣告費,收入隨時好過打工!去年底YouTube合作夥伴計劃在香港推出,只要申請成為合作夥伴,拍攝並上載影片,YouTube會在當中或旁邊加插廣告,上載者便可賺取部分廣告收入。
頻道逾九萬人次訂閱
伍文岍(伍公子)去年中七畢業,隨即申請YouTube的合作夥伴計劃,展開以興趣創富之路,並以此為正職。其專頁開設約半年,已有逾九萬人次訂 閱,影片被瀏覽約2000萬次。他現時每日上載一段視頻,紀錄生活點滴或針砭時弊,大部分更是他一邊玩電子遊戲,一邊旁述的片段。他笑言「打機」片只需投 入很少時間製作,就能維持頻道有更新。
伍公子的「打機」片,瀏覽人次高達三至八萬,難道他打機有過人之處?他認為觀眾不止看影片,他的囂張、自我個性,以及顯淺及粗俗的說話方式,令觀眾 有真實和有親切感。他現時每月可從計劃中賺取一至兩萬元收入,最近更與幾名參加這計劃的朋友開設工作室,計劃年內在YouTube推出新項目。
課餘拍片 輕鬆賺錢
去年底一段《遲到是常識吧!》短片,調侃年輕人遲到的習慣,曾成為網絡熱話。拍片的易卓邦(Auman)是大學法律系一年級學生,平日愛拍攝身邊事物,加入評論和後期製作效果。2010年他在英國求學時已加入這計劃,其頻道現有2.5萬人訂閱,短片被觀看400萬次。
由於要兼顧學業,他現時每月只上載兩至三段短片,月賺兩三千元。去年他與朋友拍攝一段調侃某品牌手機堅固的短片,瀏覽人次逾20萬次,帶來兩千多元收入。他認為觀眾的口味難以捉摸,所以拍片會以興趣為主導。
YouTube經理教路 互動是關鍵
網上影片五花八門,怎樣才能突圍而出?「閱片無數」的YouTube台灣及香港合作夥伴經理陳韋博說,影片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否與網民互動,包括回覆網民的回應、了解他們對哪些影片有興趣,甚至邀請支持者一同撰寫影片大綱。
他提醒參加計劃者需定時上載新影片,因為支持者會定時造訪心儀的頻道瀏覽最新影片。「原創及具創意的內容乃必勝關鍵,建立獨特影片風格才能留住支持 者。」他續稱,影片主題沒有限制,無論是音樂、電影、喜劇或運動影片,創作人只需憑一段原創作品,符合擁有所有影音內容的商業使用權等資格就可參加計劃。 有興趣申請可瀏覽

http://www.youtube.com/yt/partners/zh-TW


V 遲到是常識吧!


口齒伶俐嘅 Auman一條片平均都有 5分鐘,絕對唔係 hea拍,除咗「遲到是常識吧!」 hit爆外,另一條恥笑港女經常用字遮住自己個嘴嘅照片放上 fb,短片一樣好多人 like!

U Spy

中大法律仔遲到片爆紅

2012年12月12日 ~~ 第290期 Face
近日 Spy個 facebook不斷收到一條「遲到是常識吧!」嘅棟篤笑片,大致講𠵱家年青人以塞車、肚痛等牽強理由做藉口遲到,內容超抵死,上載 YouTube短短一星期就已經有超過 10萬人睇過!

原 來呢位「棟篤男」叫 Auman(易卓邦),讀緊中大法律系 Yr.1,但除有網民笑 Auman多懶音,中文字幕嘅「敷衍」竟然打咗做「膚顯」。中文咁差,只因 Auman小學畢業之後佢就過咗英國讀 high school,今年暑假先返香港入讀中大。 Auman話:「我𠵱家上緊個糾正懶音與改善口才訓練班!希望上完堂之後我啲懶音有改善啦!」佢咁有 heart,網民就原諒吓佢呢個番書仔啦!


食明將
喺英國回流香港讀中大嘅 Auman,返到嚟點可以唔試吓食明將壽司先, Auman仲唔大大啖食炸帶子壽司,為咗拍條片, Auman犧牲真係大!


Auman個 YouTube頻道其實都拍過好多無聊片,不過一樣好得網友 like,至今頻道有成 400萬人睇,係 YouTube紅人。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官方終於承認「癌症村」

中國官方終於承認「癌症村」

2013-2-27 17:33:28
「不存在」已成為中國官方慣用語,面對眾多指責,官員們都本能反應的說「問題不存在」。外交部發言人說習慣了,外媒也聽麻木了。當官方 文件赫然出現「癌症村」三個字,BBC和南華早報等外文媒體都驚喜得大字標題。這三個字一直沒有官方定義,當局也一直拒絕回應,如今卻出現在環保部2月公 佈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中,指全國各地因環境污染而出現癌症村及其他社會問題,所以要管理好化學品的生產及排放。
這份十二五規劃是首份由環保部草擬,有關化學品污染的防控計劃。相比起「毒霧」、「致癌物」、「毒藥」等字眼,「化學品」三個字聽起來冷冰冰,很難引起公 眾共鳴,但這正正是解決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中國的化工總產值全球之冠,農藥、染料、化肥等產量亦是世界第一。可是當局一直以來都沒有全面的化學品監 管政策。從2008至2011 年平均每5 日就發生一宗危險化學品污染事件。今年以來有關污染的新聞亦沒有停過:工廠排放有毒污水到地下土層、全國各地網民懸賞地方官員在污染河道游泳、全國九成地 下水被污染,及研究指全國約有247 個癌症村等等事件,都在公眾輿論中瘋傳發酵,任憑你面皮再厚,也難掩耳盜鈴。
中國雖貴為化工大國,卻一直未掌握化學品在國內生產及使用的具體情況,管制寬鬆成為全球的「製毒中心」。例如常見於易潔鑊塗層的PFOS,是可致癌物並會 干擾荷爾蒙,在歐美國家已陸續禁止生產,中國卻因為沒有法規,而在近年成為PFOS的最大生產國。學者們跟業界人士都一早知道這些情況,如今環保部終於出 台化學品風險防控的「十二五」算是開竅了。
可是還有更多環境資料,當局還是諱莫如深。最近北京有律師向環保部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數據,可是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而拒絕。土壤污染狀況何 以是「國家秘密」? 因為怕土壤狀況被外國勢力利用破壞國家安全?還是因為土壤毒得可以成為化學武器?難道國家正在進行以全國百姓健康來測試的臨床化武實 驗?當然,以上的假設都是筆者子虛烏有,在未收到律師信之前,筆者願意先行道歉。然而,土壤污染問題牽連甚廣,關乎食物安全、生態健康、公共醫療等等範 籌,當局死守著污染資料無助解決問題,只會引起更多揣測。
對中國政府來說,承認問題存在常常是最難踏出的一步。現在,他們認了癌症村確實存在,而且是污染所致,而不再推諉有人居心叵測;傳媒惡意煽動;或者藉口有 人洩露國家機密。既然認了,就別再害羞,沒有人會嫌你醜,因為大家一早就看見了,抬起頭來,好好做人,有良心,就不缺自信心。

小孩子的大問題

小孩子的大問題

2013-2-22 6:23:49
為人父母,時刻遇上小孩子大大小小的問題。小孩問題忽爾天馬行空,忽爾直截了當得令父母難以招架。例如,民建聯黨員馬恩國在立法會爆粗,用 「Fxxking Chinese」字眼侮辱中國人,應該如何向孩子解釋世上竟有馬恩國這樣的堂堂大律師,當眾出言不遜,滿口狂言?英國心理學家Oliver James建議如此向小朋友解說馬恩國的行為:
「這種人被激怒後,設法把其他人惹怒,把這種感覺遷怒於人。他們視其他人當作垃圾桶,將自己這些感受,當成垃圾發洩在其他人身上。不過,這方法不能治本, 正如你把垃圾扔到海中,垃圾最終重新浮回水面。即使向他人惡言惡語,也未能宣泄。最後,他們可能會良心發現,發惡夢,為自己行為感到羞恥。
若果他們沒任何羞恥感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羞辱人為樂。沒有人會喜歡他們。他們把垃圾扔向身邊的所有人,最後自己置身在垃圾之中。」
Oliver James的答案,出自英國作家Gemma Harris編彙的文集《Big Questions from Little People》。Harris編彙這本書的靈感,來自兩個姪女千奇百怪的問題。她深有同感,不少家長都會被孩子的問題考起。
於是她向英國10所小學,收集4至12歲小童有常發問的「大問題」,例如為什麼尿尿是黃色的?世界上幹嘛要有音樂?城市的名字是誰取的?為什麼事情總是由大人作主?
Harris找來一大班學者、專家及資深記者深入淺出解答,陣容鼎盛。仍如有著名語言學家兼哲學家Noam Chomsky解釋點解動物不能像人類般說話?物理學家Lawrence Krauss解構人類的構造;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教你如何向孩子簡單解釋進化論,還有米之蓮名廚Gordon Ramsay跟你解釋入廚定菜單之道;英國作家Jeanette Winterson,描寫戀愛的感覺。一問一答,不獨解答小孩的疑惑,對大人來說,也有意想不到的啟發作用。
小朋友往往對身邊一事一物,充滿好奇,「點解」兩字長期掛在口邊,父母未必有能耐應付。Harris這本速成秘岌,不但防止父母被問到口啞啞。父母也可從 中偷師,拿捏向孩子講故事的技巧。現今孩子從小接觸互聯網,很快懂得為自己的問題找答案,更易構成兩代的隔閡。所以,家長更加不應兒戲對待小兒科問題。名 家教你傳授知識只是其次。以此作為起點維繫親子關係,才是這本書更大的作用。

外傭居港案 終院拒雙非入訟 馬道立質疑外傭律師解讀條文

【明報專訊】外傭爭取居港權上訴至終審法院,律政司順水推舟要求提請人大釋法以解決「雙非」問題,案件昨日在終院開 審。開庭前要求加入訴訟的雙非兒童,昨被法庭拒絕申請。而外傭一方陳辭指出,若申請者符合《基本法》中外籍人士4個居港條件,即可成為香港居民,政府無權 加入限制條件;惟首席法官馬道立質疑,這等同讓難民等類似的人享有居港權。
外傭方﹕港府無權加入限制
雙非母親李銀仙代表女兒梁詠琪要求加入訴訟,為雙非孩童陳辭則遭拒。代表她的資深大律師戴啟思表示,本案判決對父母皆非本港居民的兒童影響深遠,但首席法官馬道立指觀乎本案,已涵蓋雙非童一方爭議的問題,毋須「多一張嘴」。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蔡耀昌在庭外表示失望,現寄望法庭判決時秉持公義,並考慮雙非的觀點及釋法對司法獨立的影響。李銀仙透過社協表示失望,希望裁決不會剝削雙非童的權利。
上訴方女菲傭Evangeline B. Vallej os及菲籍男司機Daniel L. Domingo的御用大律師Michael Fordham多番強調,《基本法》24條已訂明外籍人士居港條件,包括非中國籍、持有效旅遊證件入境、通常居港7年及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條文言簡意 賅,應以「自然和基本」方式解讀。「通常居港」一詞亦然,並不包含任何技術意義及特別解釋。Fordham認為外籍人士合乎上述條件,即「期望申請獲 批」,但仍待入境處審理每個申請的資料,如本港聯繫、留港目的等,決定是否批准留港。
此外,《基本法》沒有賦權讓政府為管制入境而限制「通常居港」的定義,故以《入境條例》決定申請者是否擁有居留權屬違憲。
馬質疑等同難民也享居權
馬道立質疑,若如此解釋「通常居港」,則越南難民或外籍囚犯便全都有居港權。Fordham回應稱「通常居港」必須合法並自願定居香港,有正常居留 目的,如受教育或受聘等,留港或離港習慣皆有一定規律,「越南難民不合法入境,囚犯非自願留港」。政府對該兩種人皆有理由不批出居港權,菲傭則不同。 Fordham強調他們與一般外籍工作者無異,待遇不應有別。
釋法為本案另一焦點,律政司今天將就此陳辭。
【案件編號﹕FACV19、20/12】

My indulged generation - social phenomenon

My indulged generation


February 21,2013
Hong Kong women are preoccupied with material wealth, consumerism and competition with peers.
Photo: Bloomberg By Isabel Lai, Durham University







1.          At a Public Affairs Forum I hosted recently at Durham, we explored several themes relating to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HK females" (港女). These include materialism, snobbery and (a lack of) culture. Have HK females degenerated to what these demeaning words imply?

2.          One might feel lost as to what is meant by HK females. What do these females have in common, which females in other cities do not?

3.          Hong Kong is a chief financial centre, the meeting point of East and West, and a thriving hub of trade and commerce. In other words, it is a prosperous city with a significant nouveau riche population. These are members of our society who benefited from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such as our parents. If HK females have a materialistic mentality, this might be explained by indulgent upbringings at home. It's been suggested that our parents, given their struggle for a decent wage and their zeal to move up the social ladder, were all the more eager to provide our generation with what they did not have while growing up.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we can deduce that females, as well as males, are under the spell of this so-called "HK phenomenon". Our new generation is too well cared for, thereby fuelling an unhealthy consumerist mentality and 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more.


4.          When each of these spoiled princes and princesses begin to take part in society as individuals, the issue becomes magnified as a collective social phenomenon. Peer pressure takes its toll and culminates in a grotesque habit of cross-comparis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young people and their material wealth. 

5.          The question is: why do people blindly fall prey to materialistic snobbery? The answer lies in the Hong Kong education system. We're taught how to solve maths and science puzzles, but no emphasis is placed on philosophical reasoning and contemplation.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become exam machines rather than critical, independent thinkers. Our new generation is at risk of adopting a mob mentality that deems material wealth the main goal of life. 

6.          The term "HK females" reeks of social disaster and moral decay. It is not restricted to females, but to the wider generation born after the 1980s. We need to wake up and rethink our principles. Instead of blaming our parents, governments and schools, let us pause and reflect. After all, I myself (hypocritical as you may think) am part of this social phenomenon.

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v 現代中國:貧富懸殊問題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中國經濟近年增長迅速,卻無法做到全民受惠,不少長者及殘疾人士只能靠乞討過活。
. 貧富懸殊是指富有階層與貧窮階層的資產及收入差距甚大
.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量度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大約0.2,到2012年攀升至0.474,高於聯合國訂出的0.4警戒線。有研究更指,中國現時的堅尼系數已超越0.6,反映社會出現嚴重貧富懸殊
. 佔中國人口0.4%的富有階層掌握全國70%的財富,財富集中程度超越美國
. 富有階層出現原因:各級官員利用職權貪污受賄;行業壟斷導致企業謀取暴利;趁經濟發展創業及擴充企業規模,賺取利潤;投機炒賣股票、樓房、土地、農產品等賺取龐大利潤
. 貧窮階層出現原因:農民工在城市缺乏社會保障,面對不公平競爭(戶籍制度);90年代改革國營企業導致大規模下崗潮;企業家剝削勞工,出現血汗工廠;政策向城市傾斜,城鄉發展不均
. 經濟發展造就大量富豪,如恒大地產許家印、比亞迪王傳福、騰訊馬化騰、碧桂園楊國強等
縮窄貧富差距的方法
解決貧富懸殊問題,無非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改善低下階層生活,一是打擊富有階層。然而打擊富有階層令他們的努力和風險承擔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同時削弱投資吸引力。因此中國應主要從改善低下階層生活着手,透過收入重新分配改善貧富懸殊
(一)通過干預市場
. 實行最低工資:現時中國各城市已推行最低工資,防止勞工受到剝削。各地的最低工資水平因應地方經濟發展程度和物價水平而有所不同,例如上海的最低工資是 1,450元;北京1,400元;深圳1,500元。最低工資亦可定期按物價水平進行調整,以確保勞工獲得合理回報,維持有尊嚴的生活
. 加強職業培訓:2011年全國高等職業學校達1276間,涵蓋農業、化工、機械、電腦等不同範疇,提升畢業生的職業技能,避免淪為低層勞工。加強職業培訓可將從事低增值行業的勞工轉型到高增值行業,藉此擺脫貧窮,長遠防止跨代貧窮的出現
. 改善勞動法:2008年中國政府正式實行《勞動合同法》,嚴格規定僱主必須保障勞工的職業安全、薪金待遇、福利如有薪假期、離職賠償等。但中國官員的法治意識較弱,經常出現貪污受賄、包庇違法行為的情況。中國政府可通過黨校教育並加強監察,確保地方官員執行勞動法
. 打擊暴利行業:中國雖然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仍未開放所有行業,其中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仍維持壟斷狀態,甚至寡頭壟斷。例如電訊業 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訊壟斷;石油市場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洋石油瓜分。中國政府如引入競爭,能減少這些商家賺取暴利
(二)通過政府財政援助
. 建立保障制度:中國政府正積極推行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對失業、殘疾、老年及貧窮人口的支援,以縮窄貧富差距
 1.養老金制度:1991年中國政府開始進行大規模社會福利改革,建立退休養老金制度,由國家、企業、僱員三方面共同承擔責任,僱員需要將工資的8%繳納作為養老金
 2.失業保障:1999年中國政府頒佈《失業保險條例》,僱員需要繳納薪金的1%作為保險金,在失業或失去工作能力期間可得到失業救濟金
 3.醫療保險:1998年中國政府開始推行醫療保險制度,參與者可獲得賠償支付醫療費用
 4.房屋保障:1991年中國政府推出「經濟適用房」政策,以低價向低收入人民出售房屋,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1998年推出「廉租房」政策,由政府興建公共房屋,並以低價出租給低收入人民。單是2011年中國政府已興建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
. 進行戶籍改革:現時中國正實行戶籍制度,將公民分為農業戶口及非農業戶口(城市戶口),兩者在城市的升學、就業、房屋、社會福利等待遇均截然不同。中國政府應取消現有的戶籍制度,讓外來人口同樣享有城市的教育、社會及醫療福利
(三)通過社會組織及個人貢獻
. 鼓勵民間捐獻:2011年《世界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身家的富豪有53.5萬人,排全球第四。但2009年捐贈100萬元人民幣以上 的中國慈善家只有133位、企業僅448家,慈善指數排名是世界倒數第七。鼓勵企業及個人捐獻,一方面能縮窄中國貧富差距,同時能宣揚關愛信息,有助社會 和諧發展
. 鼓勵NGO工作:非政府組織(NGO)可以通過財政援助、人道救援、職業培訓等方式,協助解決低下階層面對的困難。宣明會、樂施會等團體致力滅貧,為農民 提供耕作工具、牲畜及協助改善耕作方法;國際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奧比斯等機構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醫療服務。中國政府應改變對這些NGO的懷疑態度,讓 他們在中國開展工作,改善低下階層生活素質

老店結業的元凶

2013年02月27日
有內地旅客因在巴士過夜報警,再有本地客投資分拆酒店,被辣招嚇窒,怕輸20萬定金,想踢契去報警。也許香港地遲早會有人因找不到公廁要報警,假如真的發生如此荒唐事,這個city就真係dying了!
君子要取之有道,好明顯,貪盡私人飛機遊艇好處的過氣特首,自命香港之子卻搵盡港人着數,是有道抑或無道,明眼人自有判斷。
造成當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又豈是一朝一夕得來。今日寫字樓、商舖租金三級跳連環喪升,明顯要由當年老董任期內,分別於98及04年撤銷租金管制與租住權保障算起。

政策傾向大業主

老店、小店紛紛結業及社會失去多元性,原因源於歷史悠久且行之有效的《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中,租務管制被取消。
政策傾向大業主,令租客任由業主宰割,可惜任憑多少教授、學者與時事評論員連番提出對租務管制的關注,早已向商界傾斜的曾蔭權,卻一貫地視而不見。
出現此狀況,政府固然難糾其責,但亦離不開高舉自由市場經濟旗幟、助長霸權的幫兇。
自由市場主義者認為,市場終會自我調節,忘記了有能力調節市場者,離不開揸莊打骰話事的既得利益者。再者,當有形之手已強行插手干預,不斷的撥亂反正再造成更多的干預,過猶不及引致的惡性循環,最終尾大不掉,始終又係由市場來承受。
CY上場至今,不斷為前朝修正,為時雖未太晚,殘局卻難收拾。
好肯定一點,樓是不可以拆開沽出的,難道閣下以為可拆個廁所出嚟賣嗎?地產股卻是可以分批買分批沽,就算要繼續信磚頭,都想求個出入平安吧!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v 未來筍工:阿凡達管理員

2013年02月27日
以前話畀人知從事金融業,喺投行做賓架、分析員,對方多數投以艷羨目光,可惜近年冇呢支歌仔唱,對方可能會畀個擔心眼神問一句:「你間行幾時裁員?」隨住 數碼發展同人口老化,有未來學研究專家估計,未來嘅筍工多數同長者或虛擬世界有關。

垂直耕作有前途

英國有報章搵未來學專家預測,有啲𠵱家唔存在嘅工種未來會成為主流,例如垂直耕作農夫或身體部件創造者,前者為省地方而向上耕作,後者專為運動員同士兵 創造身體部件。其他工種仲有阿凡達管理員,負責設計同管理虛擬人類、為零售同廣告商設計虛擬建築嘅數碼建築師、長者健康顧問、長者看護、提升記憶力外科醫 生等等。
大家為仔女提供升學意見時,不妨參考吓。

業主坐SSD監 200租盤齊發 御金.國峯 租金恐拖冧

2013年02月27日

業主坐SSD監 200租盤齊發御金.國峯 租金恐拖冧

12,829
■新入伙的御金.國峯,有近三成單位放租,晚上可見,大部份單位仍烏燈黑火。 麥永健攝
【本報訊】政府頻頻出手干預樓市,不少業主受額外印花稅(SSD)綑綁,放租不放賣,導致新入伙屋苑租務急增。剛於本月初農曆新年前收樓的油麻地御金.國 峯,租盤急升至近200個,當中約40%為建築面積600方呎或以下細單位,最平一個403方呎開放式戶,月租低見1.4萬元,因應「迷你」單位供應大 增,租金受壓。
記者:湯家明 朱連峰
介乎尖沙嘴九龍站與佐敦之間的御金.國峯,本月初收樓,由於業主仍「坐SSD監」(持貨未滿24個月),沽貨需徵收SSD稅之餘,政府又剛出新招,樓市前 景未明朗,普遍業主寧將單位放租,令租盤湧至近200個,佔去整屋苑740伙的27%。

屋苑三成放租 多屬細單位

雖然大批租盤湧現,惟該屋苑本月迄今只錄3至4宗租務成交,建築呎租34至41.6元,相比尖沙嘴九龍站一帶豪宅,本月錄約30宗租務成交,成交相差 90%。以凱旋門為例,本月租務成交,建築呎租38至41元,御金.國峯租金略平過九龍站豪宅約7%至8%,相信要進一步下調租金才帶動租務成交上升。
代 理指出,御金.國峯大量租盤,惟以細單位佔多,如建築面積403方呎開放式戶,實用面積僅323方呎,不設房間,每月索租也徘徊1.4至1.5萬元,呎租 35元,雖然挾着新入伙豪宅屋苑之勢,惟屋苑附近交通未完善,相比九龍站基座鐵路網絡及商場配套,該屋苑甚為「吊腳」,步行至佐敦至少15分鐘,因而租金 平過九龍站,也未見刺激租務成交。
該類「迷你」單位租客,一般以單身及兩人家庭居多,同時普遍往返環球貿易廣場(ICC)及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上班,因而帶動九龍站租賃較活躍。

奧柏.御峯回報3.8厘

另一邊廂,同樣新近入伙的大角嘴奧柏.御峯,本月也錄27宗租務成交,建築呎租27至36元。代理指,奧柏.御峯錄近150個放租盤,80%為一房及開放 式戶,部份心急業主已於農曆新年前租出單位,直言「肯平嗰啲已經租晒」,即使兩新屋苑湧現約200個「迷你」戶供出租,租金必具壓力,惟難一下子大幅拖冧 租金,現時最平「迷你」戶,最低叫價1.1萬元。
政府推出各項新稅措施,業主寧持有單位收租抗通脹,而租金足夠供款下,對租務市場具一定支持。以御金.國峯本月租出的5座中層C室為例,建築676方呎,實用515方呎,月租2.4萬元,業主2012年767萬元買入,租金回報率3.8厘。

v 英男食蠔食出珍珠

2013年02月27日
食蠔食出無價寶!英國34歲男子漢弗萊斯為舒緩宿醉,在當地魚檔買了兩隻生蠔,一咬卻發現當中有硬物,細看之下,竟發現當中有一粒珍珠,機會率是百萬分之一。
漢 弗萊斯說:「最初還以為是補牙物料,吐出來卻發現是珍珠。它很細小,但形狀完美。」現時市場上一般都是養珠,野生的珍珠非常罕有。有珠寶專家指,很難鑑定 它的確實價值,但由於罕有,所以絕對無價。但漢弗萊斯無意出售珍珠。「我可能會將珍珠鑲在飾物上,可能是一條銀魚,用珍珠做眼睛。」
英國《每日鏡報》

BBC譴責中國干擾節目

2013年02月27日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出聲明,強烈譴責中國當局對BBC國際部(World Service)英語短波節目的干擾。BBC表示,目前尚未清楚甚麼部門干擾負責,但是對短波節目的干擾是「廣泛和有組織的」,矛頭指向中國當局。
BBC全球新聞總裁彼特.霍洛克斯說,中國對BBC英語短波節目的干擾所設定的時間,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干擾BBC國際部英語節目在中國的播出。
BBC中文廣播在2011年3月停止播音之前,一直受到中國當局的全面干擾。BBC中文網也一直在中國遭到封鎖。BBC的衞星電視節目過去經常在中國受到干擾,但英文短波廣播在中國受到干擾的現象此前似乎比較少見。
BBC國際部創建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廣播公司之一,目前仍然用包括英語在內的27種語言播音,每周的全球聽眾人數近1.66億。
英國廣播公司

v 伊朗改圖幫米歇爾封胸

2013年02月27日
奧斯卡頒獎禮找來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Michelle Obama)宣佈最佳電影獎由《ARGO-救參任務》奪得,伊朗認為有政治動機,本已不爽。
當地官方新聞通訊社見她穿得太「暴露」,發佈照時更用電腦改圖,今她變穿得密密實實,不見肩膊和乳溝。
米歇爾周日晚身穿銀色背心裙,在白宮宣佈最佳電影獎得主。伊朗官方法斯通訊社(Fars)前晚報道有關消息、發放電視畫面截圖時,卻用電腦加工,將米歇爾所穿的背心裙,變成密實的短袖裙,她原本露出的鎖骨、肩膊和乳溝,全部被遮掩了。
這次已非法斯通訊社為女性衣着用電腦加工。去年,Fars發一張歐洲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Catherine Ashton)時,就用電腦加工遮掩她露出的乳溝。
英國《太陽報》

v 26歲行船仔的監獄漂流

2013年02月27日
鍾永亮,26歲,愛大海的港產「行船仔」,剛自太平洋歸來。八個月的海上生活,沒Wi-Fi、沒手機,工作以外,在太平洋海上,靠用掃帚打垃圾波和在甲板 扮超人自娛。「行船」是男人的浪漫?「呃人㗎!似坐水監就真!」240個日與夜,經歷過大風雨、差點撞上大冰山,遇過滿天飛魚和美絕的耶穌光,猶如少年 Pi的海上奇幻旅程。他口中移動的監獄,果真千變萬化!記者:呂麗嬋
「之前離開香港八個月,過埋農歷年先走,好快又要再上船,可能要到年底先再返香港嘞」。本港有逾百間船公司,港產船員只有200人,年輕人入行,鳳毛麟 角,阿亮是其中之一。染了一頭金髮、左耳釘了個大耳窿的他,外形潮爆,雖沒有電影《天涯海角》中扮演海員的王敏德高大有型,也像極無腳雀仔,「每個人入行 理由唔同,我入行係因為鍾意海!」驟耳聽來,多浪漫!只是阿亮的故事卻由混沌開始。

對海的渴慕成動力

「未行船之前,嚴格嚟講,我冇做過一份長工」。會考一分,讀過毅進、副學士先修班,眼前戴着鴨舌帽的潮人阿亮,說話有紋有路,但他不違言曾經迷失,「20 歲以前嘅我,好混沌,愛水上活動,夏天做吓救生員,冬天去工廠做吓散工,搬搬抬抬,餐搵餐食」。2008年打波跌斷手,經朋友介紹轉做文職,連寫個簡單英 文電郵都唔識,20歲出頭的阿亮,意識到自己長此下去好大鑊!
「知道自己唔夠料,想讀番書,又唔知讀乜嘢,有個親戚做船長,佢話你咁鍾意海,不如 去行船」。離鄉別井,年輕人不願入行,以會考一分成績考入海事訓練學院的阿亮,今次再無半途而廢,而是急起直追。「最初兩年,英文追唔上,好吃力」。對海 的渴慕,成為阿亮排除萬難的最大動力,完成三年課程,上年中簽約船公司,正式展開八個月的行船生涯。阿亮形容是自己的全新開始。
「全船22人,只 有我同另外一個同學嚟自香港。喺船上,一係講普通話,一係講英文,乜嘢都要靠自己」。首度離家千里,獨個兒面對茫茫大海,以前日日睡到日上三竿的他,一夜 間學會獨立,「返到香港,一起身反而唔知做乜嘢好」。船上生活講求紀律,又要輪更工作,晚上望着漆黑大海,只覺渺小,難怪自言看鬼片都唔識驚的阿亮,看到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入面的沖天海難,身同感受,急出一身冷汗!

「男人浪漫?係假」

「公海上,見唔到陸地,好似少年Pi,喺船上,我見過滿天飛魚、海豚海獅圍着船邊游水;也遇過巨型大風雪,20分鐘狂吹,然後嘎然而止,人人好似跳緊MJ 隻舞,傾斜45度」。但最驚險的,則要數半夜遇上大冰山!「那是午夜,雷達到好近座山時先偵察到,急召船長改航道,打橫行咗兩個半小時先避到,據講係北極 大規模溶雪,令到巨大嘅冰山突然喺海面出現,全船人徹夜唔敢瞓,呢啲統統都係難忘嘅回憶」。這些過往只在國際新聞見到的畫面,竟然就在眼前!
壯麗 的大自然景觀、四季日與夜的景色變化、不同口岸的異國風情,無不令阿亮大開眼界。「好多人話行船係男人嘅浪漫,統統係假,船上嘅生活其實好枯燥,有時又會 好掛住屋企人。但你經歷過呢啲,先會珍惜喺陸地嘅生活,我哋嘅貨櫃船每次一靠岸,所有人都會攞部手機出嚟搵網絡,你會發現好多嘢唔係理所當然。」農曆年後 又再起航的阿亮說。